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和長橋漫步在梯田上。
李啟見過很多種不同的自動化設備,那種在大型自動播種機,亦或者那種小型的培育陣法或者插苗機之類的。
然而,這些在這個地方都不生效。
這裡的土地非常奇怪,幾乎每一寸土地的性質都不一樣,再加上各種孕育出來的妖獸和地脈的湧動,導致普通的自動化設施無法生效。
必須具備‘智能’的自動化設施,才能夠在這裡正常運作。
因為具備了‘智能’,才能夠判斷這些錯綜複雜的選擇支,判斷到底該做什麼,普通的自動化設施隻會添亂,或者被弄壞。
因此,這附近也在使用‘智能’進行耕種。
看起來,比較富裕的,使用的就是人造智能,類似於強AI一樣的陣法之靈,而比較貧窮的,自然就是上智慧生命本身了。
畢竟,智慧生命本身,其實就是最便宜的‘強智能’。
不過同理,智慧生命也是這個宇宙最寶貴的財富,隻看從什麼角度而已。
就好像樹一樣。
在這個宇宙之中,樹木的儲量遠遠低於黃金,樹對於這個宇宙來說才是真正珍惜的財富,而黃金隻不過是一種元素罷了。
但在地球上,一克黃金就能買到許許多多的木材,這都是因為角度的不同。
李啟和長橋走了一會,可以看見,這些梯田隨著山上的坡度和開墾的界線而縮進、拓寬、下沉和上升。
這些小小的梯田上要種上很多種不同的作物,一年四季永遠不停歇,這裡的人們早就已經發掘出了一套四季常耕的手法,這樣才能喂飽城市那麼多人。
這中間自然是需要非常複雜的手法的,怎麼調理地氣,怎麼控製養分,種植哪種植物的風險比較小,這些都需要專門研究,要是不研究隨便亂種,你敢種,植物就敢死給你看,白費工還好說,最難頂的是死了就沒吃的了,要餓死很多人的。
農業作為生產手段之一,在任何文明中都占據相當大的比重,畢竟農業代表了一個文明對於生命和物種的控製能力。
人道百家之一的農家就專門搞這些,他們研發的種子以及種植辦法,地氣調理手段在整個天下都是很有名的,天下常吃的靈米也是他們的傑作。
這種靈米幾乎不挑地段,在百越也能長起來,而且畝產三千斤以上,能量密度高的嚇人,甚至能支撐武者隻吃米也能練武。
如果量大管夠,吃到八品也沒什麼問題,隻是再上就需要換其他高精尖的品種了。
“這麼看起來,這裡的飲食豐富度還可以啊。”李啟注視著農作物的生長,做出了判斷。
可以看見,現在的田邊若隱若現地長起了灰色的枝條,是一種類似於橄欖的植物,不占地力,種來醃製之後做輔食的。
牆邊搭了一些架子,上麵懸掛著許多的果藤,應該是類似黃瓜或者葡萄一樣的東西。
可以看見,一些‘智能機械’和‘被馴化的蠻獸’邁著步伐一步一頓的前行,這些具備一定智能的東西,就是這裡的自動化設施,也隻有他們能夠犁耕這狹窄的田地。
地邊上為了他們留下一道窄窄的邊兒,上麵有長草,這些草會阻礙路徑,但是沒有辦法,這個地方長什麼根本不好控製,管理田地已經很麻煩了,這些小路大概實在是沒有精力去管了。梯田很窄,很多地方甚至妖獸都禁不起,所以看見許多農夫就用鋤頭刨,刨出來的泥土就堆起來砌牆,有助於下雨時保住梯田不被衝垮。
說實話,如果不是看這裡人人都有修為在身,李啟都以為自己來到域外的農耕社會了。
“很有意思吧?高技術,低表現,明明這些東西技術含量都不算低,其中甚至不乏五品研發的頂級術法,但表現出來就是這個樣子。”長橋作為導遊,饒有興致和李啟介紹著這裡麵的情況。
“確實很有意思。”李啟說道,然後用腳踩在田坎邊上的草叢裡。
在梯田的邊沿兒上,在梯田的石頭角落中,躥出了許許多多的雜草和花朵。
沒有人來打擾長橋和李啟,因為李啟腰間懸掛著那塊木牌。
“很寧靜啊,這個地方是沒有什麼爭奪可言嗎?還是說,隻是因為我們看不見?”李啟坐在田坎邊上說道。
“不知道,旅遊嘛,何必管那些?”長橋倒是不甚在乎:“對了,說是來吃飯的,怎麼還在田邊坐著呢?我餓了!”
她理直氣壯的叉腰催促道。
李啟笑了笑:“好,那就先去吃東西。”
這麼想著,李啟和長橋離開了這一串的農田,進入到了城市裡,找了一家店,坐了下來。
“這種地方居然也有商業,有意思。”李啟坐在椅子上,打量著城市。
長橋則說道:“旅遊觀光的人可不少,都是服務你我這樣的人的,至於當地人可不用這些。”
作為地頭龍,長橋對這些地方可謂是輕車熟路。
李啟看著這裡的店家奉上菜單,點菜,吃飯。
味道其實不錯,長橋吃的津津有味,而在饑餓感的促使下,李啟也覺得挺好吃的。
然後,吃完了。
於是……
還能做什麼呢?
李啟詢問長橋:“那之後呢?”
“之後?之後就沒有了啊,這個地方也就這麼個用處了吧?賣點就是體會更深刻的五感,懂吧?”長橋說道。
李啟皺眉。
但沒有多說什麼。
那之後,李啟和長橋又開始遊曆北極。
他們從一個城市抵達又一個城市,一個地方抵達又一個地方。
自然風光變了又變。
有花田,有森林,有峽穀,有海灣,有雪原,也有冰川。
各種各樣的風景,讓北極顯得格外美麗。
但是……
四周生活著的人,都差不太多。
這些偷渡者很少鬨事,理智,安靜,喜歡修行,在這裡紮根,為了自己的未來悄悄的努力,而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爭鬥。
他們的習性,實在是有點太和順了。
當然,這可能也是由於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困苦了。
自然環境的壓製,以及修行者哪怕到了五品也必須為了每日的飲食而奔波,再加上這裡沒有什麼可以享受的東西,所以就連這裡的時間都好像變慢了。
那些耕犁緩慢地在殘存的樹根間行進,李啟在這裡待了才不到二十年,卻感覺已經過去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