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拋掉了所有的力量,然後重新獲得了巫覡的修行體係,幾乎是一瞬間,他就從九品突破到了七品。
畢竟曾經可是二品巫覡,在思維器官融入天地本身的時候,李啟的修為構成也會飛速朝著曾經的自己靠攏。
隻不過,需要一些時間。
曾經李啟的內天地實在是太複雜了,其中蘊藏著數之不儘的道韻和真理,甚至可以詮釋不同的可觀測宇宙的一切定理。
更何況,李啟本身的組成就複雜的難以置信,其中的運動是難以被模擬的。
所以,哪怕李啟以一種飛速,沒有瓶頸的速度,讓修為狂暴擴張,就好像真空衰變一樣,轟隆一聲朝著周圍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但相較於宇宙本身來說,仍然需要許多許多億年才能找到可見的影響。
但那些已經無所謂了。
因為李啟已經完全脫開了所謂的‘觀眾’的目光。
他很久之前就已經發現了,世界上,似乎是有‘幕後觀眾’的存在。
自己的一舉一動,正在被觀眾‘投票’。
當他做出‘違背觀眾’的選擇的時候,觀眾們就會狠狠的告訴李啟這樣做的代價。
至於那些情緒,則是這個世界本身醞釀而出的,是李啟所需要遵循的‘大勢’。
但是,李啟從中窺見了破綻。
‘觀眾’其實並沒有選擇,並不存在你必須做什麼觀眾才會滿意的狀態。
觀眾隻是某種‘直覺’的體現。
他們所追求的並不是李啟的服從,所以服從和拒絕那種‘情緒’是沒有意義的。
這就是心魔的陷阱。
心魔讓李啟察覺到了那種‘情緒’的存在,如果李啟選擇順從,或者選擇拒絕,都必然會招致壞結局的出現。
情緒,就是聽任的結果。
所以,如果按照心魔的陷阱,將情緒視為對抗的對象,那就走錯了。
因為……這些都是心魔所編纂的劇本。
之前吸引的觀眾,是心魔吸引來的,心魔編造了這個世界,寫出了劇本,讓李啟來扮演角色,如此一來,觀眾便都是來看心魔的了。
不管李啟是反抗還是順從,觀眾都是心魔的觀眾。
李啟之前就完全走錯了,他將觀眾視為敵人,將情緒視為需要審視的對象,根據好壞結局來分辨自己的情況。
心魔就想看見這樣。
因為,這一局,根本就不是輪回劫!
李啟的氣勢迅速衝破這個世界,甚至是離開地表。
他突破七品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衝向宇宙。
至於這個世界之前營造的所有親情,友情,都在這一刻被李啟放棄,之前的‘劇本’表內李啟一刀兩斷
從現在開始,觀眾將會站在李啟這裡。
沒有彆的原因,因為李啟早就已經篩選了觀眾,不願意看的觀眾已經離去,而剩下的,都是想看李啟的故事,而非心魔編纂的故事。
李啟永遠無法滿足觀眾們,因為觀眾們不想看李啟的順從或者拒絕。
李啟的幸福抑或不幸,是相愛還是互恨,安全抑或危險,以及這一切的最後結局——
都和觀眾無關,這些並非是觀眾的結果,是他人的行為,是心魔所撰寫的劇本。
而李啟所做的,就是拋開心魔的劇本。
接下來的劇本,他來寫。
他要做重製版了。
接下來的結局,結局,是李啟自身一手造成了自己的命運,命運完全由我們自身造成,根本不是外在的事件,而是聽任自己促成這一切的。
至於心魔怎麼辦?
那李啟可不管他了。
戰鬥已經開始了,停在哪裡,誰會死,都由不得人咯。
李啟毫不猶豫的按照自己的理解,開始控製戰場的局勢。
首先切斷以往的因果聯係。
讓世界重啟。
除了李啟之外,所有的東西全部拋掉。
然後,重開。
李啟在新的地圖,開始塑造由李啟自己所喜歡的,所創造的,新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一個年輕人從頭開始尋找自己道路的故事。
沒有那麼多波折,沒有那麼多人前顯聖,也沒有那麼多的敵人。
有的隻是娓娓道來,好像是旅行一般平靜的故事,走到一個地方,遇到新的東西,看見新的事物,結交新的人。
然後,看完之後,再離開,隨後又來到新的地方。
既沒有熱血的戰鬥,也沒有生死的仇敵,更不存在什麼決死的信念和必須鬥爭的宿敵。
不過……
觀眾們在最開始的沸騰惡意之後,很快便也平和起來。
他們被篩選了。
李啟出演了一出他最喜歡的戲碼,吸引了一批喜歡他的觀眾,而心魔隻能看著。
他依然在書寫劇本,試圖給李啟尋找麻煩,但觀眾們也愈發厭惡心魔的劇本,他們並不想看心魔所編製出來的,引誘李啟殺戮的劇本。
喜歡那些的觀眾已經消失了。
很快,李啟就能感受到,心魔越來越虛弱,他所書寫劇本的能力也越來越弱了。
李啟和心魔就像是兩個潛藏的劇本編纂者,互相給對方拆台。
這樣的搏鬥持續了大概七千年。
心魔比李啟的優勢是,他藏在暗處。
但李啟的優勢也是這個,李啟在明處。
在明處的李啟,就是觀眾們第一個看見的東西,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更容易得到青睞。
躲在後麵是有好處,但壞處也同樣明顯。
局勢逐漸傾斜。
最終,心魔賭輸了。
心魔凋亡,在這場劇場之中輸得徹底。
當李啟完成了自己最後的冒險之後,這個世界崩碎了。
李啟贏了。
但他並不高興。
因為,到現在還有一個問題依然沒有答案。
那就是……觀眾是誰?
想要完成這一幕戲劇,觀眾是不可或缺的,必須要有一個更上位的‘觀眾’來做這一切,而這個觀眾,到現在都還沒有露麵。
誰才是觀眾?
誰是能夠觀測李啟的存在?誰能夠裁決心魔和李啟的生死存亡?
李啟不知道。
但他將此刻所經曆的一切都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