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聽見這個名字,不禁有些訝然。
羅浮山……
他當然知道羅浮山是鬼門之一。
五方鬼門,以及五方鬼帝。
東方鬼帝神荼鬱壘兄弟,治理度朔山。
北方鬼帝,治羅酆山。
中央鬼帝,治抱犢山。
西方鬼帝,治嶓塚山。
以及……南方鬼帝,治羅浮山。
羅浮山,本來隻有一座山,叫做羅山。
忽有一天,從東海的方向飄來一座飛來峰,是謂「仙浮來相合」。
於是,一座浮空的飛來浮峰,加上原本的羅山,組合在一起,是謂羅浮山。其中有十五嶺、二十二峰、九百八十瀑泉,洞穴則山無出其右也。曾有詩曰:
「四百餘崖海上排,根連蓬島蔭天台。
百靈若為移中土,嵩華都為一小堆。」
這首詩就說明了來曆,名山誌有雲:「羅山之脈,來自大庾;浮山,乃仙山之一島,來自海中,與羅山合,故曰羅浮。」
作為道門十大洞天之一,潛通勾曲,上有分水嶼,謂之泉源福地,其中天地大源強盛,在其中修行,一日千裡。
出身於羅浮山的大能也不少,著名的道門大能「抱樸子」,就是羅浮山的修行者和開創者,擅於煉丹著書,他煉丹的丹爐,便是日月真鉛鼎。
其人推明飛升之道、導養之理、黃白之事。著書三十卷,二十卷名曰《內篇》,十卷名曰《外篇》,自號抱樸子,因以命書,故名《抱樸子》,是很有名的道門典籍,不過如今不知所蹤。
同時,這裡也是……兔子的故鄉。
李啟兩人一龍收起鬼車,落到此地。
此處是羅浮山的外圍,從這裡看去,可以清晰的看見這座道門洞天的美麗。
峭碧參差二十二峰,冷煙寒樹重重,仙觀遙遙寄雲岑,岩蘿拂地成陰。
白雲深處,似乎還能看見滿庭重疊綠苔斑。
天穹之中,可以看見一座橫跨五百裡,覆壓天際的飛來峰,飛來峰懸在天穹之上,那是一座倒過來的山,上麵寬,下麵尖。
尖的那一頭,下方好像水麵的倒影一樣,有一座差不多的山頭,隻不過是正常的山峰,與天上那座浮山對應。
這就是完整的羅浮山,兩山之間,好像湖中倒影,又好像是陰陽魚互為照應,形成了如此奇景。
沉水碧站在這裡,看著那上下交疊,陰陽相合的羅山與浮山,一時之間竟有些失神。
李啟也沒打擾她,老馬自然也懂的看氣氛,化作手掌大小,繞在了李啟的手腕之上。
不過,沉水碧並沒有失神太久,她很快就醒來,微微搖頭,說道:「下麵的是羅山,其中有福地,上麵是浮山,其中有靈泉,兩山峰尖相觸之地,就是朱明洞,那才是十大洞天,在羅浮山地下,就是鬼門所在,南方鬼帝,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叫做杜子仁,咱們就是從他的鬼門出來的。」
「這麼說,鬼門之間其實是互通的?」李啟問道。
「也能說是互通吧,畢竟都連接著地府,不過並不是沒有距離,還是需要穿行一會的,但距離比直接從天下穿行要近得多。」沉水碧回答道。
然後,她看著遠處的羅浮山,突然說道:「李啟,我們耽擱幾個時辰,進去看看,如何?」
李啟把手搭在她肩膀上,說道:「如何什麼如何,進去看看有什麼大不了的,你想去什麼地方我都陪你,那我們直接進去?」
「直接進去吧?不過,沒必要小心翼翼的匿蹤前行,老馬,你現在應該有妖龍之威,能夠驅散一些陰鬼妖魔,這樣路上……看著也舒
心些。」沉水碧如此對老馬說道。
老馬的身軀驟然變大,從樹葉大小直接化作十丈長,足以搭載兩人。
李啟也不含湖,牽著沉水碧的手,乘上老馬。
卻見老馬身軀一卷,直接彈射起步!以風雷之勢往前一突!
速度竟比以前快了數倍,甚至比李啟的巡航速度還快。
果然,專業的就是專業的,李啟或許短時間內的極限速度能超越老馬,但長時間趕路的巡航速度,依然遠遠不及老馬。
而老馬這邊,飛快的前進著,穿過羅浮山的諸多分支山脈。
這些仙山靈脈,平素裡也有不少道門修行者住在這裡,煉丹修道,研討些黃白飛升之事,現在也是一樣,似乎……當初羅浮山的崩滅,並沒有對他們造成太大的影響。
又或者說,哪怕當初的那一批人死光了,這些年,又有很多道門修行者陸陸續續的跑了過來,繼續占據這些支脈。
畢竟是羅浮山的支脈,天地大源充沛,吞吐靈氣都更加有效率,若是能沾染到羅浮山上落下的福地靈泉,那更是天大的機緣了。
李啟乘坐妖龍穿越這些仙山靈脈的上空,偶爾也能感受到一道道目光,似乎下方的人對來者並無敵意。
也是,這裡本就是羅浮山的地盤,他們能有什麼敵意?
騎在老馬身上,觀看下方的諸多丹爐,還有鍛煉,砍柴,提水,還有成排練習劍法和拳法的修行者們,李啟恍忽之間,竟然覺得這裡生機勃勃,一片欣欣向榮。
隻是,看著沉水碧的表情,李啟才能意識到,和羅浮山的全盛時期相比,外麵的這些,隻不過是雜草罷了。
就好像一座皇宮,真正欣欣向榮的時候,是秩序井然,殿陛尊嚴,如同天日,莫敢仰視。
現在,隻是皇宮的廢墟之中,長出了些許的雜草。
雖然依然能算是「生機」,但和昔日羅浮山的莊嚴景象比起來……
算了,說那些也沒什麼意義。
李啟等人繼續往前飛行,飛了約莫三百多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