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李啟來說,這已經能夠很輕鬆的承受了。
他就看著自己被封閉了起來,鎖在了時間膨脹裡麵。
李啟深深的吐出一口氣。
那麼,開始吧。
他閉上眼睛,開始用自己得到的答案,構築屬於自己的‘道’,進而通過這個‘道’,再利用巫道無中生有的能力,生出物質與之配合,真正做到四品的特征。
即:突破其他大道的束縛,天道極限是天道的極限,不是我的極限,我的極限隻有我自己的道而已。
這個過程必然是磕磕絆絆的,李啟的思路還很亂,他需要一點點的把自己的知識整理成冊,搭好框架,然後填補內容。
這是在構築自己的道,能夠取代這個世界的道,半點都馬虎不得。
從現在開始,他所構築的東西,產生的任何漏洞,任何悖論,都會成為他日後的弱點。
他已經解明宇宙的公式,現在需要製造一條屬於自己的公式了,這個公式必須要能夠描述萬物,能夠解釋一切的一切存在的緣由。
這是真正的萬物公式,最起碼是屬於李啟的萬物公式,能解釋李啟已知的所有事物。
這條公式如果可以運轉,那他就能晉升四品。
如果出現了錯誤,比如為了公式成立而加入‘宇宙學常數’這種東西,就會導致道途出現裂痕。
如果出現了悖論,那以後就會成為其他人針對的破綻,這是整個道途之上的破綻。
如果悖論大到公式無法成立,那就晉升失敗,你還需要繼續努力。
描述整個宇宙的萬物公式,能夠解釋一切常規的現象大一統理論,這就是李啟要做的。
唯有這種程度的‘道’,才能夠無中生有,產生近似於現實的平行世界,並以此為根基,將自身逐漸設立為‘與現實世界等同’的等級。
當真正抵達自身與現實世界等同的地步,便是三品了。
至於二品和一品,李啟暫時還無法理解,但他已經有了一部分的三品特質,操縱因果和擇定現實都是三品的特征,所以他現在可以去理解三品。
李啟在過去閱讀的知識,他所見證的一切,他的思考,經曆,能力,所有的一切,都將在此刻凝聚成一體,被他總結成一條獨屬於他的‘道’。
這一條‘道’可以描述世間萬物,可以總結和解釋一切可以觀測到的東西。
他必須做到,如果他做不到,他就無法晉升。
好在……他有時間,還有反悔的機會。
這並不是隻有一次機會,他可以在許多的時間內,重來很多很多次。
隻是吧,有些事情……並不是重來就可以做到的。
就好像一道數學題,需要你解出來。
你可能怎麼都看不懂題目,但這比較好,做不出來就是做不出來,你隻能去學習,好好提升自己,以後再來做。
如果你水平勉強夠了,那你可能解錯,這才是最壞的,因為這會留下永久的漏洞。
當然,最好的就是你水平足夠,很順利的解出來了。
但問題在於……你真的知道自己的對錯嗎?
對錯,恐怕隻能交由未來去解釋了吧。
但那些暫且不說,李啟將這些雜念完全拋開,開始認認真真的,利用扭曲時光帶來的充沛時間,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之中。
真正的‘自己的世界’,獨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嶄新的世界。
這對李啟來說,尤為困難。
因為他是個縫合怪。
雖然,巫覡的道統本身就能夠容納很多雜氣,再加上道門的終極大道的猜想,以及佛魔一體的那些和尚,以主觀認知來消除分彆心的思路,讓他能夠統一並且運使這些大道,但歸根到底,這些道統始終還是衝突的。
從根本上,這些道統就有區彆,他們所構築的世界,自然也是有衝突的。
就好像……一個世界是唯物主義,另一個世界是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的世界,物質是第一性,物質決定了意識。
唯心主義的世界,意識是第一性,意識決定了物質。
不管他們是客觀唯心主義,亦或者彆的什麼,總歸在第一性的歸屬上是衝突的。
這就是道爭,是無法彌合的衝突,是對世界本質的爭執,這是絕對無法退讓的戰爭。
構築世界,必然要決定第一性是什麼,而很顯然,道門和魔道就是這樣的差彆。
道門天然的認可‘終極大道’的存在,認為‘有物混成’,這個世界是天然存在的,修行者隻是去認知這個世界,最終抵達‘逍遙’的境界而已。
但魔道可不這麼認為,魔道否認終極大道的存在,在魔道眼中,物質世界和主觀認知可以分道揚鑣的。
靈道實際上也是這樣的,隻是靈道認為沒有‘主觀認知’,而是存在另一個第一認知,第一意識,認識這個第一意識,就是認識一切。
李啟要彌合這種區彆,他要定義屬於自己的‘第一性’,也就是,他認為自己到底是怎麼存在的。
這是一切的基調。
必須確定這個才行繼續往下走。
但如果確定了這個……道爭就會立馬爆發,李啟體內的所有認知,他積累的種種知識,都會在此刻爆發。
解決一切道爭的時刻已經到了,李啟已經不可能再腳踩多條船了。
他必須明晰,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組成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