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淩霄國(1 / 2)

萬道長途 大腦被掏空 10569 字 10個月前

百越地帶,靈源稀薄,道爭導致諸多道脈不全,很多大道統甚至懶得來這裡傳道。

修行者也極少,全靠各自的國主扶持。

百越的國主們,都是來自各方的不同人士,他們的共通點是,基本上都已經走到了‘斷頭路’上麵。

突破五品無望,遨遊域外無望。

他們沒有辦法,於是選擇了一種很簡單的人道法門。

那就是聚眾人之力為成就己身,建立一國,以此為道基,將整個國運,國內山水,民眾乃至於更多玄之又玄的東西係在自己身上。

以暴露出一個絕對無法掩蓋的弱點,以及多出諸多牽絆和拖後腿的人為代價,晉升五品。

百越國主在五品內可以說是最容易針對的了。

用腳指頭想,都知道他們的道基就是他們的國度,毀滅了國度,恐怕會直接掉品。

然而,李啟歎了口氣。

百越國主,在李啟眼中是典型的貓頭鷹,抓著自己的死老鼠不放。

不過,就連這隻死老鼠,也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東西啊……能穩定晉升五品的法門,這對很多人來說可是無價之寶了,不是什麼人都能拿到的。

這麼想著,李啟從空中落下,落到了地麵上,一如既往,沒人看見。

所以他甚至沒有經過城門,直接落到了城市中心的一條街道上。

來到這裡,李啟環顧四周。

“這場景……還真是熟悉啊。”李啟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因為,在他的麵前,不是巫神山或者唐國那種奇異神幻的景象,不是那種繁榮昌盛,雖然風格不同,但可以看出非常發達的城市。

而是典型的封建城市,就好,像當初的澧州州城一樣。

街道狹窄,滿大街都是凡人,他們各自有一些殘缺的功法,但隻能說勉強有用,就算修煉到頂峰也不可能入品。

李啟走在街頭,腳下汙水橫流。

走著走著,突然就有人在頭頂上喊:“小心!小心!小心!”

李啟聞言,抬頭一看。

就看見上麵有人拿著馬桶,正準備往下倒,身旁的其他人都連忙躲避。

李啟見狀也連忙撤走,飛快的跳到街角。

隻聽見嘩啦啦一聲,三樓的閣樓上,一個仆人直接倒了一桶糞水下來,在街上濺起一片。

李啟對此倒是有些懷念了。

在澧州州城當纖夫的時候,這幅場景可沒少見。

原因也很簡單,城市裡的排水係統非常差,沒有下水道,富貴人家有馬桶車,靠仆人們收集糞便,然後統一運走。

普通人連馬桶都沒有,當然是隨地大小便啦,一般是找個河或者隱蔽角落就解決了。

至於這種有個小樓,但又不算大富大貴的,一般就是直接傾倒了。

因為,會有人來收拾的。

李啟依然保持著身融自然的狀態,看著馬上就有人圍過來。

是拾糞人。

這幫人也修行了功法,身姿靈巧,挎著一個桶,手裡有鏟子和鉗子,將地上的穢物鏟走,放在桶裡,然後又去下一個地方。

稀的就用鏟子,乾的就用鉗子,飛快的收集著街上的穢物。

這是能賣錢的,收集的差不多了,就能集中在一起,賣給城外的農戶,幫他們肥田。

是的,雖然巫神山內,以及唐國內部,早就已經普及了農用術法,天氣控製,地氣漚肥,以及山神賜福等等農業增產手段,但百越卻還在使用農家肥。

李啟是知道的,人道所用肥料都是一粒粒丹藥,埋在土中,可保十年肥力。

這東西最初是人道百藝的農家研發出來的,已經普遍使用在各種需要農業的地方了。

巫神山則是直接讓山氣彙聚,更加方便。

但百越兩種還沒普及,因為他們的修行者太少。

至少要八品農家修士,或者學會了農家術法以及丹方的藥師才能煉製。

一樣的,要能敕令當地山神才能做到彙聚地氣肥田。

但在百越這個地方,這樣的人太少太少。

普通的八品,已經足夠成為一州領袖,若是能到七品,基本上可以來到百越的權力頂端,再上就是國主和他們的走狗了。

這樣的修為水平,自然不可能普及這些東西。

雖然這種場景勾起了回憶,但李啟還是搖了搖頭。

百越啊,百越……

這麼想著,李啟突然來了興致,他牽著老馬,保持著身融自然的情況,走向了淩霄國這座城市的河流。

每個城市,都肯定有河,畢竟河流是城市的生命,沒有河或者湖,那麼連取水都難。

對百越的城市而言,可沒有自來水這種方便的東西,他們喝水都得去河邊打水。

正是因為這種習慣,所以才水蠱橫生。

人在水中拉屎撒尿,水裡還有很多死人屍體,但其他人還得去河裡打水。

如果沒有足夠的燃料煮沸,那很容易就會感染水蠱,肚子裡生蟲,隻能去求當地的巫醫。

醫生在百越很少,當地的巫覡承擔了大部分的醫療行為。

李啟以前天天在水裡拉船,就感染了水蠱,肚皮漲得巨大,裡麵全是蟲子在蠕動。

後來還是六叔給他請了巫醫,用雞蛋和鮮花圍在他身邊,然後念咒跳舞,最後他拉了一次肚子,把水蠱全都拉了出來,這才痊愈。

如果連請巫醫的錢都沒有的話……那大概就會死吧。

李啟回憶著在百越的過去,牽著老馬來到河邊。

河邊,也有其他的纖夫。

這些纖夫基本都沒穿衣服,穿衣服拉纖很危險,如果繩子和衣服攪在一起,那很容易被扯下水。

當然,也有舍不得這麼個因素存在。

衣服太貴了,穿著拉纖容易磨破,那顆太心疼了。

看著那些纖夫,李啟不禁開始回想自己初來這個世界時候的模樣。

也和他們差不多吧。

那些纖夫累的氣喘籲籲,不斷的喊著號子。

水流一直往下,但有些船卻需要掉頭進入碼頭,或者進入某些支流,這種時候就需要逆行。

船想在水裡逆行,那自然得靠人來拉。

李啟本來是不應該管的,按照巫道的說法,這一切都是‘理應如此’,除非影響到自然的平衡,否則不需要過多乾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