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應下(2 / 2)

萬道長途 大腦被掏空 8332 字 10個月前

李啟搞了一通美食,吃的不亦樂乎。

老馬也被他丟給了馬倌,那邊也有靈草和煉製的桃丸,據說還有海馬……

咳咳,反正也沒虧待他,到時候去看看,然後結賬就行了。

一念及此,李啟也就心安理得的享受這一桌子海味了。

而且,他的第六感告訴他,這頓飯不會白吃。

巫覡的第六感,向來是很準的。

一直吃了約莫一個時辰左右,李啟終於消滅了這一桌子美味佳肴。

與此同時,食材的氣,以及來自劍魚中的劍氣也充斥在他的腹中,在人身小天地之中四處衝刺,割裂。

話說,,換源app,.huanyuanapp.版。】

這種感覺相當刺激,就好像吃下了一口有主的飛劍一樣。

不過,這海上的廚師,水平也相當出色,他敲斷了劍魚的龍骨,所以這些劍氣無法凝練成一股,隻能像是拆開的魚刺,在人身小天地中剮蹭。

這樣也給了李啟處理這些劍氣的體驗機會,他沉入心中,開始收拾這些劍氣,好似與一群劍客對戰一般,既能休閒,又不傷身。

好的食材就是能給人這般奇異的體驗啊。

等到李啟再度睜開眼的時候,已經是好幾個時辰之後了,他沉入修行之中,隻覺得戰鬥經驗增長了許多,那劍魚的劍氣攻擊經過廚師處理之後,雖然不強,但品質卻相當高,好像一個劍術高超但龍骨斷掉,所以手腳無力的劍客,沒有危險,但能讓人儘心體會劍術之妙,極大的增強了這一餐的體驗。

而且,據說每條劍魚所包含的劍氣都不一樣,還曾有武者一連吃上七百多條劍魚,從中悟出一套具備道門心法的劍術來。

所以才會有傳聞說,劍魚都是一位道門劍仙撒入東海的劍氣。

那麼,是不是隻要吃光所有的劍魚,就能拿到這股劍氣本身的模樣呢?

有可能。

但真的去做的話,肯定是不可能了,劍魚到如今已經不知道被吃了多少條,還能把其他人肚子裡的劍氣摳出來不成?

隻是,也不知道是何等厲害的劍仙,僅僅一道劍氣便能做到這種程度?揮劍之時,又是何等氣意?其中又包含多少妙之毫巔的劍術?

罷了,想那些也沒什麼用,李啟感慨一番後,便睜開了眼睛。

睜開眼睛之後,就發現他麵前坐著一個人。

正是王惇。

“王兄還真是消息靈通啊,我就來吃個飯,你也能找過來。”李啟笑道。

他就知道,這麼幾天,自己都消失無蹤,如今出現在了海麵上,王惇肯定是忍不住的,畢竟看王惇的樣子,他對非靈道之人製造的道則讀取器也很感興趣。

作為研究者,好奇心肯定是雙方都有的,王惇用靈道和理道釣魚李啟,李啟也一樣在用道則讀取器釣他們,大家各自下鉤而已。

當然,如果雙方都抱著好意的話,那就是互通有無。

雙方都心懷不軌,那就是各自下鉤了。

“這就是地頭蛇的好處了,不是嗎?李啟兄弟,這幾天過的如何?準備好了嗎?我學會這幾天可是等的心焦啊,就等著李啟兄弟你來了。”王惇說道。

“哈哈,何必那麼心急,總是會來的嘛,最近這些天遇到了點事情,去了海底下,那些原住民住的地方。”李啟笑著說道

“怪不得最近在城市中都找不到你,原來是去海底了,李啟兄弟怎麼會想到去海底的?那地方什麼都沒有,一片昏暗,汙水橫行,渾濁不堪,也隻有底層交人和螺民那種苦哈哈才會去了,你去那裡,豈非自折身份?”王惇不解。

“我有些好奇東嶼這座城市是如何運轉的,所以下去看看,至於環境……更險惡的地方都去過,不過是一些礁石和汙水而已,倒也沒有精貴到這個地步就是了。”李啟笑笑,語氣禮貌但生疏的回答。

“原來是為了求學,那確實是無可厚非,若是為了求學,那便是死地也要走上一遭,何況隻是臟汙了些?隻是,你這次做的魯莽了,沒必要親自下去探探糞坑,相關記載早已有了書籍名錄,你告訴我一聲,我直接給你帶來就行了,這次真是下的虧了呀。”王惇歎息著說道,好像真覺得李啟去下層吃了什麼虧。

至於李啟,倒是隨意笑笑:“王兄這次來找我,是學會那邊等不及了?”

“當然等不及了,對了,你最近是不是著急找船?還沒什麼頭緒吧?我這邊剛好有一艘自己人的船,是我們理道自己準備去遠洋的,六品坐鎮,五品寶船,純機械構造,可靠性極佳,在這東海的大部分地方都可去得,去不得的地方也有地圖,肯定不會隨便前去,安全的很,速度也快,我手頭還有幾個名額,李兄要不要試試?”王惇熱情的說道,甚至身上的諸多螺絲和旋鈕都開始發出了微微的紅光。

他的法寶之軀,有些激動啊。

這個反應,讓李啟相當的訝異。

他本來以為王惇是和他互相釣魚的,但……現在一看,對方是真的很急切的,這種急切,有種那種……怎麼說呢?噢,對,學者的純粹。

有一種純粹的學者的好奇心,為了滿足這個好奇心,所以就可以額外的付出許多東西。

呃……

莫非,是自己想多了?

李啟心中如此想到,他之前還覺得自己是在放長線,但現在一看,王惇卻不這麼覺得。

有些古怪,是自己想多了,還是說……王惇也是彆人魚鉤上的魚餌,隻是他自己沒有察覺而已呢?

但不管怎麼說,這艘船,絕對比李啟自己在東嶼找到的所有船都來的厲害。

所以,李啟馬上點頭:“那是自然,多謝王兄,既然這樣,那事不宜遲,咱們去學會吧?正好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