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長安早市(2 / 2)

萬道長途 大腦被掏空 9152 字 11個月前

這話一說,李啟起了興致,便開口道:“竟是如此?那我可否嘗嘗,介紹介紹?”

小二卻說:“這肉因其製作之法特殊,所以不能空口嘗,否則鹹苦,沒有滋味。”

然後他繼續說道:“要做這風肉,需殺豬一口,斬成八塊,每塊炒鹽四錢,細細揉擦,使之無微不到。然後高掛有風無日處,放安南靈種於肉中,發芽蝕之,此樹特異,身有異香,隻在肉中紮根,根係成後,肉質也就變了,再以香油塗滿,醃製一年才成,待到來年夏日方能取用。”

“肉成之際,香入風中,飄搖十裡,聞風則知肉成,故名風肉。”

“想要吃,須得先放水中泡一宵,再煮,水亦不可太少,用大火煨,撤去鹽水兩遍,再入冰糖煨爛,屆時香氣撲鼻,切片後,不管是炒是煮是燉是炸,皆是美味!”

聽見如此麻煩,李啟當即搖頭:“這麼多工序,那還是算了,我又不會庖廚,就隻準備買寫現成的吃罷了。”

李啟沒買這東西,買了又不會做,算了算了,就出來買頓早餐而已。

走了一段又看見賣熟食的,買的是溜魚片,味道很香。

於是他上前去問:“老板,你這賣的又是何物?”

見李啟靠近,店家連忙吆喝:“客官,這可是新鮮的小兒魚,味美於諸魚,可稱魁首也。”

“噢?此物又有什麼來曆?”李啟好奇。

“這小兒魚,形如鯰,四足長尾,能上樹,天旱輒含水上山,以草葉覆身,張口,鳥來飲水,因吸食之,聲如小兒,故得此名,其味極鮮美,不過卻渾身有劇毒,不能擅食,必須由學習了方法的人處理之後才能食,所以我們隻賣熟食。”

李啟點頭,說道:“原來如此,那給我來一斤,隻是我有個疑問,店家,既然渾身都有劇毒……當初你們是怎麼發現能吃的?還有這毒是怎麼解啊?”

“怎麼發現能吃?這我就不知道了,不過世間老饕無數,為了一口美味上山下海者眾多,總有能想出辦法的,來,客官,這是你的魚!”店家裝好了一斤魚片,遞給李啟。

然後,他解釋道:“至於祛毒嘛,要先將此魚縛於特殊的上樹,用秘製的草藥鞭子抽打,待此魚身上白汗出如構汁,此方可食,否則有毒。”

“竟如此奇異。”李啟嘖嘖稱奇,然後接過對方打包的袋子,掂量了一下,發現還真是一斤魚片。

不包括送的作料,魚湯,實打實的一斤魚片,帶著湯汁作料配菜,怕是要有三四斤重了,確實真材實料。

付了賬,不過十五枚銅錢而已。

但仔細想想,三千枚氣珠換了一百五十兩,十五萬枚銅錢,等於一枚氣珠五十錢。

這麼一算,價格真不便宜啊。

不過其實應該沒這麼離譜,李啟都是淨撿貴的買,平素裡這些應該都是大餐宴飲時候才用的,尋常的雞鴨魚肉倒是也有。

不過李啟想吃點好的罷了。

又逛了十來分鐘,買了一些八寶肉圓。

據店家說,要取上好豬肉,精肉肥肉各半,斬成細醬,用鬆仁、香蕈、筍尖、荸薺、瓜薑之類斬成細醬,加芡粉和捏成團,放入盤中,加甜灑、秋油、蒸之乃成。

李啟嘗了一個,入口鬆脆香甜,相當不錯。

買了兩顆海參,分彆都用肉湯滾泡了三次,然後以雞、肉兩汁紅煨極爛,輔佐則用木耳,花膠,豬蹄,黏黏糊糊,全是膠質。

再買了一碟蝦油豆腐,是用嫩豆腐切片,加蘑菇屑、鬆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火腿屑,同入金黃蝦油,加大火煨,全因豆腐煨久則鬆嫩,一直到豆腐內部起蜂窩狀,輔料浸入蜂窩中,如此才成。

這些加起來,也不過二十五文。

一頓在普通人看起來應該是奢華至極的早餐就備好了,李啟告彆這熱鬨集市,準備前往另一處。

此刻,距離他出門到現在,不過半個鐘頭而已。

他腦子裡想著,再買一件就走。

他準備買一支簪子。

她頭上那支玉簪還是在清霧城的時候買的,也該換上一支了。

賣首飾的在樓上,這些賣熟食的可比不得。

這一幢樓整整二三裡高,靠腿肯定是走不上去的,修行者可以,但凡人們估計要累死。

再加上長安大部分地方都禁空,隻有允許飛行的航道才能有飛行法器來進行正常交通。

就算你會飛,但在不允許飛行的地方飛起來,結果恐怕會很嚴重。

所以,這裡麵安置了電梯。

不對,不用電,應該叫術梯,用術式驅動的。

具體叫什麼,李啟也不知道,他還是一邊走一邊用那台終端搜索相關消息。

順帶一提,這玩意兒居然可以拍照識圖搜索。

雖然看起來就是一塊木質令牌鑲鐵皮,但實際上先進的批爆,完全是AR,通過幻術在你眼前出現互動界麵,非常方便。

還是一開始的那種形容。

古風古意之下,隱藏的是極其先進和自動化的文明。

完完全全就是科幻社會了,不過其本質卻是另一種東西。

但也沒差就是了。

根據終端裡的說法,這種術梯的名字叫‘自行階’,倒是起的稀奇古怪的名字,李啟還是更習慣叫電梯。

順著電梯,飛快的來到了六百層,根據這集市內部的法寶路牌指示,這附近就是買賣玉器的地方。

他準備買一根玉簪。

玉,在唐國是極其重要,也是地位相當特殊的飾品。

因為有一位人道的儒家聖人有曰:“玉者,溫潤而澤,仁也。縝密而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圭璋特達,德也。故天下莫不貴者;所以以玉喻君子,稱‘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再加上玉本身就是石之精氣所化,有種種妙用,所以在唐國,幾乎人人佩玉。

李啟在書上看見的,所知道的最高品級的玉,名叫璿璣,玉衡。

沒錯,就是北鬥七星中的三顆。

璿,就是美玉的意思。

璣、衡二者,乃是皇者正天之器,能審天心。

也就是說……天空中那北鬥七星,其中的三顆……實際上是人皇的法寶,都是玉器。

這麼多BUFF下來,足可以見得玉的地位了。

所以李啟是做好準備大出血了,不過,已經加工好的法寶或者簪體沒有必要,那溢價估計會很美好。

他準備買一塊材質上佳的原石,然後自己雕琢。

雕琢就好了,他也不指望能做出什麼特彆厲害的法寶,單純做個裝飾就好。

一路來到樓上。

不過……讓李啟驚訝的是,玉的價格,竟然出乎意料的低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