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並非是用言語交談。
而是更加晦澀,信息量極其巨大的道韻!
隨著他們的聲音發出,近乎難以置信的信息流衝入李啟的大腦!
人道眼中的宇宙,這個世界應有的樣子,他的起源,發展,過程,乃至於未來,無數的信息濃縮在了一聲又一聲難以理解的道韻之中。
許許多多無法用言語描述的事物,儘數隱藏在這些道韻之中!
這是講道,這是眼前的太學博士,試圖闡明那些幾乎要超越凡人智能之外的東西。
凡人的心智會被這些東西灌暈。
就好像是……
數學公式?
比如簡簡單單的麵積公式,卻揭示了幾何體邊長與麵積的關係。
著名的E=mc2,也就是質能守恒方程,則屆時了能量與質量的關係。
揭示事物之間的關係,便是在揭示這個宇宙的神秘麵紗。
李啟現在的感覺就是如此。
玄奧晦澀的道韻,其中不斷的在闡述人道理解之中,宇宙之間萬物的關係。
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萬物互相之間的關係。
宇宙的絕大多數的麵貌被描述出來,也不管李啟聽不聽得懂。
那些超越了局部景象之外的整體全貌,不管是極其渺小的圍觀部分與那繁雜多樣的宏觀部分相互調和,共同組成了這個世界。
這是在高屋建瓴,從最高處描述這個世界!
李啟馬上盤坐起來,真知道韻和耳朵同時張開,開始聆聽,感受對方的講道。
天地之化,滔滔無窮。
這個世界如一爐金汁,融化不息。
古有聖人,將之鑄瀉而成器,成人之模範,匡郭,不使過於中道也。
這個世界是混亂無序的,天然傾向於混亂殺伐的,就好像一鍋混沌湯,是聖人鑄造了律法,禮法,規矩,製度,然後成為了人的模範,規定了這個世界最好的秩序。
一點又一點,上麵的太學博士開始講述人道理解的宇宙。
如天之生物至秋而成,聖人則為之斂藏。人之生也,欲動情勝,聖人則為之教化防範。
李啟越聽,越覺得這些道韻說的很有道理。
可是……
有道理之餘,李啟總覺得不太對。
不對勁,不對勁。
可什麼地方說的不對,他也說不上來。
不過,這樣的懷疑,讓李啟睜開了眼睛,不再沉浸於講道之中。
恢複了神智的他,看了一眼四周。
首先是兩個同學。
不管是李烈騎還是莫崩瀾,全都如癡如醉,沉浸在這講道之中。
恐怕在他們的心中,無數疑問茅塞頓開,以往的疑惑都被揭開,從中領悟了無數事物。
但是李啟卻不一樣,他無法接受很多人道對於世界的解釋,這講道對他而言有用,但沒有那麼有用。
李啟再往後看。
卻見身後擠來擠去的上百萬人,全都安靜的坐下,靜靜聆聽講道。
隻是,有些人是真的在聽,有些人卻隻是焦急的試圖聽進去,但怎麼也聽不懂。
還有些垂頭喪氣,甚至有人起身直接離開的。
這時候離開就很簡單了,因為所有人都不再擠了,都在靜靜聽道,可以從他們身邊走出去。
接近十分之七的人都無法聽懂,但隻有極少數人離開。
哪怕聽不懂,似乎也要強行待在這裡,哪怕已經滿頭大汗了。
畢竟,這傳播的道韻之中蘊藏著無數問題的答案,隻能你能夠聽懂其中的意味,就可以從根本上幫他們解決修行上的困難。
但講道者那個似乎並不在乎這些,他隻是不斷的訴說著無數繁雜的信息,重複著這些道韻。
可惜的是,在李啟看來,講道者似乎自己都沒有理解這些道韻之中訴說的東西。
就好像是初中生寫作文,把各種各樣高級的術語和華麗辭藻機械地堆砌,最終卻導致整篇文章不堪卒讀,不僅彆人無法理解它,說不定連他們自己都看不懂在說些什麼。
這時候,李啟腦子裡就突然想起來了自己看過的那些經義古籍。
那才是……真正的微言大義啊。
通過普通的文字,蘊含信息量最少的方式,就能夠將大道的外廓描繪出來。
每個人看這些經義,都能領悟出來屬於自己的理解,而且多半都能直接應用在實際上,成為道途的指導。
明明什麼奇怪的東西也沒有,什麼沒有蘊含什麼大道或者神異,單單就幾行文字,幾千個字而已,甚至連凡夫俗子也可以輕鬆抄寫下來複製很多很多份……
但就是這樣的東西,卻能讓七品的李啟依然得到指導和啟發。
真不知是何等的智者所寫出來的。
這恐怕才是高品修士們的傑作。
而眼前的道韻,看似高大上,充滿了某種神秘的韻味,但李啟怎麼聽怎麼不對勁,和那些平凡的經義相比,眼前的講道就差了點意思。
不過,這些思緒隻是一瞬而已。
實際上,就在李啟分心東張西望,不再聽道而是剛剛扭頭看人群的那一刹那——
突兀的,一杆戒尺從天而降,想要打在他頭上!
這杆戒尺無聲無息,毫無半點蹤跡,憑空出現。
但李啟有真知道韻,雖然無聲無息,但這東西似乎是靠著某種東西牽拉落下的,而這牽拉的動靜被李啟捕捉到,馬上反應過來!
李啟下意識的反抗,直接伸手,猛的一拳打向戒尺,這一拳蘊含著地氣,沉重堅硬,直接迎上戒尺。
砰的一下撞在上麵。
李啟腦子突然一昏。
某種東西,透過拳頭,鑽到他腦子裡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