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淨摩和尚(2 / 2)

萬道長途 大腦被掏空 9517 字 10個月前

眾所周知,所謂的反應能力,其實就是人的瞬間信息處理能力,在接收到信息時候,如何快速的處理這些信息,然後在瞬間做出對應的措施,就是‘反應’的本質。

反應慢的人要一秒多才能意識到自己被打了,而且反應快的則在被打之前就察覺到了攻擊的存在。

李啟可以說,僅僅隻是一天的鍛煉,他的反應速度就提升了至少一成,而且還學會了對魚線的微操,讓他可以將魚線下放的更深。

如果他是武者,就證明他對身體的控製能力提升了,可惜他是巫覡,所以這能力對他來說沒什麼用。

但僅僅隻是提升反應,就已經是相當重要的了,對身體的控製能力隻不過是個添頭而已。

除卻身體和修為上的提升,在物質上也有豐厚的收入。

一天下來,李啟拿到了四條八品蠻獸的肉身,以及十幾條九品的,好像釣魚還挺掙錢的。

可惜,要是讓李啟自己來,他可不敢釣。

比如神易軍老爺子釣起來的那隻老黿,李啟如果釣到了,整個人都會被對方拖下去吃了。

這裡是東海,可不是那麼和平的,遵從天演之道的東海,是弱肉強食,完完全全自由競爭的地方。

現在感覺到好像度假一樣的氛圍,甚至還有餘力去釣魚放生,本質上是因為這艘科考船在。

五品寶船,大部分情況下足以鎮壓所有危險了,連帶著李啟也跟著沾光,可以肆無忌憚的享受安樂,以及擁有‘施舍’這種奢侈品。

李啟收拾完漁獲,回到了房間裡。

那些理道中人還在上班,維持這艘寶船的正常運轉,以讓這艘船能夠在幾天之後抵達深洋地帶。

在這個時間裡,李啟準備去讀書。

如果不是因為神易軍,他本來一整個白天都應該用在讀書上的,他原本的打算是泡在理道的藏書閣裡一整天。

不過,一整晚也不錯。

這麼想著,隻是短暫的休息之後,他就來到了藏書閣。

隻是,在藏書閣,他見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一個和尚。

李啟馬上警覺起來!

因為他在之前就曾經懷疑過佛門和真龍是最近他身邊那些陰謀的起點。

尤其是那個古怪的高僧,淨摩大師。

李啟對自己老是見不到這位大師可是心中懷疑已久,並且一直準備去看看對方的底細。

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居然在藏書閣看見了對方,而且……他正埋頭在諸多書籍之中,從他身邊擺著的數量來看,他恐怕在這裡已經起碼七八天了。

也就是說,之所以在其他地方看不見他,純粹是因為這個和尚嗜書如命,上船就開始跑到這裡看書,不休息也不出去逛逛。

自己是想錯了?

這看起來一點都不可疑。

不過,他也不一定是淨摩和尚,還是去問問吧。

李啟走過去,看向那個和尚。

是個和尚,不過……出乎李啟的意料。

因為,他看見的不是臉,而是一個機械頭顱。

渾身上下都是鋼鐵打造,閃爍著法力流淌的光芒,甚至還能聽見一些雜音,好像是內部運轉時候的滋滋聲。

這是一個……機械僧?

歪日,這什麼鬼東西?

完完全全的由法寶組成的身體,沒有肉身,甚至沒有神魂,李啟感知不到除了法寶運行以外的任何東西。

這莫非……是一個覺醒了神智的法寶,就好像烹海鍋一樣?

一個人形傀儡法寶,覺醒了神智,然後投入了佛門之中?

怎麼聽著這麼賽博朋克……

不過,這似乎也能解釋這東西為什麼會出現在理道的科考船上,說不定他本來就是理道的人形傀儡?

抱著這些想法,李啟主動走上前去,說道:“敢問,你是,淨摩大師嗎?”

這時候,卻見那個機械傀儡抬起頭,發出了生硬的聲音:“正是淨摩,小僧修為尚淺,不配大師之名,稱呼小僧法號即可,敢問施主?”

這聲音相當的賽博朋克,就是那種典型的機械摩擦音,一聽就知道,這不是聲帶發出來的聲音,而是類似於黃片發出來的抖音。

“原來真是淨摩大師,我聽王惇說過不少你的事情,隻是今日一見,卻還是吃了一驚,沒想到大師竟然如此的……難以想象。”李啟斟酌了一下,如此說道。

卻見那個淨摩微微發笑,露出一個僵硬的笑容,然後說道:“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流鼓冥壑,無有斷絕時,心智自猛風中氣,頑石也作有情,一切有情眾生皆具如來智慧相,我若有情,自然也不例外。”

一切眾生俱足如來像,那麼覺醒了心智之後的傀儡也不例外。

“這是自然,但大師的模樣,還是有些讓人意外了,敢問大師,你是如何覺醒的?從無心智的傀儡,變成了如今的僧人?”李啟好奇的問道。

“如何覺醒的?”淨摩和尚似乎被這個問題問到了,他估計也沒想到會有李啟這麼自來熟的人。

明明第一次見麵,才說不到兩句話,李啟就開始尋根問底挖人底細了,偏偏還做的很直白,絲毫沒有掩飾的樣子。

若是普通人,恐怕已經開始覺得李啟無禮了。

不過,淨摩和尚似乎並沒有生氣的樣子,反而露出了開心的表情。

不過他的表情依然很僵硬,讓人有些瘮得慌,完美的觸發了恐怖穀。

“嗯……怎麼覺醒的嗎……真是個好問題啊。”淨摩和尚雙手合十,說道:

“為傀儡時,有空、無相、無願;無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

“空虛中,漸悟佛法,謂一切諸佛法身與眾生身,平等無二,即名一行三昧。當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漸漸能生無量三昧,遠離是諸業障。應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離見愛我慢之心,貪著世間名利恭敬,是以有情。”

“如此,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無生死者既能圓覺,小僧自然也能。”淨摩和尚如此說道。

而李啟在旁邊一直聽著,微微頜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