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蝴蝶效應(8K大章)(1 / 2)

萬道長途 大腦被掏空 18389 字 9個月前

道門有‘符’和‘籙’兩種東西。

符咒自不必多說,而寶籙則是類似身份證一樣的東西。

法籙傳授,通常有兩種功用。

一是記載修道者姓名、道號、師承和道階。

修道者經過一定的入道程序,才能成為一名道士,名登道籙,從此,才有資格學習道經科戒之類的知識傳承。

功法都是有保護的,沒有對應品階的寶籙,根本無法記憶和修行正統的道門功法,籙就是道士的名冊。

二,則是記載神祇名諱,通過寶籙,才能在齋醮科儀活動中才能使所行道法有靈威顯現,如召喚哪些神靈,遣往何方,由此達到風調雨順,鎮伏妖邪之目的。

沒有寶籙的野道士,縱有道法,也難以運使齋醮科儀,更彆說敕令神祇了。

按照分級,初入道儀,授盟威籙。

盟威籙所授經書《法文經》120卷,《大章》360通,《小章》1200通,《朝天醮儀》300卷,《修真要》10卷,《玉經》3卷,《指要》3卷,《太靈陰陽推遷曆》60卷,《禁咒》5卷,《通精文》3卷,《修元命真文》一篇,《禹步星綱》1卷。

這些修行法和術法全部修行完畢,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

然後,到達七品之後,授金剛洞神籙,得《洞神》十二部經。

之後依次是,高玄籙,升玄籙,中盟籙,三洞寶籙,每一個都有對應的修行功法和各種進階手段,要學的東西非常多。

到了三品,也就是‘得道成仙’之後,就能拿到專屬的寶籙。

這個階段,標誌特征就是會帶上紫辰冠,帶無上畢道印綬,帶景精劍,服黃寧帽,授三官解祖考契斷地根券、升天券、五帝大魔合保舉券、三十二天帝券,及飛步諸法金丹大訣。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會打扮的這麼騷包,但這差不多算是地仙們的‘正裝’,類似製服一樣的東西。

在這個狀態下,籙,就是他們最大的武器。

張宗身上的那一身青色道袍,九色離羅帔,紫裳丹文裙,佩九光玉佩。

和李啟那種孑然一身不同,張宗可是有法寶的。

寶籙一出,張宗一邊維持拳意,另一隻手中捏出雷法。

武道內氣的本質就是混沌。

而混沌之中,最初分出輕濁二氣,二者相碰的時候,生出來的便是雷霆。

在諸多術法之中,雷法對混沌的抗性是最大的。

當然,實際上雷法對武道內氣也造成不了什麼傷害,隻不過是抗性高一點而已,雷法相較於其他的術法,麵對武道內氣的侵蝕,能夠支撐更久而不崩潰。

如果說,切李啟的術法是熱刀切黃油的話,切張宗的雷法,就會像是切肉,也不是不能切動,但總歸是會有不少阻力的。

與此同時,在他騰出一隻手施展術法的時候,原本圓融的拳意也被攻出了破綻,武道內氣循著破綻直接灌入他的軀殼之中。

但這個時候,雷霆貫穿了張宗的身體,他的內天地包括肉身在內,充斥神霄雷。

武道內氣隨之一滯。

就這滯留的瞬間,張宗雙拳握緊,寶籙綻放光華!

雷者,陰陽之激氣也,以水灌冶鑄之火,其迸發的便是雷音,這也是張宗曾經說過的,道門的水,火,雷,三法的來源,他平時以水法火法泡茶,其實也是雷法修行的一環。

不過他本人也確實很喜歡喝茶,以及收集茶葉就是了。

且不談這些,就在張宗迸發這個姿態的時候,雷法在他的身軀之中爆發!

他的內天地完全被雷霆充斥,神霄之雷以一種猛烈的姿態取代了他的肉身。

這一瞬間,張宗的武藝和術法,完全容納於己身!

