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219章暗潮洶湧(2 / 2)

三國之顧盼生輝 意元寶 5697 字 10個月前

劉備有這樣的想法,龐統與諸葛亮都明白劉備之意。

“眼下如果想安世族,又要爭民心,最好的辦法是將鹽搶回來。”諸葛亮的主意與周瑜一般無二。

“孔明已經探到他們將鹽藏於何處了?”既然敢以平價之鹽而供天下,必須鹽量充足,所以,把他們的鹽搶回來,必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諸葛亮道:“主公剛得荊州之地。此時,若想得鹽,上庸郡是最好的地方。”

上庸郡,那是讓張飛接二連三吃了大虧的地方,張飛忙道:“諸葛先生,隻怕不妥吧。我們連上庸郡的城都攻不進去,怎麼搶他們的鹽。”

“比起上庸郡來,據我所說,有一處他們囤了鹽。”龐統在旁邊這邊說來,諸葛亮道:“所謂囤鹽之處,必是誘餌。難道她能想出這樣亂世族與百姓的計策來,會想不到我們要如何才能解決這般困境?”

所以,所謂囤鹽之地,必然是設下了重重陷阱的。

“囤鹽之處,必有重兵把守,但是上庸郡就不一樣了。平價之鹽,是曹明心所為,上庸郡是她攻下的城池,此處,藏鹽一定會比任何一處囤鹽之地更多。”諸葛亮將他們都不敢說破的曹盼身份直接說破。

“兵者,詭道也。我們曾兩敗於上庸,亮以為,曹明心如今遠在許都,重心必是傾注於鹽利之上,她縱有布置,也絕想不到,我們不咬她放的魚餌,而轉於上庸。上庸雖然兵馬充足,但上庸郡中,如今文由周元直,武有秦無,此二人,皆是年輕,利用他們的弱點,把握機會隻要搶鹽,比攻城要容易得多了。”

諸葛亮將這些關係與諸人攤開的說,劉備在那裡衡量,越想越是覺得此事確如諸葛亮之所言。

“那孔明以為,何人前往上庸搶鹽為好?”劉備詢問,諸葛亮道:“亮願與子龍同去。”

劉備沉吟了一會兒,諸葛亮再接再厲地道:“亮也想會一會周元直。”

周不疑的神童之名,少時遠揚,但自曹衝死後卻歸於沉寂,諸葛亮道:“周不疑能將上庸郡管理得有條不紊,此人非同小可。”

對於周不疑,都是聽說過的,劉備道:“昔日曹衝一死,曹操欲殺之,最後卻為曹盼所救,周不疑此人,若能收為己用,也是一大助力。”

對此,諸葛亮不置可否,但是,劉備既然想將周不疑收入麾下,諸葛亮作一揖道:“亮自當儘力而為。”

但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諸葛亮知之甚少,龐統笑道:“孔明以為,難收周元直為主公所用?”

諸葛亮看了龐統一眼,“士元覺得周元直此人,當初既為人所救,而又隨之征戰,今又為上庸郡守,他會因為什麼而叛?”

“離間之計,再牢固的關係,又如何不能離。”龐統言語十分的狂妄,諸葛亮沒有說話,龐統與劉備道:“主公,孔明既然沒有信心,此事,統願為主公前往。”

劉備一聽有些為難了,畢竟,如今龐統與諸葛亮都是他手下的得力人,一下子兩個都往上庸郡去,劉備有些為難。

諸葛亮道:“即往上庸郡去,士元一定代之搶鹽之事?”

一下子就看出了劉備的猶豫何在,龐統道:“孔明不是要去會一會那周元直嗎?”

諸葛亮道:“不急於此,眼下還是荊州為重。”

荊州將是劉備崛起之地,穩打穩紮才是最重要的,原本龐統在,諸葛亮能去上庸,但龐統一去,諸葛亮為了劉備,卻是必須要留下的。

“如此,那我便去上庸,不僅將鹽搶回來,也將周元直給主公帶回來。”龐統這般大的口氣實在是聽著劉備十分歡喜。

“好,我與孔明就等著士元的好消息。”劉備這般附和地說,龐統與劉備作一揖,也朝著諸葛亮作一揖。

諸葛亮微微點頭與他還以一禮。有些事,有些人,總要叫他踢到鐵板才知道痛。

龐統善於交際,此前又名聲遠揚於他,故而雖與諸葛亮一同入劉備麾下,但因曹盼之故,連著劉備在內也對諸葛亮有所防備。

長青曾幾次為諸葛亮鳴不平,不過這一切,都在那日,曹盼喝下那兩杯毒酒後有所改觀了,諸葛亮每每思及於此,心痛難捺。

她總是最知他,知他的委屈,知他之誌向,為此而願意為他做任何事。

諸葛瑾問他當日娶了曹盼,如今是否後悔,諸葛亮捂著心口,怎麼會後悔呢,餘之一生,得此一生相知,相愛,哪怕此生不能相守,隻能為敵,那也是莫大的幸福。

因為,這世上,再沒有那樣的一個人,知他,疼他!

龐統,小看了周不疑,你會吃大虧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