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章 番外:興明(1 / 2)

雖然被擺了一道,但新帝封賞全朝的時候,還是把太師之位給了司徒桓。

司徒桓不算崔冶的親信,與各方勢力也都平衡,讓他做太師,所有人都心悅誠服。

額,幾乎所有人都心悅誠服,得知死對頭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閆相公回到家以後,病了三天,沒有當場在崇政殿哭出來,已經是他心性強大的證明了。

……

原來的左相成為太師,右相不動,但為了讓他心情好一點,也是為了安撫右相一派的人,崔冶封閆順英為一品太傅,太傅是教養太子的,能把一國儲君交給他,這說明了帝王對其的信賴和愛重。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最起碼在天壽帝折騰過以後,太傅的職位就遠遠不如太師,目前朝中也沒有皇子和太子,所以,這就隻是一個純粹的榮譽職稱了。

除此之外,孟舊玉升為新的左相,薑放則變成了新的參知政事,尚西關死了,驍騎大將軍的位子空了出來,但武將的官職並非一定要有人擔著,等有功勞了再封賞,更能服眾。

耿文錦依然做他的樞密院老大,不過為了給他分權,崔冶又拎了幾個文官過去,給他當副手,耿文錦自然知道崔冶的意思,但他又不能拒絕,隻好就這麼受了。

幾位大佬都有各自的歸宿,封完了他們,這才輪到孟昔昭。

之前崔冶把孟昔昭提成左散騎常侍,用的理由是他以前立過功,但這回這個理由用不了了,而崔冶也不想再找彆的理由,他就是要升孟昔昭的官。

天壽帝沒死的時候,他倆同進同出,孟昔昭甚至都搬東宮去了,彼時情況確實緊急,且內務忙碌,孟昔昭身為太子詹事,住在東宮,也算情有可原。

可天壽帝死了以後,他居然還住在東宮裡!

國喪之中,太子是不能登基的,等到守孝二十七日以後,兩位宰相帶著百官前來相請,而且太子不能立刻答應,要先拒絕兩次,做足了悲痛的模樣,才能在第三次的時候,答應下來,開始登基大典。

而這二十七日的孝期當中,孟昔昭就這麼堂而皇之的繼續待在東宮當中,日日都能見到太子,要知道,連司徒桓和閆順英都沒這個待遇,孝期凡事從簡,兩位相公也是能不去見太子,就不去見太子,省得耽誤了太子的孝心。

……

總之,他一個外臣,老待在東宮裡不出來,讓文武百官都感覺很微妙,身為古人,他們暫時還想不到那方麵去,但有件事,他們已經確定了。

新帝……對於孟昔昭,真的是重視的不能再重視了。

所以今日的封賞,他們都知道,新帝肯定又要抬舉孟昔昭,他們就是在心裡琢磨,會把他升到哪去。

心裡冒出一個又一個的猜測,等到秦非芒把聖旨上的內容念出來,他們才驚愕的抬頭,然後齊刷刷的看向站在邊緣的孟昔昭。

聖旨上說,要封孟昔昭為三司使。

三司使啊……

那可是正一品!!!

僅僅

在宰相和樞密使之下,連參知政事都要站他後邊的三司使!!!

恍恍惚惚,曾經他們還想著,按照孟昔昭的升遷速度,說不得能超過邱肅明去,二十多歲就官拜一品,很好,如今他連二十歲大關都沒邁過去,才十九歲,就已經是正一品了。

傲視全朝堂。

很顯然,孟昔昭早就知道這個旨意了,他安安穩穩的站著,旁人震驚的看過來,他還會對人家謙虛的笑笑,仿佛他是個很客氣的人。

而實際上呢?他不僅不客氣,這個官職,是他找崔冶要來的。

原本按崔冶的意思,他覺得孟昔昭不喜歡太急功近利,所以是準備把他提成新的參知政事,父親和兒子都做過一樣的官職,傳出去,也是一段佳話啊。

然而孟昔昭認為,他爹已經是左相了,他再來個副相,高調也不是這麼個高調法,他以後是住在宮裡了,不怕有人刺殺,但他怕有人給他爹下毒……

再說了,他從來都不耐煩處理一些瑣事,府裡的外包給了金珠銀柳,宮裡的就外包給崔冶,不如換掉,給他一個他覺得有挑戰難度的。

這個原本被邱肅明占了好多年的官職,他覺得就挺好,當上三司使,他以後就能光明正大的動用資源、改換稅製,而且有了空閒,他還能往外跑,看看外麵的風景。

至於三司使比參知政事官職還高,隻會讓他們家變得更加高調……這時候他倒是不在乎了。

雙標的明明白白。

大家就是再有意見,也不能今日提出來,隻能默默的憋回去,而除了他們幾人變動最大,剩下的,就都是小變動了,稍微的升個一級半級,根本引不起眾人的注意。

官職的封賞結束之後,就是加封,這也是曆來的老規矩了,新帝登基,要給老臣和功臣一點甜頭,封個爵位什麼的,展示一下自己有多大度。

崔冶沒在這裡做什麼出格的事,都是按規矩來,年紀大的,封個金紫光祿大夫,年紀中的,就封個某某侯、某某伯。

因為有前麵那一出,大家全都提著一口氣,生怕聽見皇帝把孟昔昭封成了某某國公,幸好,他還不至於偏心到如此地步。

但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崔冶的真實想法。

崔冶認為,皇後之位才配得上孟昔昭,除此以外,都是委屈他了。

奈何孟昔昭一聽他這話,就把眼睛瞪的像鈴鐺,大有他要是敢這麼做,他就在地上挖個坑,然後住進去再也不出來的意思,崔冶隻好遺憾的作罷。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