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太學的路上。
李啟通過那名帖直接聯係到了柳參之。
名帖可不隻是給人看的,上麵還包括了終端的聯係方式,所以還是很輕鬆的。
太學,以及郎衛,是人道的天才聚集地。
就和巫神山公子類似,都是頂尖下一輩的人才儲備。
人皇郎衛,專門培訓軍事人才,不僅戰鬥力極強,而且更是能統兵作戰,是人道擴張的基石之一,不知多少名將出自郎衛之中,在郎衛之中,統兵能力與個人戰力便是唯二的追求,其他的都不做要求。
而太學院的太學生們,出來之後路途更廣,不管是做研究,當官,亦或者成為某個行業的中堅乃至頂尖專家,都是有可能的,他們則更像是技術人才和研究人才。
這便是人道的文武兩派。
巫神山沒有分那麼細,大巫們各自收徒,各自按自己想的方法培養,非常的寬鬆,有的言傳身教,有的放著不管,單看師父怎麼選擇。
但在人道,這樣的放養是不太可能的,幾乎全都是集中培訓,並沒有特定的師尊,而是由一批頂尖的老師集體上課,集體考核。
對外的話,一般都會說自己是太學院祭酒的學生,所有的太學生,都是那位祭酒的學生。
再次乘車到了太學麵前,已經到了中午。
太學院門口,李啟看著那道大門。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這便是唐國的國學。
是整個唐國的傳承後代的精華。
門前樹立有一塊石碑,上書大字:“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
周環潔屈,橫亙三十裡。
也就是說,這太學院,占地麵積二百二十五平方公裡,幾乎有一個市區那麼大了。
而其中的所有人不過一千多人,這還是包括老師在內的所有人,太學不允許帶其他人進來,不管是仆人還是彆的什麼都不可以。
所以裡麵包括老師在內,實際上隻有這麼多人,大部分區域都是供學生研究學習的地方。
“一年招收不到十個學生,畢業的大概在九成左右。”李啟看著大門,喃喃道。
九成,聽起來很高是吧?
可是你想想是什麼人才能進太學?
那必須是天才中的天才,卷王中的卷王才能來,而這幫無數億人中挑選出來的超級卷王,居然還有一成沒辦法畢業!
這什麼學習強度啊?
就在這時,李啟的耳畔卻傳來一個聲音:“太學重地,若無要事,切勿圍觀擁堵,彆杵在門口了,離開吧,一會可能會有人來趕你的,如果有事的話,把拜帖放在門房即可。”
李啟順著聲音的方向看去,卻看見身後走來一位衣著樸素的夫子,對他提醒道。
語氣並不生硬,但也沒有多熟絡,應該隻是單純的出於禮貌提醒一句,還是挺友善的。
“多謝提醒,不過小子隻是來看看這未來的學校而已,轉轉就離開。”李啟拱手,對對方的提醒表示感謝。
那夫子聞言,停下來掃視了一下李啟。
然後他問道:“未來?你是今年來的學子?嗯……好古怪的氣息,你修行的是哪門功法?”
因為巫道功法的特異性,他們基本都會身融於自然,不散發什麼特彆的氣息。
不過這種不散發氣息,本身就是最大的古怪了,會讓其他道途的人覺得不太對勁。
“小子確實是新入學的,今天來看看學校的模樣,至於功法……這個恐怕不太方便說。”李啟禮貌的回複道。
“新來的學子啊,那其他手續都辦了麼?”那夫子停了下來,對李啟問道。
“所有手續都在終端上辦了,隻等入學。”李啟答道。
那夫子點了點頭,說道:“原來如此,那你應該已有學籍了,雖然現在還在放假,但也有不少同學還在內裡修行,想要提前熟悉的話,在門房那裡報備一下即可。”
“感謝夫子提醒。”李啟拱手。
“無妨,切記,來了太學不是你的終點,而是你的起點,你的道,才剛剛開始。”那夫子叮囑了一句,便自顧自的走入了其中,去辦自己的事情了。
李啟目送對方離去,琢磨著剛剛的會麵。
這門風還挺好的啊。
從頭到尾態度如一,既不因為自己是圍觀群眾而有所折辱,也不因為自己是太學學子產生態度上的變化。
這夫子應該是裡麵的老師吧?
修為……高自己太多了,看不出來,不過從對方並不能識彆出自己的巫道氣息來看,應該不會太高。
五品左右?
如果說老師隻是五品的話,那太學的教學質量感覺好像跟不上巫神山呀。
畢竟公子們都是三品老師親自製定教學計劃的,而是一對一專門教學,偶爾會出現一對多的情況,但一般也不會超過三個人。
那麼在後繼者的培養方麵,是巫神山更重視?
不一定,還是親身體驗一下再下結論比較好。
在門房登記了一下,這裡的門房都沒人的,全是自動處理,也不知道是人工智能還是彆的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李啟總覺得人道能做出把彆人的神魂煉入大門的操作,那種就不是人工智能了,是直接把活人做成大門。
可能是自己想多了吧?
驗證了身份,李啟走入其中。
僅僅隻是一步踏進去,四周的世界就直接變換。
好在李啟已經習慣了這種走一步場景就直接改變的術法了,就是不知道是什麼原理,以後可以學學,感覺不僅酷炫,而且還挺實用的。
是在裡麵擴展了空間嗎?
走入其中,李啟可以看見,太學的上空被一個肉眼能看見的巨大陣法籠罩,陣法的咒文在上麵盤旋,玄妙非常,同時提供了防禦和監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