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換個說法……
眾生平等,但是這三個師兄弟,在雲鯨的心裡更加平等。
這個念頭出現的時候,雲鯨染塵的明鏡,似乎更加灰暗了。
原本的佛性,也在逐漸消失。
為眾生故,種種分彆。
分彆諸入有無量相悉,是諸苦,知諸界者名之為分。亦名為性亦名為苦。
當有了區分,便有了分彆心,有了分彆心,眾生便不再平等。
雲鯨不知道這些,他隻是,從原本高高在上的佛性,逐漸變的有了人性。
是好是壞?
李啟不知道,他隻是默默的看著一切。
他隻能猜測……如果是舍利弗的話,那這一切肯定沒問題吧?
但出乎李啟預料的是……
四個聆聽佛法的妖怪,雲鯨,石頭,清風,蓮花,他們將雲鯨的身體拚好,然後便開始遨遊四周,進行修行。
四妖立誌要傳播佛法,不過很快遭遇了挫折。
他們遇到的第一支盜匪,不願意遵循佛法,還要殺了他們。
他們千說百說,怎麼都說不聽。
於是,在麵對刀斧加身的時候,他們隻能反抗,卻不慎殺了盜匪。
其他盜匪見狀,紛紛駭然,然後下跪,表示自己願意遵從佛法。
四妖恍然大悟,他們互相商量,這樣的辦法,是不是算是讓人聽信佛法了?
雲鯨和蓮花覺得不妥,石頭和清風卻覺得可行。
之前說了半天都不信,可現在就全都願意了,說明這樣的辦法是有用的。
那之後,四妖各自用自己的辦法開始傳播佛法,他們雖然有分歧,但感情依然很好,都互相信賴。
接下來,傳播佛法的過程中,經過了許許多多的故事。
每個故事都是四妖和其他妖怪鬥智鬥勇的過程,想讓彆人相信佛法,建立一個美好的,沒有分彆的世界。
但是,十年之後,他們都遇到了不同的挫折。
想要以殺來傳播的石頭和清風,遇到了殺不過的對手。
至於蓮花和雲鯨,他們口笨嘴拙,演說佛法更是無人聽取,隻能依靠布施供奉來感化信徒。
於是,四妖再度聚首,商談辦法。
商談的結果是,他們覺得,可能是自己的修行不夠,修為太低,如果修為高了,這一切就都能解決了。
於是他們不再傳法,而是開始修行。
這一修行,就又是二十年過去。
四妖都是天資非凡的,迅速抵達了八品,在這片地方算得上是高手了。
於是他們再度出門傳法。
然而這次,他們遭遇到了更加艱難的遭遇。
他們發現,之前針對的‘壞人’,其實也不一定都是壞人。
兩個善良的勢力可能彼此戰爭,兩個善良的人彼此也可能成為不共戴天的死敵。
甚至於,就連他們四個內部,也曾經出現過一樣的矛盾。
他們的目的一致,互相也知道對方是多麼好的人,可在實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矛盾,石頭和蓮花就常常因此爭吵。
不過,比較幸運的是,雲鯨總是可以調停他們。
但久而久之,雲鯨也開始疑惑了。
選擇沿著佛法的指引前行,意味著必須在諸多複雜的道德難題與痛苦的兩難境地之間艱難跋涉。
這些疑惑,不斷困擾著他,不斷糾纏著他的心。
為什麼?為什麼大家都是好人,卻偏偏要互相仇視呢?
明明做的都是好事,但怎麼兩邊的做法和態度卻會完全相反呢?
雲鯨開始思考。
李啟滿懷期待。
但又過了幾年,李啟發現,雲鯨沒能想明白。
他不知道,而且,他的修為境界也開始放緩下來了。
他能因為慈悲而忍受痛苦,但是,對於修行上的事情,他沒有那麼多恒心和毅力去堅持,很多事情並不是伱咬咬牙撐下去就可以的。
痛苦可以忍受,因為痛苦是清晰的,但修行本身,是在黑暗的大地上尋找可能的前路,這遠比忍受痛苦要難得多。
境界上無法提升,他於是決定提升修為。
這也是雲鯨的優勢,畢竟雲鯨的身軀大,內天地自然也大,相同境界下,能夠容納的修為也更多。
有了更多的修為,自然戰力也會增強不少。
於是,境界沒有突破,他開始想辦法提升修為和戰力,有了足夠的戰力保障,才有可能保證傳法。
不知不覺,他的行動已經越來越‘有目的性’,有規劃,雲鯨越來越成熟,不再像當初那麼單純了。
大光明鏡愈發蒙塵,想得越多,就越不光明。
李啟看著,卻覺得怎麼越來越不對味兒呢……
但他沒有出手,依然就這麼看著,過去了六十年,四妖依然初心不改,他們都升到了八品,聯手之下,甚至能勝七品。
他們確實靠著武力,以及傳法,還有各種各樣的手段,在這附近建立起了小小的佛國。
這佛國之中,人民感恩佛法的普照與仁心愛民的四妖。
由於佛的教化,大眾學到了唯有互相幫助、彼此體諒,化解心中彼此的分彆、嫉妒與仇恨,才能使這個共同生活的地方免於災難。
國度之中,所有民眾都更加恭敬三寶、深信佛法,真正做到信受奉行,於是一直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每次四妖路過的時候,百姓們都歡喜的匍匐於地,恭敬的頂禮膜拜,大眾似乎能夠感受到他們的慈祥與光明。
他們相信自己的國度是佛法中所描述的一樣,光明,慈悲,善良。
一直到,有一個虔信的小沙彌,無意間,發現了四妖建立和維持這個國度所做的一切。
這個小沙彌驚恐的發現。
原來四妖造的殺孽,比魔王還多。
而與此同時,四妖也察覺到了小沙彌的存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