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第一百七十九章(2 / 2)

後麵更是把重點放在殺官一事之上,模糊焦點,淡化屠鎮一事。

皇榜上斥責會寧、鬆花府、綏化等等幾地的官員。罵他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大梁養士兩百年,如今大梁有難,士卻妄圖獻城而降,圖謀叛軍的高官厚祿。此等官員,不配為官,死不足惜。

因為先有會寧、鬆花府等官員獻城而降,還有朱大帥的歸附,霍老將軍的小女兒與刑長風的聯姻等諸多例子在前,輿情即使對甘化城屠鎮有所不滿,卻也因事出有因,輿情有所和緩,不再那麼尖銳地抨擊朝廷了。

其他地方,因為朝廷的解釋,輿情有所和緩,但伊春和緩化兩地,非但不和緩,反而群情激奮。

朝廷無恥!

這是他們聽說了大梁朝廷皇榜上的汙蔑之語時的第一個反應。

伊春的老百姓卻沒有那麼好糊弄。

姚春暖先前主張在伊春軍屯辦私塾,然後又在伊春主城辦公學,這兩個地方都不曾禁止大人前去學習。他們做這些,並非愚民教育,而是致力於開啟民智,引導思考。加上伊春主城如今算是他們勢力的經濟文化中心,非機要之事,都不禁止討論,故而伊春的老百姓都善於思考。

而綏化呢,是事發地,當天回安鎮的慘烈,他們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自然不會被大梁朝廷的話所糊弄。

可惜,兩地的老百姓再怎麼不相信。大梁朝廷回安鎮勾結伊春叛軍的這一汙名,因為缺乏有力的反駁的證據,一直到新朝建立,才被正名,被去除。

隨後,伊春城主府也發了檄文,駁斥大梁對回安鎮的汙蔑。

伊春公學上,一張張稚氣未脫的臉蛋,仰望著站在台上,朗讀講解這篇檄文的先生。

“這篇檄文城主府用的是大白話寫的,檄文裡先講述事情的起因,最後反問大梁朝廷,甘化城因老百姓盤了伊春的火炕而屠鎮,可對?”

夫子接著朗誦,“你們大梁朝廷講究刑不上大夫那一套,卻習慣了有什麼罪名就往老百姓身上推唄。朝廷無道,卻將罪名怪責到老百姓身上,老百姓何辜?回安鎮死的是一萬八千八百六十七人,不是一萬八千八百六十七頭畜生。”

讀到這裡,夫子哽咽,底下的學生也是心情沉重。

收拾了情緒,夫子繼續讀道,“大梁是華夏人的大梁,但華夏,卻不隻是大梁的華夏。且不說回安鎮從未勾結我們伊春,如果人民反了,那也是不堪重負而反,你們大梁更應該反思自已,而非將過錯全部都推到老百姓身上。因為我們華夏的老百姓,是最善於忍耐的老百姓,但凡能活下去,絕對是最溫順的。”

“大梁王朝延續近兩百年,但腐朽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功。大梁朝廷,文武百官,全靠天下的老百姓養著,吃著民膏民脂。老百姓們上交最好的糧食作為賦稅,負最重的徭役,把家中最強壯的兒子上交朝廷。你們大梁朝廷呢?給老百姓帶來了什麼?給他們庇護了嗎?給他們遮風擋雨了嗎?”

“不,你們沒有。不但沒有給老百姓們遮風擋雨,風雨還是你們朝廷給他們帶來的。每一任的貪官,為禍地方貪官汙吏,都是朝廷派去的,但他們惡事做儘時,你們管過嗎?”

“你們讓甘化城殺綏化的父母官員,這個沒問題,因為他們確實是你們大梁朝廷養出來的蛀蟲害蟲,但是你們授意甘化城屠鎮殺民,就太殘暴不仁了!”

“最後,不管大梁朝廷,之後會拿出多少的證據來證明回安鎮與我們伊春勾結,我們伊春城主府呼籲天下人站在回安鎮這邊。朝廷和回安鎮,就如同牆和雞蛋,不管朝廷給出什麼樣的解釋也好,聲明也罷,我們都應該站在雞蛋的那一方。因為它們和牆相鬥,一碰就碎。”

“無論他們再多的借口,都改變不了他們大梁朝廷允許武將屠民的事實。更因為,如果大家不警惕這次教訓,下一次朝廷的屠刀有可能就會砍向自已。”

伊春城主府的這篇檄文,用詞毫不客氣。就差沒指著大梁朝廷的鼻子來罵了。

伊春勢力下的老百姓們是最先看到檄文的,看完之後,無數人尖叫呐喊。

“啊啊啊,我好愛伊春城主府啊。”

“城主府的大人們應對得太漂亮了。”

他們對城主府的應對太滿意了。

伊春老百姓滿意,綏化這邊的老百姓也很激動,回安鎮是他們綏化的,先前大梁朝廷汙蔑回安鎮勾結伊春在先,才會被屠鎮,他們既憤怒又難受。現在城主府那邊反擊了,可算給他們出了一口惡氣。

這篇檄文曉喻天下,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大梁朝廷臉上。

一時間,人人自危。

天下,有智者搖頭,“真是一個昏招啊。”其實甘化城殺官屠鎮這一招,效果還是有的。隻是伊春這麼一還手,倒顯得大梁這一招臭不可聞。

太子一直讓人留意伊春那邊的動靜,檄文一出,他沒多久就接到消息了。等看完了檄文,他整個人都氣紅了臉,“可恨的伊春,他們朝廷都被妖魔化成什麼樣子了!”

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他們大梁朝廷就是這樣。

伊春現在地盤還小,當然能約束好部下,能獲得老百姓的交口稱讚,等他們地盤大了,就不信還能能做到一點紕漏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