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日,到了敲暮鐘的時候,林晏才從衙署回來。祖母正在等著他吃暮食。
淨手潔麵,換了家常衣服,林晏便來到祖母院中。
“阿兄,你回來了!”江太夫人露出歡欣的笑容。
林晏笑道,“跟您說了不用等我,彆餓壞了您。”
“哪能不等?阿耶阿娘都不在,我自己一個人吃飯,怪沒意思的。”江太夫人先是嘟著嘴,然後又笑了。
林晏眼形細長,眼尾微微上挑,中間一段卻過於平直,算是個**型丹鳳眼,不笑的時候顯得有些不好接近,此時眼睛彎起,整張臉都柔和起來,“您今天在家裡做什麼了?”
“我與阿長縫香包,今日立夏呢。”
“哦,是嗎?”林晏給祖母盛一晚青菜蛋花湯。
因著吃飯的隻有祖孫倆,為了熱鬨,並不分食,而是如後世一樣,聚在一張大食案旁。
“就知道你都忙糊塗了!”江太夫人把兩碟子糕挪過來,“這是咱們自家蒸的紅棗糕,這些是彆家送來的,每樣撿了一兩個,你嘗嘗哪個好吃?”
今日朝會廊下食,聖人就賜下了應節的糕餅,回到京兆府,午膳公廚端上的也是糕,回到家又是兩盤子糕擺在麵前,對上祖母殷殷的目光,林晏笑著拈起一塊。
“我們家今年的棗糕很好,嗯,酪漿放得有點多。”豈止酪漿多,糖放得也多,祖母上了年紀,味覺遲鈍,廚下為了照顧太夫人口味,做得口兒重。
林晏不動聲色地喝一口清茶,送下過於甜膩的糕點去,又拈起一個白圓子形狀的,一口咬下,糯米皮子頗有嚼勁兒,細膩的豆餡兒,有些宮裡胭脂糕的意思,但沒那麼甜,竟然意外地好吃,“這是誰家送來的?”
太夫人身後的仆婦回道,“是後門的光明庵。”
江太夫人也笑了,“他們的慈明師太做得好什錦餛飩,沒想到糕也做得好。”
沒有人糾正江太夫人光明庵的主持是圓覺師太,慈明師太是河東靜心庵的,且早已於二十年前作古,就如沒有人跟她說,麵前的是她的孫子,而不是她自以為的長兄。
江太夫人順著說起慈明師太做的奶湯鯽魚來,“湯汁鮮濃奶白,飄著點嫩蔥心末,好喝得很。”
“改日有新鮮的鯽魚,也讓他們燉湯喝。”林晏給祖母夾些筍絲放在小盤中。
吃過飯,林晏又陪祖母說一會兒話,才退出來。
書房裡,周管家遞上今日送禮來的各家禮單和自家回禮的禮單,雖名為送立夏糕,又哪有隻送糕的?都是一長串的東西。
周管家是做老了事的,對收禮回禮這些都自有分寸,林晏隻略翻一下便遞還給他。
周管家又笑道:“還有兩家廟宇庵堂也送了糕來,按規矩給了壓籃錢。”主人既不崇佛,也不信道,對這些上門的出家人,隻按京中大規矩走即可。
林晏渾不在意地點點頭,“你看著處置就好。”
周管家自恃親近,笑著多了句嘴,“阿郎也該娶新婦了。人情隨往有主婦做主才像個樣子。”
林晏“嗯”一聲,便低頭看起書來。
周管家被主人“嗯”得有點糊塗,這是聽進去了還是隨口一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