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朝靜樂三十三年, 是大業朝野上下,無論官民,都特彆樂意津津樂道的一年。
無他, 就因為這一年裡, 那可是發生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
先開始是南倭國入侵大業朝腹地, 正好取巧走了防衛最為薄弱的一條線,目標直指京城,讓全大業朝上下,都被驚出了一身冷汗。
甭管是不是這條線上周邊的臣民吧, 就算沒在這條線上的,那想起來也後怕不已啊!
這曆史上,但凡被敵軍攻入京師城下的朝代, 哪個不是就開始走下坡路, 江河日下了, 用不了幾代就要亡了?
更何況當時陛下已經六十出頭,在民間,那都是能抱著重孫子的老棺材瓤子了。
而且誰不知道當年那場絕命毒宴呢?
那老些兄弟就活下來了陛下一個啊!
就是再敢胡想的, 他也不敢想,陛下會禦駕親征!
想想看吧, 老皇帝須發皆白, 一步三搖,手拄龍拐, 坐上馬車裡頭顛著,一邊咳嗽, 一邊指揮著禁衛軍跟那些凶神惡煞的南倭軍作戰?
那畫麵可太美啦,咱越發的不敢想啊!
然而老皇帝他就真的禦駕親征了,他還打贏了!
他不光打贏了, 他還將進犯大業朝的五萬南倭精兵給擊潰了。
其中三萬全殲,八千多的俘虜,另外一萬人嚇得哪裡還敢肖想大業朝,掉頭就逃進了海域。
陛下直接讓地方上的廂軍接手了這些俘虜,並且把他們送到了西北兩處邊境。
送去乾啥呢?
當然是築城修牆開荒挖地做苦力唄!
咋地,還能讓這些手上沾滿了大業老百姓鮮血的惡賊們好過不成?
至於說後來那些築城的不好好乾活,開荒的不好好挖地,被凍死餓死摔死啥的,那也是他們悔罪之心不誠,該著了唄!
這般大勝,這般處置,也的確是解氣得很。
可陛下行事,簡直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他領著那些禁軍,也沒有說馬上回京城主持慶功大宴啥的,而是索性將東南各州縣,都巡視了一番。
這回在南倭入侵時,裡應外合的,棄城而逃的,投降了的文官武將……統統拿下問罪,殺的殺,貶的貶,家財全抄,那真是半點情麵都不講啊!
當然了,也有那高門大族表現不錯,在南倭軍到來之時,收容逃難百姓進入塢堡堅持抵抗的,這樣的自然是有獎勵。
民間對他們的讚揚也是有的。
不過再讚揚記恩,他們也比不上當今陛下一根寒毛了。
要知道,當初他老人家在京城力排眾議,堅持要禦駕親征,慷慨擊案道,欲以老邁之軀,為大業百姓守此國門!
這話誰聽了不潸然淚下啊!
如今又將那些無能蠹蟲之輩清理了個一乾二淨,雷厲風行地提拔了一大批清廉實乾的,收攏災民,重建衙門,丈量田畝,鼓勵農桑,曾經受兵災之處,很快就恢複了元氣。
甚至還因為興利除弊,惡霸絕跡,倒比過去的日子更好了些。
雖然東南百姓心裡盼著如此清政愛民英明神武的陛下,能在他們東南地界鎮著越久越好,有他老人家在,那就是主心骨,擎天柱!
但真沒想到皇爺爺他老人家,在東南一住就是一年多呀!
多少重臣上奏本求著陛下回京,陛下應是應了,可就是沒回!
直到來年春暖花開,陛下這才吐露聖意。
陛下竟要征討南倭國!
乖乖隆地冬啊!
好俺的皇爺爺呀!
先前陛下禦駕親征還能大勝已經是奇跡了,沒想到陛下人家還有更大的盤算……啊不,宏圖呢!
可征討南倭國可實在太過冒險了呀!
要知道前朝的開國帝就同南倭國交過戰。
當時因為海上商道屢被南倭國滋擾,前朝就發兵八萬,同南倭國在商道中央的驛馬島附近有過一場大戰。
但結果可並不怎麼樣。
南倭國雖然損失了一些船和一萬兵,但他們的船又都是小船,兵也是跟叫花子似的,在本國幾乎隨招隨有,不值錢的很。
而前朝卻損失了五艘大船和一萬五的精兵。
隻能說打了個平手,細算還略處下風。
究其原因,就是南倭國人幾乎生下來就在海上討生活,水性好不說,還精通海戰。
前朝這邊的兵馬裡,有一半都是北邊和西邊來的,水性不行,更不用說什麼海戰了。
從這之後,兩邊都知道對方不好對付,因此也就沒有過大戰,頂多有些小小的你來我往了。
而此次南倭敢偷襲,就是從內賊那兒得了大業朝的情報,以為現在皇帝老朽,又沒太子,老皇帝行事又昏庸,因細故問罪了許多大臣,如今朝野都是怨聲載道,隻待一個引星就能點燃烈火,推翻大業皇帝!
可這些情報都是從石靜航的對頭侄子那兒得來的。
那便宜侄子能不天天盼著皇帝老朽昏庸麼?
同樣的信息,到了這人這兒,經過強烈感情一加工,就歪曲成他和最想要的那種了。
南倭國這次入侵,隻在初時占了便宜,搶到了不少財帛,隻是他們還沒來得及將這些財帛運回南倭,主力就受到了沉重打擊,一路蒼惶逃回南倭,那些搶來的東西大部分就顧不上帶走了……回到本國點算一番,財物上是得了不少,但他們本國獨有的南倭小戰船損失了一半,精兵也隻剩下了不到五分之一,不過南倭人口稠密,戰船也可以再造,這麼算下來,對於南倭國王來說,倒也有賺頭。
司靜航在大業朝東南盤桓了一年多,自然不是光來遊山玩水搞微服私訪啥的。
除了搜集南倭國以及相關海域的情報外,還整頓了大業朝官辦的七座造船廠,又用抄來的那大筆財產的一小部分,從沿海商家手裡購買了一些結實堅固的大海船。
此次南倭國登陸入侵,大小海商受損嚴重,甚至還有幾家,差點就被滅了門。
聽說陛下要征討南倭,都踴躍支持,甚至還有兩家,願意將家財全部獻出,子弟入伍,隻求能上南倭國去報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