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彆敬家人之後,李啟繼續上路。
路上,他和沈水碧攀談著。
“你說,遇到你兩次,她以後的道途如何?”李啟問道。
“難。”沈水碧搖了搖頭。
確實難。
敬燕誠於心,勤於行,成也與此,敗也與此,太誠,太勤,是個木頭腦袋,抓住了術,便使勁練術,抓住了氣,便使勁兒練氣。
日後,她抓住了武道神意,也一定會鑽牛角尖的。
這也讓李啟忍不住反思。
敬燕這種人,真的能指責她什麼嗎?
哪怕是在唐國和巫神山,李啟都沒見過比她還勤奮的人,九品的時候,就能察覺李啟的氣機,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算是天才了。
但是……
沈水碧已經親口說了,她未來的道途不會走的太長遠,而李啟的判斷也相差無幾。
“勤了不行,懶了不行,笨了不行,奸了也不行。”李啟抬頭看天。
真難啊。
他很聰明,祝鳳丹給他的評價是:“太聰明了。”
敬燕很勤奮,也很正直,但得到的評價是:“太勤奮了。”
真難啊。
道途之上,無數凶險,踏錯一步,都有可能再無機會,但如果不去往前走,就和沒有機會又有什麼區彆呢?
要有往前走的勇氣,判斷踩沒踩坑的智慧,堅信自己走的是對的自信,長久走下去而沒有成果的堅持。
比如敬燕,她其實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走錯了路,那她拿什麼分辨:“我走錯路了”和“我努力的還不夠”這二者呢?
答案是,根本分辨不了啊。
誰也不知道對不對,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努力錯了方向,還是黎明前的黑暗。
常言道:行百裡者半九十,那誰知道自己是已經走了九十,還是自己根本就是走反了呢?
而李啟,他又如何去知道,自己現在的謹慎是好是壞呢?
勇敢?還是魯莽?
謹慎?還是怯懦?
自信?還是自大?
堅持?還是愚蠢?
祝鳳丹說的是對的嗎?他自己的判斷又是否對呢?
李啟突然覺得,在看了敬燕的遭遇之後,自己似乎,又有了新的理解。
他這時候,恍惚之間,回憶起了昔日初步踏入修行之時,拿到《祝》書的他,就感覺眼前出現了一條通天坦途,順著走上去就行了。
那時候的他,覺得修行沒有瓶頸,一路上都好像很輕鬆,畢竟怎麼晉升,等級的標誌,他都已經完整的看了一遍。
可如今下來,隻覺得這條路,岔路無數,荊棘叢生,而且眼前唯有一片黑暗。
整個道途,就是一塊無儘黑暗的大地,雖然沒有看起來驚心動魄的打打殺殺,但卻比一路戰鬥恐怖的多。
你的知識,你的底蘊,你的勤奮,你的天賦,你的師長,就是黑暗中的一盞燈,映照出有限的區域,讓人得以小小的預測一下黑暗裡的道路。
知識底蘊勤奮這些多一點,燈就亮一點,就多看到一點點前路。
但這些燈,永遠無法照亮整個黑暗大地。
恐怕,沒有任何存在能夠了解路是什麼樣子的,所有的存在,在名為‘道途’的黑暗裡,都是悲哀的,瞎了眼的蠕蟲。
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微不足道,在世界的黑暗未知中,潛藏著無數的危險,每一次對外界的探索,就是行走在生死之間。
蠕蟲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下一次向黑暗裡踏出的腳步,踩到的究竟是食物,還是掠食者?甚至可能是更加不可名狀,無法形容的巨大恐怖呢?
真知道韻,李啟給它起名叫真知,卻發現,在真正的深沉黑暗麵前,哪怕是真知也什麼都看不見。
這就是探索道途的真相嗎?絕望,而深沉。
而如今的道途,就是所有清晰的地方,就是無數前輩在黑暗大陸之中探索出來的,一條算是安全的路,比起從頭開始,已經好太多太多了。
可是,對個人而言,依然充滿危機。
李啟突然覺得,哪怕是強如一品,和他應該也沒什麼區彆吧?
巫道所追求的與整個世界共生,本質就是完全看清楚,甚至是照亮‘道途’這座黑暗大陸吧?
人道所追求的以人代天的未來,應該也就是徹底掌握這座黑暗大陸,人成為這一事物的主人。
道門所追求的逍遙,也就是在這黑暗大陸之中絕對的安全,不再因為任何事情而有危險。
那佛門呢?從他們的想法和宣傳來看,是‘眾生覺悟’,這就是所謂的如來大業,‘如來覺世’,他們是想讓每個人都能夠覺悟,能夠認識到著黑暗大陸的本質嗎?
亦或者,他們想要的是眾生領悟更多?畢竟李啟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很多的真相並不了解,此刻知道的,都通過已有的線索和知識得到的。
那麼,了解了當前的這些,之後應該怎麼做呢?
光是了解,但不去做,那就等於沒有了解。
下一步該做什麼呢?
李啟乘坐著老馬,在拜訪淩霄花神的路上,思來想去,最終得到了一個結果。
他覺得,既然在這黑暗的大陸上,誰也不知道前麵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走的方向對不對,甚至搞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兜圈子或者走反了。
那麼,師長的作用就很明顯,比如李啟就能用自己的學識,看出敬燕的缺陷,而祝鳳丹也指出了李啟自顧自的怯弱之舉,並且想辦法去刺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