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有些奇怪,這廣陽城怎會有如此多的乞丐,便詢問四周小販。
小販聞言,一邊手裡炸著小吃,一邊笑著對李啟說道:“鎮關那邊最近撤來難民無數,有些找到生計過活了,有些做不了事,那自然隻能聚在這塊咯。”
“難民無數?鎮關那邊發生什麼了?”李啟好奇問道。
那小攤販看起來也是個健談的主兒,他們回複道:“官人說笑了,我們不過是個城裡擺攤的,哪裡知道鎮關發生了什麼?隻是聽人說,鎮關那邊,那些軍爺都撤回來了,還帶回來了不少逃難的,這幾天還好些,前半個月,城裡城外全都是人,烏泱泱的,現在就隻剩下些叫花子在討飯了,噢,宜春樓那些地方也多了不少新的小娘子,官人看你也是獨身,不妨試試,價錢可低了。”
“彆談那些了,你給我來兩串豆腐,再炸兩串包菜,對了,還有這虎皮雞蛋給我來一個,雞爪子也來點,對了,按你這麼說,這麼大的事情,司馬府那邊都沒出什麼告示?”李啟點了些炸串,又好奇的問道。
“司馬府能出什麼告示,那司馬大人這些天一直往天寧寺跑,搞不好連公務都沒處理咯~。”那小攤販嘻嘻哈哈的說道。
“這種事你都知道?”李啟大為驚訝,他就是隨口一問,看看有沒有官府告示之類的,結果這小攤販知道的這麼多啊?
他當纖夫,在社會底層的時候,可從來不清楚這些,能看兩眼告示已經很不錯了。
“唉,管人是剛來廣陽吧?這可不需要我去打聽,你問問滿城的人,誰不知道司馬大人篤信佛法,基本就住在天寧寺了。”小攤販一邊給李啟炸豆腐,一邊說道。
而李啟,則突然皺眉。
等等,佛法?天寧寺?
佛門?沃日,這可沒聽說過啊。
來到這個世界這麼久,他幾乎都忘了還有佛門這個玩意兒了。
書上倒是有說,在天下極西,有無上無量佛國,但因為離得太遠李啟基本當故事看。
而現在,在這巫神山的勢力範圍內,居然有一國州城司馬篤信佛法,還把寺廟開到這裡來了,這事兒可不是尋常啊。
“官人這幅模樣,是沒聽說過吧?我之前也沒聽說過什麼寺廟啊,佛法什麼的東西,不過他們自稱和咱們常見的巫覡神婆沒什麼兩樣,都可以給人治病,祈福什麼的,後來也就沒人管了,反正也不做什麼惡事,時常還會來城裡布施什麼的,就連我也吃過他們的布施的菜呢~。”小攤販嘴碎的說道,還是一臉笑容,非常陽光。
小攤販又補充道:“我估摸著就和那些道士差不多,都是外邊兒來的,隻是他們比道士強多了,那些道士整天就蹲在山裡,偶爾露麵也是一副死人臉,太不喜慶,比不上那些大光頭,一個個慈眉善目,笑嗬嗬的,對誰都親切,治病也不要錢。”
一邊說著話,李啟一邊詢問著那所謂天寧寺的消息,等到炸串炸了出來,李啟該問的也問的差不多了,他把錢付了,牽著老馬,準備離開。
他還是準備去司馬府看看。
據這個小攤販說,那天寧寺,是約莫十年前來的。
最開始,是一隊大和尚來的,一個個乾瘦乾瘦的,自稱是苦行僧,任務是要踏遍天下,傳播佛音。
這一隊乾瘦乾瘦的和尚,約莫四五百人,但是他們隻留下了一個在這裡,剩下的沒怎麼逗留,飛快的離開了。
據他們所說,踏遍天下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所以耽擱不得,隻會在他們認為‘有緣’的地方安排一個苦行僧,在這裡傳播佛法。
這個苦行僧,自稱禪智,留在這裡傳播佛法,但他也沒有一開始就去傳播。
這個留下來的禪智,他先是四處‘化緣’,名為化緣,實際就是乞討,有人看他乾瘦乾瘦的,就施舍一些東西給他。
而他則會留下一些東西作為回報,例如一些手寫的佛經書頁,或者連書頁也沒有的時候,就坐在人家門口念一段經文,說是為主人家祈福。
這般作風還是很讓人有所好感的,畢竟雖然大部分乞丐也會說點吉祥話什麼的,但都沒有他身上那種沉靜溫潤的氣質,雖然乾瘦年邁,但眼神卻依然溫潤如水。
況且,那些早就聽膩了的吉祥話,也不如那種給人感覺玄奧神妙的經文好聽。
就這樣過去了一段時間,這些施舍過的人家中,有一家突遭橫禍,有凶鬼夜闖家宅,欲要奪人性命,吸人精血。
但是凶鬼剛剛進入門戶,就隻見那家人的房屋金光大作,有梵音陣陣,轟然作響,凶鬼當即哀嚎一聲,喪失了抵抗力。
後來當地除魔司趕到的時候,驚訝無比,於是此事就傳開了。
這下,整個廣陽城都知道了,一個名字是禪智的和尚,有真本事,隻要施舍他一頓飯,那麼他就會庇護你,為你祈福。
一時間,禪智到處去和人解釋,自己是法號,不是名字,而且他也不配稱之為和尚,最多叫個僧侶。
但廣大群眾可不管這點,他們不知道和尚和法號是什麼意思,但他們知道禪智是有真本事的人,紛紛請禪智吃東西,各種山珍海味,珍惜食材都送到他嘴邊,大戶人家們紛紛請禪智來做客,要為他大擺宴席。
然而,此事過後,大家卻都發現自己找不到禪智了。
他足足消失了半年,等到禪智熱潮停歇之後,這才重新出現,而出現之後,還是在一家窮苦人家麵前,繼續‘化緣’,讓對方施舍一些昨晚的剩飯。
那戶人家本就不富裕,吃的和纖夫時候的李啟沒什麼差彆,非常的寒酸。
而且,他們也不知道自己遇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禪智。
但出於淳樸的善良,他們還是給了禪智自己吃的東西。
禪智吃完之後,一如既往的念咒,祈福,留下一頁紙。
後來此事傳出,這頁紙被炒到兩萬錢,被一戶富戶買下,拿回去供奉,那家人也生活變好了很多,他們這才知道自己遇到的是禪智。
而禪智一天之後再度拜訪,希望能從他們家的房頂上取一塊木板。
那戶人家剛剛因此賺了兩萬錢,自然不會不取,連忙奉上。
禪智便收下木板,然後繼續每日化緣,一日一次,有時是去大戶人家,有時是去貧苦人家,絕不挑人,而且也無忌口,給什麼吃什麼。
按照他的說法,化緣,是因緣而起,他隻不過是去化解掉這份前世緣而已,他上門的,都是前世與他有緣的人家。
但這次出現之後,他每次都會懇求對方給自己一塊木板,有人給了,他就收下,然後虔心感謝,如果不給,他也不說什麼,吃完就退下。
如此數年之久,他竟用收集來的萬家木板,在一片荒山上,蓋出了一座寺廟來。
那座寺廟,便叫做天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