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何必又要糾結呢?”目犍連如此說道。
聽見目犍連的話,李啟仔細打量了一下他。
佛滅之後,這位‘神通第一’的變化很大啊。
對於這種想法,李啟不置可否,既不讚同,也不否認,隻是說道:“你沒有負擔便好,那關於引薦之事,如何?”
“你想重建佛門?”目犍連問道。
“當然不是,沒有那個必要,我隻是想滅魔而已,起碼讓魔道不要這麼囂張下去,這需要相當強大的勢力進行支撐,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得到曾經佛門的幫助。”
“也是好事,好,我會為你引薦的,隻是需要一點時間,我會聯係佛陀們的隨侍菩薩,儘可能讓他們都來。”目犍連點頭。
李啟沒想到目犍連會這麼主動,於是拱手:“那就勞煩你了。”
隨侍菩薩,也就是最頂尖的大菩薩們。
藥師琉璃光王佛的隨侍菩薩,是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
世尊如來的隨侍菩薩,則是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
而阿彌陀佛的隨侍菩薩,是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毫無疑問,這些大菩薩都是最頂級的二品,如果能得到他們的助拳,絕對能讓李啟的計劃朝前邁出一大步。
“我不敢保證,但會儘力。”目犍連說道,隨後消失在原地,應該是去辦事了。
李啟目送對方離去。
在等待消息的過程中,就開始自己的計劃吧,總不能閒著,是吧?
李啟開始進行自己的行動,但另一個疑問也開始縈繞在他的腦海裡。
人道和理道的關係,人道和如今佛門的關係,人道和道門顯世派的關係,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尤其是人道和理道。
李啟已經得知了,理道和道門,準備通過人道,達成他們的終極目的。
也就是說,人道以人代天之後,將人道創造成‘第一因’,然後詢問第一因是怎麼誕生的?
第一因誕生的原因是,理道和道門顯世派創造的。
那理道和道門是誰創造的?
當然是第一因,也就是人道創造的。
就好像是……神話成真了一樣。
最初世界誕生,人書寫了最初的神話。
人在神話的過程中,創造了神。
然後在神話成了真,在神話傳說裡,是神創造了人。
所以,神創造了人,但人也創造了神。
那麼到底是人創造了神,還是神創造了人呢?
到底是理道和顯世派創造了以人代天之後的人道,還是人道創造了理道,然後他們再創造了自己呢?
互為因果,互相成為對方的原因,於是互相決定對方的存在。
或許……李啟現在的結構也能夠解釋?
比如說,李啟此刻的狀態,其實也很矛盾。
如果單純的隻是把李啟分裂成許多個體組成的‘群體’來理解此刻的李啟的話,那麼這樣或許可以簡要的理解李啟的狀態。
然而,這種兩分法太簡單化了,是對“真實”的歪曲。
李啟的身上顯而易見的存在許多矛盾,用‘分類’來分開李啟許多碎片的構成,以此來對這些矛盾進行解釋,雖然明白易懂,卻是錯誤的。
因為,對於李啟來說,在他如今生命的每時每刻,在每個行動、每個感覺中,每個碎片占多少比例,理智和感性占多大比重是無法判斷的。
如果嘗試去把他的碎片分開,那麼馬上就會陷入困境,因為他不可能被如此簡單的就給詮釋掉了,他的組成異常複雜,將其簡單地分為碎片和本體是無比愚蠢的行動。
李啟的本質遠不是隻有兩個因素,而是上百億、上千億個因素構成的。他的生活是在千百億對,在不計其數的極之間擺動。
如果李啟能夠做到這種神秘的狀態,那麼人道進行這種操作也不是不可能。
原因很簡單,李啟的狀態是邏輯思維無法理解的混亂的數學池。
由於不可判定的假設而產生了不同的解,因為沒有什麼邏輯係統能包含足夠多的簡明算術公理從而變得完整,所以從公理中總是能推演出既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偽的陳述,這就是李啟此刻的狀態。
由於邏輯本身存在不完備性,所以李啟可以構造出許多完全不同的邏輯係統,他的本體不再是形而上的存在,而是一個巨大而又不斷增加的矛盾邏輯集合。
如果矛盾可以在李啟身上存在,在宇宙身上存在,在太一身上存在,那麼沒理由不能在人道身上存在。
畢竟……矛盾律是人腦的內在結構的局限,並非什麼不能打破的鐵律。
可以想象一下那些視錯覺圖,人腦的視覺係統覺得成立,而思維係統覺得不成立。
如下圖,一個向上爬,同時也是在下樓的樓梯。
如果器量足夠,這點似乎並是不能完成的偉業。
但那些都是後話了。
李啟對於人道的思考也就止於此。
還是該考慮魔道的事情,人道如今已經不是第一大敵了。
非要說起來,李啟甚至和人道都沒有什麼太大的道爭。
如今的李啟,更接近於‘天神’那一邊,和巫道的關係也比較微妙。
畢竟,李啟否認了‘終極之道’的至高地位,否認了萬物之上的存在,這也代表……李啟不願意承認‘自然’這一終極偉力的存在。
隻不過,李啟依然承認自然的存在,隻是不再接受自然能支配一切而已,所以依然算是巫覡的一支。
————————————
就在李啟離開後,宇宙之中,一場針對魔道的行動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