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楊詩韻苦苦哀求,再加上那年輕男人的恐嚇,說是如果張遠霄不同意,他會連張子昊都奪走。
最終,原主忍痛與楊詩韻離婚。
那個打雷的雨夜,原主抱著才兩歲多,一直在哭著喊媽媽的小張子昊,站在門前,望著那幾輛車逐漸消失在自己的視線裡。
也是從那時起,原主變得沉默寡言了,他沒有再婚的打算,對唯一的兒子張子昊也看得很緊。
隻是……
張遠霄回想起原主對張子昊棍棒教育式的愛,卻是搖了搖頭,原主盼著兒子成龍成才,生怕兒子有丁點的危險,生怕他長歪,用自己的認知判斷兒子做的事情,認為兒子錯了,就狠狠地打。
原主大概覺得,把孩子打怕了,孩子就會聽話,就不會再犯錯。
他覺得,這是他對孩子的愛。
可張遠霄覺得,當愛的方式錯了,無論有什麼理由,毋庸置疑都是一種傷害。作為父母,尤其是作為掌控著力量的父親,要做的不是通過暴力讓孩子停止某種危險的或不良的行為,而是要通過溝通,教育孩子應該做什麼。
暴力久了,也會變成一種習慣,潛藏在身體裡,等待著爆發。
棍棒教育,疏遠的是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是離心。
要不然,上輩子原主怎麼會在盛怒之下打死張子昊,張子昊也不會主動赴死。
這,何嘗不是一種愛與教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