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林國,廣陽州,廣陽城。
就在昨天。
李啟立於一座祭壇之上。
時隔八十多天,大祭終於籌備完畢了。
早著一天之前,就有各路鄉野巫覡,各村的族老之類的人物,對家家戶戶宣傳,人大家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這樣可以得到保佑。
本來,這樣做是肯定不會得到大家的同意的。
因為,這八十多天以來,整個廣陽,幾乎所有的莊稼,都開始慢慢枯死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今年的廣陽,恐怕是……絕收。
沒飯吃了。
所以,本來就沒糧食,怎麼可能分給老鼠?
但是呢,這些天,廣陽幾乎所有吃不起飯的民眾,家中都會有老鼠前來送糧。
一隻隻金毛銀毛的老鼠,背著不知道從何而來的糧食,一家一家的送。
家家戶戶都收到了這些老鼠送的糧食。
於此同時,早在一個多月之前,就有很多江湖人,身背木箱,走街串巷,箱內裝有鼠匣,箱上紮個彩漆木製的小舞台,藝人口唱俚曲,手敲鑼鼓,指揮老鼠們演出。
一隻隻老鼠在這些江湖賣藝人的箱子裡表演節目,一個個“老鼠推磨”、“老鼠蕩秋千”的鼠戲表演,讓人笑得前仰後合、流連忘返。
江湖人,可不全都是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大俠。
真正的江湖人,反而大多數都是這種社會底層的賣藝人,賣藥人,小偷,騙子,遊方術士之類的人物。
這些人沒有固定居所,沒有固定資產,隻能在四處遊蕩,用各種手段謀生,於是自稱為‘江湖人’,還有的自嘲說“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
但就是這批人,是最了解基層民間的。
張瀾號召了廣陽的江湖綠林勢力,彙聚了幾乎所有的江湖賣藝人,聯合鼠壤墳,共同導演了這麼一層戲碼。
讓賣藝雜耍的江湖人和鼠壤墳聯合,搬運那些大戶人家家裡的糧食,比如廣陽張家。
他們囤積糧食極多,足夠整個廣陽所有人吃上兩年還多。
如此一來,隻要恢複山水地氣,堅持到明年秋收應該沒有問題。
但今年絕收是肯定的,所以需要撫平民眾心中的恐慌。
為此,王柏煙號召了一些族老鄉老,讓他們宣傳“老鼠分錢”,然後以各種平素裡看不見的花招鼠戲表演讓他們心情寧靜。
家中不斷有老鼠送糧,有影響力的族老又在宣傳老鼠並不可怕,再加上各種文娛表演活動,算是把第一波糧食恐慌給蓋了過去。
這是李啟的第一手。
鼠壤墳也很樂意幫忙,因為這代表他們參與了大祭。
大祭的第一環,就是鼠壤墳受益的,雖然當初的血祭被打斷了,導致他們化神失敗,可現在有機會彌補了。
李啟也正好需要他們出力。
鼠壤墳有數以千萬計的小老鼠,數以萬計的九品,十幾個八品,以及七品鼠王,這樣的力量,在官府的配合下,完全可以深入到每家每戶。
然後,借由這一點,就可以更深層次的宣揚其他的祭祀所需要的東西。
整個廣陽的山水神祇本來就死的死,此刻,鼠壤墳的數千九品,完全可以填進去,成為新的山水神祇。
如此,鼠壤墳的化神之路完全就可以實現。
畢竟,鼠壤墳的目的從頭到尾就隻有一個,那就是脫妖化神。
此刻,正是他們最有可能達成目的的時刻。
這樣一來,兩邊一拍即合。
在鼠壤墳和江湖人的幫助下,某個村子應該做什麼儀式,都能夠很好的傳達下去,並且得到執行。
這些老鼠們甚至都沒計較張瀾殺過他們的人,全心全意的和張瀾號召的江湖人配合,開始傳達李啟的意思。
在廣陽的一個小山村裡麵。
隻見一位胡須花白的族老對著幾隻老鼠點了點頭,然後扭過頭,對著後麵等候著的人乾咳兩聲:“咳咳,山神說了!”
“大家聽好!明日就是眾星下界之日!隻要咱們祈福,就會有星君賜福,枯死的莊稼是長不回來了,那是地母的事兒,星君管不著,但是星君可以賜下糧食,讓咱們挺到明年!”
族老的話,讓後麵的村夫村婦們目露希望。
那族老頓了頓拐杖,厲聲喝道:“都聽好了!誰也不許出錯,要是出了差錯,斷了糧,你就自己跪死在宗祠裡麵吧!”
村夫村婦們連連點頭,但是卻不敢接話,隻是緊張的咽口水。
然後,那族老開始宣講明天應該怎麼做。
首先,要製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
祭祀用的兩張神碼已經備好,第一張印著星科,第二章印著一隻金毛大老鼠,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後方正中,在這個位置受祀。
神碼前,需要陳放著用香油浸撚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撚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燈盞碗“,需要用四十九盞,點燃。
再供熟糧和清茶。
等到黃昏後,以星鬥為目標祭祀,祭祀後,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與芝麻秸、鬆柏枝一同焚化,如此,才算祀成。
村夫村婦不知道這個儀式代表什麼,但全都牢牢記住了要怎麼做。
畢竟,這事關未來一年的口糧。
實際上,這是在以人氣作為祭品,借用天上星辰之力,注入鼠壤墳的化作的山神身上,這樣,山神就有能力調理基本的山水。
至於奉上的熟糧,實際上隻是人氣的載體,而不是祭品的主體。
這其實是‘郊禘不過繭栗,烝嘗不過把握’的道理。
郊禘所用的祭品,它的角不超過蠶繭、栗子那麼大;烝嘗所用的祭品,它的角不超過一把那麼長。
用這麼小的原因,是因為神以精臨民者也,故求備物,不求豐大。
祭品本質上並不是需要吃你的那些食物或者牲畜,實際上隻是作為一個載體,祭品齊備就好了,不要求有數量有多大。
但這些都不需要民眾去記,都是李啟一點點安排琢磨好之後,往下分發的。
甚至那些山神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都隻不過是執行李啟的命令而已。
這邊的村子,是祭星之處。
這片是離縣,四十三個村,都是負責順星,引導天空星辰之力。
而其他縣城,也有自己的任務。
比如東邊的青禾縣,就負責引雞。
在天下極東,有一個地方,名叫“湯穀”,太陽每天從這裡升起。海中有一棵巨大的樹,名字叫“扶桑”,高不知多少,粗也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