仲由瞳孔放大,立刻加快了進攻的腳步。

情報說過,當初四品時候的張宗,曾經和魔王子打成平手。

這次平手,可不是魔王子放水,而是真的平手,魔王子拿不下這個狀態下的張宗。

張宗的武藝和術法完全融彙一體。

而且,不止如此,他連過去和未來都貫穿了,神霄之雷將他的存在全部護持,現在的張宗就是一個完美數值怪。

武藝,術法,存在性,謀略,戰術,攻防,時空本體乃至於其蔓延出來的時間線大戰,全部都是完美的。

不過,他的符籙和身上佩戴的法寶,卻在隱隱發出悲鳴。

很顯然,維持這個狀態,需要刻錄了他所有信息的上清金闕寶籙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正是寶籙的存在才讓這種方法具備了可行性。

仲由很明顯也意識到了這點。

武者不擅長進行時間線大戰,那麼他能采用的招數就隻剩下一個,那便是正麵擊垮對方。

張宗擅長所有方麵,不管是正麵戰鬥還是術法大戰亦或者進行時間線的計算存在比拚,他都很厲害。

但武者不需要麵對那些有的沒的。

他隻需要在自己最擅長的方麵贏過張宗就行了。

那就來試試吧!

以拳意定雷霆,一拳擊出,張宗周圍的神霄之雷被強行鎮壓,霎時間天地震動,然而……也就隻是這樣了。

武者繼續和剛剛對付李啟一樣出手,因為他隻會這麼一種方式。

武者的優勢在這裡,劣勢也在這裡。

而張宗則緊緊盯著仲由。

能贏,就是有一個問題。

麵對這樣的武者,想贏很簡單,想跑也很簡單,但那樣對戰局起不到什麼太大作用。

張宗乾脆跑路了,或者打贏對方,都不能造成任何實質性的效果。

贏了也彆想走,因為殺不了,隻要殺不了,武者很快就能在人道的幫助下投入其他戰場,說白了就是大家各自分手再去其他地方打。

真正想要做到“搞定了你,我去其他地方”,就需要打到對方失去戰鬥力。

但那樣的話……好難啊,武者的肉身真厲害哇。

張宗想分勝負很簡單,但想要讓對方失去戰鬥力甚至是分生死,那就得克服武者本身的韌性。

武者可是很耐打的,和李啟那個錘兩下就碎的沙包不一樣。

不過……

也隻是個大點的,抗揍點的沙包而已。

看我把你打到生活不能自理!

打那些形而上的存在,還得想辦法破壞對方的道則,駁斥對方的道理,讓對方失去自洽的存在性,亦或者從時間線上將對方封印。

但武者並非形而上的存在,摧毀武者隻需要足夠的力量。

而在仲由那邊,他也並未氣餒,他雖然被張宗攔住了,但他並不覺得自己會輸,他所抱有的心思,其實和張宗是一樣的。

打死或者打殘對麵,然後再去追李啟。

雙方都抱有必勝的信心,沒有誰認為自己會輸。

戰鬥再開。

——————————

與此同時,李啟已經逃出了四五個節點。

每一個節點都和張宗類似,都會有對應的人來幫他抵擋人道的追殺。

李啟正在遍曆自己人生中所有的關鍵節點,隻要把這些節點全部守住,那麼也就等於贏了,人道被阻止了。

但如果有一個地方沒守住,那麼人道就可以長驅直入,輕而易舉的將李啟的可能性鎖死,並且完成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為了精確的找到每個節點,李啟就必須在自己的人生中奔走,尋找他自己認為可能會出事的地方,亦或者來到人道選擇動手的節點。

這其實很難。

誰也不知道哪個節點才關鍵,說不定人道攻擊的地方是佯攻,在那邊投入三品戰力會導致局勢傾斜,說不定他認為很重要的節點,人道根本沒發現,結果白白防備了。

不過,作為進攻方的人道也不好受。

他們必須精確的找到李啟人生中的那些重要的事情,然後投入足夠的戰力。

如果對戰力估計錯誤,那麼會導致三品的死亡或者敗退。

而且,巫道隻需要防守,他們卻要主動進攻,主動尋找機會,乃至於最後找到辦法將李啟拿到手裡。

這注定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場很艱難的博弈。

甚至,李啟都不知道為什麼目標是自己。

自己確實有那麼點特殊,但真的特殊到了需要兩大道統爭奪的地步了嗎?

