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牙齒, 牙作為人將食物消化的第一道門檻,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約莫在公元前兩千九百年的埃及,就有專門的醫生治療牙齒, 在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左右, 希臘就有醫生考慮通過拔出牙齒治療牙病問題。
到了公元前460-377年間,國外希伯克拉底建議用羊毛蘸蜂蜜、蒔蘿、八角等用品混合成漱口液,並把鉗子標注為拔牙的工具。
於此同時我國也有相應的關於牙科的發展, 在《禮記》中記載著, 春秋戰國時孔子弟子們,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 就是用鹽水漱口。
再到公元前兩百年左右,希臘有醫生第一次提出牙髓是牙齒的感覺部分, 一步一步發展出了牙科醫學。
約莫在在十八世紀左右, 牙科開始逐漸形成的一門學科。
包括預防保健牙齒健康, 美觀上矯正牙齒,填塞種植牙齒延長牙齒的使用時間,以達到延長人的生命周期的目的……
西邊在發展, 我們國家也沒閒著。
牙齒除了作為人類重要的生存工具外,在給我國也常於美貌掛鉤, 如明眸皓齒、齒如瓠犀、唇紅齒白、絳唇映日等都是將明齒與美貌掛上關係。
美也是人天性中的一種追求,無論是為了他人還是自己, 能漂漂亮亮的自然會感到高興。
有著生存、美貌雙重動力的加壓下,我國自然也衍生出了和國外一樣的“牙科”醫學。
早在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房》中就有記載, 以榆皮、美桂等藥物填充牙齒的方法。
漢末也有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以雄黃、葶藶味,末之,取臘日豬脂溶……止痛補牙的方法,但材質原因, 這種補牙注定是不能長久的。
因此到了唐代《新修本草》中便記載了,以銀和錫少量的銅和鋅,以一定比例配製成合金,在搓成粉佐以汞調製成可塑性,乾後僵硬,被稱為凝硬如銀的汞合金來填補牙齒。
這份補牙技術的出現,遠比人們以為的補牙技術全起源於西方,汞合金是西方十九世紀才發明的,要早上許多。】
“等等後世人說汞用來補牙,可汞不是對身體有害嗎?補上牙間,豈不是庸醫害人。”
作為上了年紀,多少有點基礎病痛在身的主父偃、東方朔等人,在天幕主講醫學方麵知識時,就聽得很用心。
畢竟年紀大了,想要多活幾年,就得靠醫術。
這漢宮內,除了陛下就數他們這批上了年紀的老爺子,聽得最認真,操也是跳的數二數三(數一歸比下來,不敢強)的好。
現在聽到講牙,那是傷心的很。
天幕說得很對,想要活得久牙口就得好,除此外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的很要命。
在現代擁有眾多牙膏、牙刷、漱口器,都還能患上牙病的年前人,更彆說相對落後的古代了,上了年紀的人,多少都有一點牙齒上的毛病,或大或小而已。
尤其是主父偃家裡也是窮過的,吃過粟米、椿米,這些粗糙的米較為磨牙,對牙齒傷害很大,相比起其餘人,他更為收到牙病的困擾。
因此聽得也就更為用心,結合之前所學知識,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問得很好,天幕像是聽得到他在問什麼一樣。
下一秒就回答起了這個問題,讓主父偃還受寵若驚了一下,以為自己的聲音被仙人聽到了。
可惜之後再怎麼交談都沒在出現過類似的事情,最後這件事被漢武帝定性為:“事由天定,純屬巧合!”
【汞合金最早有記載出現於659年由蘇恭撰寫的唐代醫學文獻中,並在1528年出現在德國,1800年左右由於成本低廉,兼具強度和耐用性,正式被用於修補牙齒。
是一款到現在都可使用的補牙材料,不夠由於沒有樹脂材料美觀,使用概率不高。
說到這裡,汞合金中的汞,是不是讓很多人覺得害怕,汞不是一種有害物質嗎?
怎麼能拿來補牙!
這就必須要提到神奇的化學反應了!
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所著,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著作的《天工開物》曾說:“水銀能消化金銀成泥,似鍍物也”。是在說水銀能和金發生反應,使其形態產生變化,常被用來給物品上金。
其中關於金屬和水銀的化學變化被稱為汞齊化,正是我們要說的主題。
要知道汞齊即汞合金,其中齊指金屬,汞為水銀。
既然齊指金屬,而非金,就表示汞不止能和金發生反應,還能和其他金屬發生反應。
實際上汞可以和除鐵外,幾乎所以的金屬發生反應,甚至根據金屬的不同還有演化出,液態、固態、還原劑、催化劑等不同形態的汞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