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的熱戰是什麼樣子的呢?
其實相當的直白。
因為,對於‘形而上’的存在而言,哪怕是‘曆史’本身,在三品麵前也顯得不夠厚重,現實更是會因為他們的出現而改變。
理念與現實,本身就是會互相影響的,這也是道門陰陽太極的一種體現。
正反合一,如言死生、存亡、成敗、得失、利害、禍福、是非、曲直,莫不兼舉正反兩端,合為一體,其大者則如言天地、動靜、陰陽、終始皆是。
雖然說是:“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然而實際上,道器並言,亦屬一體,形上形下,實為兩端,而形為之中心,所謂執其兩端,故言事則必言物,言器則必言道,猶之言天則必言地,言德則必言業。
如此一來,形上形下,則必通而言之,以見其為一體,天地萬物,變化無窮,故而即在此無窮變化中見‘道’之真意。
換而言之,三品們‘道’的戰鬥,將會直觀的體現在物質世界上。
也很正常,當‘道’發生變化的時候,宇宙自然也會隨之改變。
但是抽象意義上的是,這場戰鬥,並沒有‘戰場’可言,因為雙方影響的都是整個現實的微調。
對於三品這種涉及任何一種可能的生命而言,物理恒量限製下的空間範圍都太狹窄了,而他們是通過推進改變,以及修補眾生賴以生存的現實法則來正麵角鬥。
比如李啟,他現在直接乾涉了宇宙大尺度上的物理性質,以此來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情。
此刻,宇宙‘蜷縮’了起來。
眾所周知,正常情況下,除了幾個宏觀維度,三個空間的維度和一個時間的維度之外,宇宙的其他維度大多都極其微小,蜷縮在極其微小的尺度上。
這種蜷縮起來的維度,其中一個,展開了。
它展開之後,要要相對大些,大概有一毫米。
可以把此刻展開的維度想像成以時空為材料織成的毯子,它向過去延伸出無數億光年,寬度也是如此,而厚度則是一毫米。
有點像是一本書的書頁。
而因此,展開的維度化作中線,宇宙自身也開始折疊起來,以之前展開的維度作為折縫。
眾多的世界和生靈不會有任何的感覺,對他們來說,維度的變化不會對自身的存在形式產生任何形式的變化,甚至都不可能察覺,因為他們就身在書中,書是開著的還合著的,根本不影響。
作為一隻在莫比烏斯環上爬行的螞蟻,莫比烏斯環是打開的還是蜷縮在一起的,都不影響他眼中的世界,也不影響它不斷的爬行。
但是,在莫比烏斯環之外的存在而言,可以清晰的感覺到,宇宙的構造變了。
這種變化直接導致了,因為宇宙的折疊,所以能量無法互通了。
眾多基本力之中,隻有‘引力’能夠傳播到另外的維度,其他的力是無法跨越維度的,他們隻能在物質之間傳播,而物質依賴於空間維度作為指示來進行運動。
所以,在這個展開的維度之中,引力加強了。
這個維度中,引力的強度要比正常的那個地方強十億倍。
即使像人這麼微小的東西也會產生顯著的引力場,一個人另一個人的對麵,站在能感覺到對方產生的引力。
人都如此,天體力學就更荒唐了,如果把太陽係挪到這兒,新增的引力就會像抽陀螺一樣瞬間將地球的自轉速度加速到十七分鐘每圈。
這樣的情況,幾乎可以瞬間將一切天體壓成‘歸墟’,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海量的歸墟就此坍縮,誕生。
然後,引力取代了電磁力。
引力在短距離上是最弱的力,所以在眾生身體裡起主要作用的是電磁力,不過在此刻展開的維度之中,大量歸墟加上十億倍的引力,直接導致了通過引力結合在一起的大分子物質……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造物形式。
不是電磁力構成的,不是強力,也不是弱力,而是完全由引力帶來的化合物。
基於引力化學的嶄新規則,緊密的難以置信。
但通過引力的特殊性質,即:引力可以傳播到所有維度的特性,李啟的力量,通過加強之後的引力,擴散到了所有維度之中。
下一刹那,引力已經擴散到了整個欲界,在沒有人乾涉的情況,引力無視維度的特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在虛無之中,一位三品的肉身直接被轟碎了。
就在剛才,李啟通過折疊宇宙的方式,利用宇宙折疊之時引力的擾動,找到了他的痕跡。
但是,對方被轟碎之後,飛快的就複原了。
準確的說,他根本就沒死。
“噢……和我不一樣的不死性。”李啟立刻察覺到了自己和對方的不同,雙方的道途不一樣,不死性的來源也不一樣。
李啟的不死性,來源於他此刻是現實根基一部分。
所謂形而上,即清通而不可象者也,器有成毀,而不可象者寓於器以起用,未嘗成,亦不可毀,器敝而道未嘗息也。
以天運物來比喻的話,春夏為生,秋冬為殺、而秋冬生氣潛藏於地中,枝葉槁而根本固榮,則非秋冬之一消滅而更無餘也。
‘春秋’的本質不會因為一年的運轉而消失。
一甑之炊,濕熱之氣,蓬蓬勃勃,必有所歸,若庵蓋嚴密,則鬱而不散,這些事物都會互相轉化,看起來不知何往,而究歸於地,但實際上燃起的火焰,一烈已儘,而為焰、為煙、為燼,然而其中木者仍歸木,水者仍歸水,土者仍歸土,隻不過希微而不見罷了。
物質聚而成形,散而歸於太虛,氣猶是氣也。
聚而可見,散而不可見爾,其體豈有不順而妄者乎?
所以,聚亦吾體,散亦吾體,知死之不亡者,可與言性矣。
這是李啟能夠不死的根源。
但對方並不是如此。
“這麼快,真利害啊,而且這麼敏銳,隻是碰一下就發現了差異,還在查探我的道途,不過……告訴你也無妨。”一個聲音傳到了李啟的耳邊。
準確的說,這不是聲音,而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