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2 / 2)

王安石點頭,又有些可惜,“子固兄的策論極好,明允兄的策論針砭時弊也是我輩所不能及。”

奈何朝廷不單以策論取士,否則不管是他蘇明允還是今年再次下場曾子固都不會蹉跎那麼多年。

子固兄拜入歐陽公門下算是仕途有望,明允兄如今已放棄科考,也不知今後是何打算。

“說起策論

,誰敢在介甫麵前自誇?”蘇洵已經把壓力丟給兒子,想開了之後無事一身輕,並不為此感到遺憾,甚至還能拿自己開玩笑。

今年下場的舉子水平如何他們大體有數,幸好他沒下場,要是倆兒子考中了他還是沒考中,這讓他這個當爹的臉麵往哪兒擱?

兩個爹在書房討論朝廷的取士之道有哪些不妥,兩個兒子在院子裡嘀咕上學的事情。

蘇景殊和王雱都算是外地進京求學的學子,看兩個爹的意思,他們近幾年應該都不會離開京城,也就是說接下來幾年他們都得在國子監度過,一直到他們考中進士為止。

身在大宋,有功名的社會地位和沒有功名的社會地位直接一個天一個地。

他們將來要入仕為官,無論如何都不能繞過正統科舉。

王雱可以直接憑恩蔭進國子監,蘇景殊不光要考試,還得考到名列前茅,在結業時獲得祭酒教授們的一致好評才行。

《貢舉條例》有規定,要在京城參加科舉需要有京城的戶籍,還要有一定的居住年限才行,二者缺一不可,隻有戶籍但是長時間不在京城居住的也不能在京城考,除非有命官擔保。

前些年還能以寄應生的名義在京城考,慶曆年間的新政中範文正公強硬的將所有外來生員都敢回原籍考試,不管父祖官職多高,科舉考試都得按規矩來。

蘇景殊老家在蜀中眉州,王雱老家在江西撫州,哪個離京城都不近。

他們不想來回折騰的話,將來的國子監結業考評就得足夠好。

隻要拿到國子監祭酒的推薦,他們就能直接參加春闈,不然還得先回老家參加解試,解試完了之後再緊巴巴的趕回京城參加省試。

他們能怎麼辦?隻能努力學習。

兩個少年郎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吳夫人給兩個孩子準備了點心,出來看到兩個娃都眼淚汪汪的還以為起了什麼爭執,問出緣由後便隻剩下哭笑不得。

王雱吸吸鼻子,“國子監中能人輩出,想在那麼多能人中脫穎而出真的很難。”

蘇景殊點頭附和,“太學中都是憑才學辛辛苦苦考進去的平民子弟,他們起早貪黑的學,我們想進入甲班真的不容易。”

二重唱:“太難了,真的太難了嗚嗚嗚嗚。”

吳夫人:……

是不是他們夫妻倆平時對孩子的關心太少,平時沒見雱哥兒讀書有壓力啊?

景哥兒也是,那麼聰敏靈動的孩子,離他們下場還早著呢,怎會為舉業憂心至此?

王雱擦擦不存在的眼淚,接過他娘手裡的點心碟,“娘,我和景哥還沒說完呢。您自己忙,不用管我們。”

他們剛才隻來得及感慨國子監中拔尖不易,還沒有互通學習進度,聽說太學裡的學習氛圍更好,要不他也和景哥一樣去考太學吧?

蘇景殊:???

他去考太學是因為他隻能考太學,怎麼還有自己給自己加難度呢?

王雱非常有行

動力,有想法後立刻去找他爹商量改去太學的可能性。

王安石想想國子學裡的那群衙內,“也不是不行。”

蘇洵:……

老蘇默默看向躲在旁邊不敢說話的兒子。

小小蘇:!!!

“爹,我真的什麼都沒說。”

這邊還沒說兩句,那邊的王安石已經敲定了讓兒子改去太學感受平民學子的艱辛。

大卷王培養出了個小卷王,這讓鹹魚情何以堪?

小小蘇恍恍惚惚回家,恍恍惚惚參加入學考試,恍恍惚惚等待成績,等入學通知下來了才堪堪回神。

很好,不是夢,小卷王真的從國子監跳到太學陪他來了。

見多識廣行事穩重,這行事真是太穩重了。

王雱背著書箱快快樂樂的走在去太學的路上,“景哥,我們兩個都在乙班,我爹說隻要接下來幾個月的考評好就可以直升甲班。”

蘇景殊打起精神,“是的,可以直升甲班。”

冷靜,淡定,當個卷王而已,又不是沒卷過,問題不大。

兩個人正說著,忽然聽到後麵傳來打鬨的聲音,連忙避讓靠邊站。

衣著華麗的少年神色囂張,帶了一群跟班和另一撥少年對峙,“小爺叫龐昱,我爹是當朝太師,你們動我試試?”

和他對峙的少年也不怕,“你爹是太師,我爹還是王爺呢。揍你就揍你,還要和你打招呼?”

兩撥人一邊吵一邊推搡,吵著吵著就全部進了不遠處的國子監大門。

王雱打了個激靈,搓搓胳膊滿心後怕,“幸好我們要去的是太學,我爹管的嚴,從來不讓我和同學打架。”

蘇景殊心有戚戚,“我爹沒怎麼管過,但是我也沒和同學打過架。”

龐昱?是被包大人鍘了的那個龐昱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