李啟不知道,但他明白現在不是想那些的時候,他需要儘可能的在時間線之中穿行,尋找一個又一個的節點。

穿行在無儘的時空,在時序裡尋找節點,李啟感覺……仿佛四周都是深淵,未來也是深淵,過去也是深淵,現在更是一望無際的黑淵。

他儘可能躲避,尋找,低頭尋找和撫摸每一塊石頭,因為每一塊石頭都可能把他絆倒,最後跌入深淵,萬劫不複。

寂靜的黑暗,無形的未知,比想象中所有的恐懼都還令人生畏。

目光所及之處,看不到任何確定的東西,在無儘的曆史之中,沒有一件東西是確定的,確定的隻有不確定本身。

各種理論和可能性的濃霧之下,產生的隻是難解的晦澀。

所謂的推演,讓凡人恐懼的‘預知未來’‘占卜’,說到底不過是數字的迷霧,在這黑暗之中起不到任何作用。

或者說……作用早已被對方的推演抵消。

直覺在這裡反而比眼睛有效。

所經曆的一切根本就是霧靄,李啟感覺自己對‘自己的人生’的理解不過是幻影。

即使是對自己本身,這個看似的事實,也不過是蠱惑的幻覺。

即使是最清醒的人也應該質疑自己是否真的清醒,甚至應該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存在。

如果忽略了這種存在的質疑,那麼就是自欺欺人。

在追逐人生的旅途之中,李啟被誤導,發現自己最開始的構想就是錯誤的。

但李啟也在苦苦追尋,這場黑暗深淵的追逐戰,簡直就像是沒有儘頭的萬華鏡一般。

他的過去被更改的錯漏百出,曾經遇到的人,經曆的事,已經全數消散,但又沒有消散……因為李啟自己還記得那些。

隻要李啟自己還記得,那麼就不會消散……吧?

可若是這麼堅定的認為的話,那難道不是落入魔道的囹圄之中了嗎?

這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他已經具備了實在性,並且因此而沾沾自喜。然而呢?

李啟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真實’,並且也承認外界的真實。

這就像是在波濤翻滾的黑暗之中,丟下了一塊堅實的岩石。

這塊岩石,不是浩瀚的宇宙,不是無邊無際的超時空,而是渺小的,在其他人眼中看起來隻不過是一塊沒有用的石頭。

但是就是這塊石頭,才是李啟存在堅實的基礎。

四周,混亂、暴風雨,黑暗的深淵之中,不斷洶湧的波浪拍打著這塊岩石,似乎要將岩石敲碎。

岩石四周,那些翻滾的黑暗之中,隱隱約約的浮現出一張張的臉,一件件的事,一個個的文明,那些位於虛幻之海之中,不具備實在性,卻又真實存在的眾生。

他們在李啟的岩石周圍,拚命的伸出手,抓住李啟的岩石,他們依賴於李啟這塊岩石而存在,儘管他們自己一無所知,但隻有抓住李啟這塊岩石,他們才能在這片黑暗大海之中存在,否則的話便會沉沒下去,變成海洋的一部分。

可是……李啟自身難保。

還有其他岩石正在撞擊李啟。

每一次撞擊,都會導致那些奮力抓著李啟岩石的一雙雙手被甩飛,然後化作水花落到海洋之中,身形逐漸模糊,隨即又消失了。

依賴於李啟而存在的現實,正因為其他高品存在們瘋狂卷起的風暴而模糊起來,甚至越演越烈。

李啟的人生和過去的所有曆史,就是這樣的狀態。

道心不夠堅定的存在,僅僅隻是陷入這樣的黑暗深淵,就會瞬間湮滅,他們的心態不能支撐他們進行這般的戰爭,不能支撐他們在黑暗汪洋裡尋找那可能的瞬間。

凡人們無法目睹這驚天動地的戰爭,三品們在世界破碎的時間線中相互搏殺,殊死一戰。

李啟不斷的持續一個接一個的危機當中,不得不一次次的做出重大的抉擇,沒有多少簡單的原則可以遵循,每一次抉擇都會造成無數的蝴蝶效應,蝴蝶效應又會帶來更多的抉擇,進而繼續造成蝴蝶效應。

這場戰爭……以體感時間來算,已經持續了上千億年。

有時候,李啟會在這無止境的回溯大戰之中思考很多事情。

比如……

他經曆的,真的是真實的嗎?

他已經見過了數百萬次不同的六叔了,除了他在年幼時期見到的第一個六叔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六叔。

他留下第一個印象的六叔,是個好人,但是手段比較軟弱,最後沒能製住排波幫的內亂,最後在他死後,排波幫在內外交加下分崩離析。

但在針對李啟的人生展開的大戰之中,李啟見證了很多很多個六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