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有聖旨,還有邸報,也要刊登聲明,把這個消息宣揚天下。
而此時尚在繈褓的大公主,還不知道自己出生之日自己父親送了自己什麼禮物。
等到消息快速傳出,宣揚整個天下,大公主已經過了洗三禮和滿月。
對於朝廷而言,國庫靠海關稅收,哪怕免去百姓稅收也沒多大影響,可對於百姓們來說卻無異於天大的福音,是以哪怕大公主現在還年幼,也被天下百姓深深的記住,記住因為大公主而為他們免去的稅收。
一年的稅收,足夠他們攢下更多的糧食,讓家裡支撐的更久。
而且因為邸報的關係,他們也不需要擔心地方官員欺壓和繼續收稅。
這就是消息下達地方的好處,可以免去很多官員在官員中間欺上瞞下,也因此,整個天下都見證了大公主的得寵。
唯一讓人遺憾的可能就是,大公主不是皇子,大公主要是大皇子,就是當之無愧的太.子。
可惜,再受寵的公主,也隻是公主,無緣於帝位。
是以,池雲亭和謝蟬衣兩個正稀罕著閨女,就聽到下麵隱晦的提議,讓他們兩個趕緊生二胎。
而此時,謝蟬衣才出了月子沒多久,身體還沒徹底恢複,池雲亭是瘋了才會讓謝蟬衣馬上生二胎。
但好在這事群臣也不可能說的太明顯,池雲亭索性充耳不聞,隻和謝蟬衣兩個一心教養閨女。
大公主不僅是他們夫妻兩人愛情的結晶,還承載著他們夫妻二人的期望,所以池雲亭和謝蟬衣在女兒身上花費的心血,不比在朝政上少。
群臣看到池雲亭對大公主的寵愛與日俱增,而他們期盼的皇子,還遲遲不見蹤影,不由越發心急。
可是他們再心急,也做不了什麼,因為整個後宮都被皇後把持,也沒有女人能分走皇後娘娘的寵,這就導致帝王的子嗣,隻會從皇後肚子裡生出來。
而謝蟬衣還想和池雲亭白頭到老,哪怕以後還會生孩子,也不會這麼快。
群臣盼啊盼,大公主一歲了,又是一年,在大公主生辰這天,帝王又為大公主免去了百姓們一年的稅收。
第二年、第三年,池雲亭用實打實的利益來證明對女兒的疼愛,群臣卻已經等的神情麻木。
“莫非陛下真的被前皇室宗親傷到根基,從此以後隻有大公主一個子嗣?”要不然如何解釋帝王對大公主的看重。
就在這個猜測越來越讓人信服之際,大公主四歲時,皇後再次有孕。
這一次,皇後如他們所願,生下了一個皇子。
滿朝文武高興壞了,“大公主出生,陛下為大公主免去百姓稅收,現在大皇子出生,陛下會為大皇子做什麼?”
兒子出生,池雲亭自然不會什麼表示都沒有,趁著兒子的出生大喜,池雲亭發布一道聖旨,那就是核對賤籍,放寬對賤籍的贖身難度。
這道聖旨讓群臣發懵,“陛下這究竟是為有兒子欣喜,還是趁機更該政令啊?”
為大公主免去百姓稅收也就算了,可是放寬賤籍的贖身難度,這就是明晃晃的夾帶私貨了啊,不,也許大公主的也是私貨,畢竟帝王子嗣降生是喜事,帝王龍顏大悅下的聖旨,群臣基本不會反駁。
群臣越琢磨越覺得有道理,還有些憤憤不平,“就算如此,為什麼大皇子的寵愛不如大公主?”
陛下為大公主免去天下百姓的稅收,得到的是全天下百姓的感激。
可是大皇子呢?這世道良民才是主流,賤籍才多少,跟良民數量根本沒法比,就算他們感激大皇子,大皇子在民間的聲望也比不上大公主。
群臣覺得池雲亭的做法實在本末倒置,聲望大的政策,該給大皇子才對。
他們也隻能安慰自己,誰讓大皇子出生晚了呢,不過大皇子身為帝王的兒子,以後的地位肯定能超過大公主的。
而此時,已經五歲的大公主看著出生不久的弟弟,眨著烏溜溜的大眼睛道:“父皇,以後我會照顧好弟弟的。”
“好,以後弟弟就勞煩你這個姐姐照顧了。”池雲亭看著女兒笑道,絲毫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對。
說完他垂眸看向繈褓中的兒子,又看向還在做月子的謝蟬衣,道:“兩個孩子,已經足夠了,我們以後不用再生了。”
“好。”謝蟬衣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那就是想儘辦法護著他們平安長大。
婦科、兒科……
另一邊,上元縣的大家計算著皇後娘娘生產的時間,祈禱著謝蟬衣和孩子全都平安。
直到皇後和皇子,還有帝王的聖旨傳來,大家下意識看向方寧。
方寧聽到放寬賤籍的消息,直接愣到原地,看著自己的兒女,突然難以自抑的放聲大哭,他何其幸運,能在兒女成年之前,改變他們一家賤籍的身份。
“陛下他從未忘過我們!”方寧哽咽道,他好似又回到了多年前,那個向年幼帝王訴說著不甘的自己,那時候,他何曾能想到,自己真的有擺脫賤籍身份的一天。
賤籍條件就算放寬,也不會輕易變成良籍,可是比起之前看不到一絲希望來,此時無疑給許多人帶去了一線希望,一線觸手可及的希望。
方寧散儘這些年積累的錢財,為所需要的村莊修路造橋,終於讓超過一定數量的百姓為他們家請願,讓他們一家人成為良籍。
他的條件其實並不是必須的,可是方寧忍不住心中的激蕩,總想為這天下,或者說池雲亭做些什麼。
雖然他們不在一處,可是他們彼此的心,卻深深的相連著。
京城這邊,數年過去,沈淳早就成為了工部尚書,為了不讓龔秀英成為工部尚書,工部官員們一致推選沈淳成為工部尚書,讓當時工部官員意外的是,龔秀英居然也支持沈淳成為工部尚書。
反倒是禮部的餘川,是六部中最後一個成為尚書的。
等餘川當上禮部尚書的時候,池雲亭當年定下來的第一個十年計劃已經接近到尾聲,彼時全國的主乾道已經修建完成,極大便利了交通。
陸地有路,水路有船,隨著信息暢通,餘川開始著手日報的發展。
其他尚書也同樣有條不紊的做著自己的事,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並為之付出心血和努力。
至此,池雲亭執政生涯的班底徹底落成。
而池雲亭,和他們,也正式迎來屬於他們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