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事情好好說不就完了,一次有效而順暢的溝通能解決大部分問題,總是謎語,那肯定會搞出事情來的。
“謎語人?哈,這個詞倒是有意思,我聽聞你們巫覡和佛門一些居士不是最喜歡說謎語的嗎?想不到今天倒是碰見了一個異類,抱歉,這隻是個玩笑,希望不要介意。”王惇開了個玩笑,然後馬上收聲道歉。
看得出來,他隻是隨口一說,隨後馬上就意識到了不對勁。
嗯……這人有些管不住嘴啊,雖然沒有惡意,但有種吊兒郎當的感覺,先前和他的師妹說話的時候也是,有種輕浮浪蕩的感覺,還經常請假。
李啟觀察著這個人的反應,推斷著對方的性格。
但同時,他也馬上回應道:“不礙事,若這種事情都要道歉,那還怎麼談話?心胸如此狹隘,那怎麼能成事,你說是吧,王兄?”
聽見李啟這麼說,王惇便也鬆了口氣,他說道:“我嘴上就是有些禿嚕,還望閣下海涵,對了,還未請教閣下姓名?”
關於姓名,李啟從來不用假名,所以也是如實告知:“在下姓李名啟。”
卻見王惇拱手說道:“不敢稱呼閣下姓名,敢問彆號?”
“無名小卒而已,哪兒來的什麼彆號?王兄直呼姓名即可。”李啟擺擺手。
王惇也不糾結,說道:“那我就大膽叫你李啟了,李啟,你這道則讀取器,是從何而來,巫覡應該沒有這般傳承才是,佛門的六神通有類似的威能,但天眼通也不是七品所能涉及的東西,想來想去,這東西也就隻有靈道才有普及,你是如何拿到的?”
兩人寒暄問話之間,已經走到了巨鯨的邊緣角落,再往前幾步就該跌到海裡了。
這裡沒什麼人,剛好適合談話。
李啟站定,不好意思地說道:“說實話,王兄不要笑話,我還不知道這個所謂的道則讀取器是什麼東西……不止可否有實物讓我一觀?”
“你不知道?也就是說,你也不知道你的道則讀取器是從哪兒來的?”王惇皺眉,上下打量著李啟。
“倒是知道是從哪兒來的,但在今日之前,我從來不曾聽聞過什麼叫‘道則讀取器’,六神通倒是知曉,但也不知道和這個所謂的讀取器有什麼關聯,還需要王兄為我告知一二。”李啟坦然回答道。
王惇看著李啟說話極為坦誠,彬彬有禮,也不像是說謊的樣子,便點了點頭:“也是,既然你不知曉,那我就與你講清楚。”
然後,他語出驚人:“這道則讀取器,其實是靈道之人的感官,就和你我的五官類似。”
靈道之人的感官?
李啟馬上豎起耳朵,安靜的聽著。
接著,王惇便開始訴說關於這個所謂‘道則讀取器’的時期。
原來,這件事情牽扯到靈道的道途,所以書籍之中才甚少記載,導致李啟這種圖書館滿級的人會在這上麵吃虧。
這屬於神秘知識,而不是圖書館,技能點不一樣。
靈道,之所以名叫靈道,其實就在於他們對於極致精神的追求。
極致精神,和李啟曾經思考過的‘純粹精神’,有異曲同工之處。
王惇開始給李啟講述靈道最基礎的看法,入門的理念,這比較能方便李啟理解什麼叫‘道則讀取器’。
真正的,純粹的,不摻雜任何物質,並且獨立存在的精神,也就是靈道所追求的‘靈’。
這種靈,和巫覡們認為的一樣,廣泛的存在於世間萬物之中。
世界的天道,山靈水靈,都是這種泛靈存在的證據。
這足以證明,一種特殊的,不同於物質的‘精神’,在不依賴任何思考器官的情況下存在著。
這些精神不需要所謂的思考器官,比如神魂,大腦這些東西來維持,他們是自我獨立存在的,和物質世界相互依存,並且為物質世界賦予意義。
物質世界的一切本沒有意義,是精神主動為這個世界賦予了意義。
仔細想想,是不是這麼一回事?
若是沒有了精神,那物質世界存在的一切是為什麼?沒有精神和意誌為這些東西賦予意義,那麼這些石頭,水流,空氣,有何意義可言?
物質世界依賴於精神為其賦予意義,而精神卻並不依賴物質世界,他們可以獨立存在,這已經證明了精神完全不必桎梏於物質。
這並非是說物質世界劣於精神世界,而是說,既然我們存在的本質是一種精神,我們的意識,記憶,乃至於思維活動,全部都來源於‘精神’,那麼這個肉體對我們而言到底還有什麼用處呢?
除了束縛我們之外,這具肉身毫無意義可言。
是的,除了那些沒有精神和意識的蠻獸,那些近道之物,他們隻有物質而沒有精神。
除了他們之外的所有生命,其自我認同本身就是來自於精神。
那麼,源自精神的‘我們’,何必要拘泥在這個肉體之中呢?何必非得給自己找一個‘大腦’或者‘神魂’來作為承載呢?
我們為什麼非得被來自物質世界的種種物質欲望,以及其中的大道所壓製呢?
所以,靈道拋棄了肉身,甚至放棄了神魂,完全擁抱於純粹的精神,固守在天下九地的極北之處。
說到這裡,王惇笑著說道:“說到這個,據說,本來靈道的那位一品大能準備帶著所有靈道存在直接飛升至純粹的精神世界,徹底拋棄物質本身,但最後他們還是選擇了留下。”
“噢?為何?”李啟好奇。
“因為儒家聖人,以及道門天尊和這位大能者論道,讓靈道認為,束縛在肉身中的精神,一樣具備其他精神一樣非凡的創造力,所以靈道才在這個世界留下了根基和領地,讓他們能夠繼續和這個世界保持溝通。”
說到這裡,王惇話鋒一轉,突然回到正題:“這也就是‘道則讀取器’的作用,靈道中人拋棄了肉身,無法辨識物質,於是他們就通過這種方法來感應物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