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隨身攜帶(1 / 2)

萬道長途 大腦被掏空 10333 字 10個月前

在李啟以前的猜測中,宇宙的諸天萬界,都是大能者們的無限猴子打字機。

無限的回溯,無限的世界,其本質都是為了在無限的時間之內,找到那一個未來,一個通往道之終極的未來。

哪怕是證明道之終極不存在也可以,哪怕是證明自己是錯的也行。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想揭示一個可能性而已。

所以,李啟麵對的就是和一品一樣的困境。

無限的輪回,所有的事物都已經被探明,眼前的一切都沒辦法再改動,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明白要怎麼做。

所以,隻能繼續輪回下去,寄希望於他人,寄希望於微小的一個可能,哪怕這可能性近乎為0。

此刻的李啟,覺得自己就和那些一品一模一樣。

李啟睜開眼睛。

如果此刻兔子或者小兔崽子在旁邊的話,她們就會發現……李啟的眼神裡充滿死氣。

七品的修行者,理論上已經達到長生了,雖然域外的七品有些沒有達成,但不管怎麼說,天下的七品,肯定是已經長生,他們修行的功法就是這麼設計的,可以幫助修行者跳出時間流逝的桎梏。

但實際上,七品的修行者平均壽命並不長,一般也就幾千年,偶爾有些命長的能活到萬年以上。

其原因也很簡單,要麼是被人打死,要麼就是道心支撐不了,活著對他們來說會變成一種折磨,很多時候,這些七品會因為心態的衰老而主動散功,選擇死亡。

又好像曾經聽到過的那出生於妖星之上的二品世界一樣,他們過於快速的生命,讓他們在四品之前的生命都隻有一點點而已,哪怕七品了也隻能活幾天而已。

李啟現在麵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哪怕他是五品。

隻是,當一品的處境被他想到之後……

李啟生起這個想法的瞬間,心中突然多了一分釋然,混亂的思緒好像都鎮定了許多。

一品都是這樣,他好像也沒什麼話好說了。

畢竟,一品所經受的輪回,可比他難受多了。

有時候,這種心態是很有用的。

如果隻有你自己一個人承受苦難,那人恐怕很難堅持下去。

但隻要一想到,現在還有人和自己一起受苦,而且他們受的苦比自己大的多,那仔細想想,好像就還能忍忍。

而且,這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說,這種痛苦其實是可以承受的,而且不止一個人在承受。

隻是自己沒有找到承受的辦法而已,或者說,自己不夠強。

修為在這種回溯之中是不要想了。

但……精神是可以的。

李啟知道,自己因為這種想法會短暫恢複的理智恐怕持續不了太久,如果繼續回溯,他的精神是承受不了這種折磨的。

十億次以上的循環,哪怕是五品也已經瀕臨極限。

於是,他突然發狠了,腦子裡冒出來了一個瘋狂的想法!

仙天不是想要他‘合道’嗎?!

那行啊,那就合道。

哪怕李啟知道這有可能出不來了。

就算是回溯也回不來的那種。

要知道,仙天自己是不受回溯影響的,所以合道之後,李啟如果被同化了,那就沒救了。

想從一個一品身體裡把李啟扣出來,哪怕是巫神來了恐怕也做不到吧。

真正的死亡,絕對不可能有任何的機會。

但是,李啟因為一品的處境而短暫恢複的理智,準確的判斷出了一個可能的機會——

首先,已知仙天並不是真正的完美,因為昊天已經創造出了比仙天更完美的世界,哪怕這是以昊天自身的頹惘作為代價,但昊天所掌握的世界,遠比仙天更加完美,甚至形成了‘諸天’這樣的格局。

這比仙天強多了。

對比一下仙天,昊天顯而易見的更加高大宏偉。

所以,此刻以仙天映照昊天,找不到破綻,肯定不是昊天的問題,而是李啟的問題。

他之所以找不到對方的破綻,純粹是因為不夠了解雙方。

那麼,要怎麼了解呢?

簡單。

合道仙天,自然就了解了仙天,比你參悟幾億次有用多了,隻要李啟還有能力脫出來的話,那自然就會了解到仙天的‘完美’。

然後,再通過瑤姬,去了解昊天,進而對比出雙方的差距。

一念及此,說做就做,李啟主動拋棄了所有的防護,以必死的決心,選擇了合道。

仙天完全沒有拒絕他,他很輕易的融入了仙天之中。

這種感覺……怎麼說呢。

無法形容。

李啟是有自己的世界的,他自己的內天地的天道就完全處於他的掌控之中,所以他完全可以領會到那種掌控天地的感覺。

隻是,仙天……和這種感覺完全不一樣。

此刻的李啟,突然渾渾噩噩了起來。

他的神智開始喪失。

思考能力逐漸消亡,感知模糊,就好像……半夢半醒一樣。

半夢半醒之中,他又好像具備了某些特殊的性質。

比如說,人在半夢半醒,失去神智的情況下,依然會呼吸,會撓癢癢,這些其實就是‘本能’。

現在,李啟多出了一些本能。

一種殘酷冷漠的本能

天,一直都是那麼公正無私,那麼不偏癱任何一方的無情,殘酷且極端,但又保持那微妙的平衡。

是的,無私,這是所有天道的性質。

但是……

仙天,好像不太一樣。

渾渾噩噩之中,李啟喃喃著,似乎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

無私的天道,平等的俯視著萬物,以公正的態度,不偏不倚,作為天生一品的昊天自然也是如此。

對凡人也好,對其他神祇也好,甚至是對自己也好,昊天的態度都是一視同仁,真正的漠然,但同時又做到了真正的關切。

無所愛,無所偏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