或許是發覺自己說話題太過跳脫了,天幕音開始將話題往回拉。
【咳之前都扯太遠了,讓我們拉回漢武帝和他的ssr們,那麼第一位文治董仲舒】
【董仲舒西漢廣川人,說起他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即使不知道有他這個人,也一定會知道他提出過的一套思想“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正是因為他這套學說的提出,自漢武帝後世兩千多年來,曆朝曆代儒家的地位都崇高無比,儒家也成了所以學派中正統中的正統,無論什麼學派之後想要出頭都必須套上儒家的殼子。
其文化影響刻入了漢人的骨髓,直至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依舊沒能完全消散。】
【一個思想的提出必然是有利於王朝和封建統治者才會被任用,並延續下去。
那麼我們現在來聊聊,董仲舒所宣揚的儒家思想具體是什麼樣的,又憑什麼能被漢武帝劉徹挑中,在百家中脫穎而出,被遵定為正統。
實際上董仲舒提出的思想準確來說應該是,“三綱五常”、“春秋大一統”、“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等。
其中三綱五常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標準,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其中三綱最開始的表意是,臣子會效仿君主的行為,兒子會效仿父的行為,妻會效仿夫的行為,君主要為臣子做表率,丈夫要為兒子和妻子做表率。
這是一種封建社會人們對於社會的特殊道德規則的潛在認知,並不是一種硬性規定,隻不過董仲舒將他們總結出來,並形成了一套說法教育眾人,要遵從君主。
深意就是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臣子必須忠誠於君主,另外兩項其實是一種附加上來的襯托,不過在後世漸漸被扭曲,這裡暫且不談,稍厚在議。
再來是春秋大一統其根本主張是思想的統一,是董仲舒自我對於理想社會的期許,他希望有一個大一統的和諧安定社會,而這正好和漢武帝劉徹希望一統全國,集中政權的心思相同,因此這個思想被采納。
同時因為這個思想的本質是統治階級服務的,是迎合皇帝心理的,在後來也給不少儒家弟子開了個壞頭,讓儒家的思想一發不可收拾。
最後是最出名的天人感應,君權神授,是指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天會影響人事、預事災禍,人的行為會影響上天。
而君權神授是指君主是天派遣的使者,於凡間治理世人,是天神在人間道代表,百姓隻能按照君主的隻是去做,不能反抗。
其思想配套的還有經過董仲舒強化,由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所主張五德始終,說君主必須修德,君主如果缺了德性就會引起災禍。
……
這一套理論下來完整至極,百姓和君王都挑不出錯的,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完整學說,一經推行忽悠人那是一抓一個準。
而且先不論其他的,就春秋一統和君權神授這兩個學說,都是加強君子集權製度,對君主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主張,就足以讓董仲舒在其他學派中脫穎而出,成為漢武帝的心頭好。
而一個學說要想推行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獲得皇帝的支持。
隻有得到了支持才能占據主導地位長盛不衰,也正是因為漢武帝的支持,儒家董仲舒的思想才正式登上了曆史的最高舞台。
而作為回報董仲舒的思想也讓對漢朝的穩固統治治理提供巨大的幫助,君主的權利相對集中,一直到漢末年間禮樂崩壞,這套學說再也撐不住後才有所更變。
其學說思想對於封建時期的大一統,政治穩定,曆史思想文化的進步都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