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4 章(1 / 2)

醫漢 春溪笛曉 6709 字 22天前

霍善聽了蘇軾的提議,也覺是個不戰而勝的妙法。

匈奴最依仗的不就是他們的騎兵嗎?要是能擾亂他們的戰馬,那絕對是對遊牧民族戰役的利器!

霍善決定等自己睡醒就去找霍去病講這件事。

現在他得跟著李世民回去,看看他那邊的乾旱問題能不能用【澍雨大降】來解決。

李世民其實也知道自己繼位後即將麵臨的諸多問題,但是世事千變萬化,有時候他哪怕提前知道了具體情況也很難做好完全的準備。

有可能堵了這頭,那頭又出事。

不過他們齊齊整理過東漢那會兒的情況,在座的幾個皇帝和掌權人都頗為感慨,這天災它是約好要一起來的嗎?難怪張仲景要救活那少帝劉隆,還是得讓有能力的鄧太後多執政幾年把事情收拾好、再培養個立得起來的繼承人,這才算是圓滿的掌權生涯啊!

像那些個自己勤勤勉勉當了一輩子明君,結果死後繼承人是個混賬(在李世民心裡此處特指楊廣),那不得把大好的江山給白白葬送了?

還有他們老李家那不肖子孫李隆基,徹底走歪就是從“一日殺三子”的時候開始的。

你一個當皇帝的,好好的盛世明君不當,自己的太子說殺就殺,還把另外兩個兒子也剁了,這誰看了心裡不犯怵?這種情況下,那肯定是群賢皆寂,宵小儘出。

李世民不由歎了口氣,想到自家兩個兒子相爭的事。

現在兩小孩都還小,都還是天真無邪的年紀,李世民其實不太想考慮以後的事,但現在看到他倆,李世民就忍不住想到他們後來一個被人攛掇著謀反,一個表示“等我繼位後就殺光我自己的兒子傳位給弟弟”。

李世民覺得不僅日後的自己聽到這些話後整個人都不好了,即便是現在聽到這些話人也麻了。都說虎毒不食子,一個人要是能忍心對自己愛重的孩子下手(不愛重的除外),那誰還敢跟著你乾?

所以說,擁有一個優秀的繼承人,對皇帝/實權太後而言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功績!

像劉徹晚年逼死了自己培養了三十年的太子,不就得發個大瘋把朝堂上下給犁一遍(支持太子的以及不支持太子的全給殺了),連小兒子他娘都給“憂懼而亡”,才敢撒手歸西。

李世民覺得自己“未來”固然死得比劉徹早那麼一點,但是在挑繼承人方麵還是沒得說的。

李治這孩子繼位後還把天下管得挺好的,雖然晚年因為身體不好的原因來了個二聖臨朝,但那跟他年輕時乾得好不好又沒關係,至少後世是沒人罵他挑錯繼承人的。

至於更後麵的事,反正他都已經死了,想管也管不著了,隨他們去吧。

他隻能保證在位期間儘量把天下給子孫後代歸攏好,後頭他們能守多少代就看他們自己的能耐了。

至於李治跟女皇的三兩事,李世民也沒再去琢磨。

順其自然吧。

按照霍善他們提到的史書記

載,他連李君羨都給弄死了,結果不還是根本沒有用嗎?李淳風都勸了,要是不趕儘殺絕到那會兒她就人老心軟了,趕儘殺絕換個年輕的來可能更糟糕。

這可能就是天命吧!

相比於日後那些糟心事,李世民還是更關心眼前的問題。

雖然他已經暗中調動周邊各地的糧食平抑糧價,提前做好打擊那些所謂世家大族的準備。

這些家夥囤糧無數卻隻想著一麵發天災財賣出高價,一麵看他們李唐的笑話。哪怕大唐已經立國十餘年,還是有許多人看他這個帝王太年輕,妄想著騎到他頭上撒野!

現在還有霍善能帶來及時雨,李世民隻覺渾身舒坦。

天知道他已經幾次求雨不成,下詔讓群臣無論文武一概要上書言明朝廷以及他這個帝王的得失。

趁著天色還早,李世民給霍善講起大唐這邊的近況。

霍善聽著覺得很耳熟,琢磨了一會便想起了這應當就是【直犯龍顏】的出處。

他問李世民見沒見到馬周,聽說這是個很能乾活的人,一口氣就能說出朝廷的區區二十點不足。還給貢獻了個一次性技能道具!

已經擁有魏征這麼個老愛直犯龍顏錚錚諫臣的李世民:。

霍善又跟李世民嘀咕:“聽說他後來得了消渴,年紀輕輕人就沒了。你要是讓人去西天取糖的話可彆讓他吃那麼多糖,還有酒也彆讓他多喝,都是害人的東西!”

李世民:?

你不都把明清改良過的製糖法共享給我們了嗎?現在已經不必去西天取糖——哦不,不必派人去天竺學習製糖法了。

提到這去西天取糖,霍善又發散到了玄奘身上:“你見過你的禦弟了嗎?聽說他好像是今年出發的!”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今年可是西遊記開始的重要日子!

李世民一陣沉默。

該不該說,玄奘根本不是他的禦弟啊。

不是現實,戲說全是胡說,禁止把內容套到本人頭上!

事實上玄奘這人屬於無證出關,不過今年正逢關中鬨饑荒,朝廷下令讓百姓可以脫離關中自尋生路。

都說樹挪死,人挪活,沒辦法說服世家大族放糧的話,總不能真讓百姓困死在關中。

玄奘就是趁著這個臨時政策離開長安前往天竺的,要不然一般來說過關都得有官府開具的憑信,普通人無憑無引隨便離開當地是違法行為。至於禦弟什麼。那當然是戲言,當不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