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十天(1 / 2)

從這一天開始,婁振華就召集了婁家一些旁係成員,開始秘密轉移婁家留在國內的黃金古董還有美金,能做到港島的就運到港島交給婁家老大,也就是婁曉娥的大哥,讓他在港島購置一些房產。

一些不容易轉移和長途運輸的古董文物就在四九城就地隱藏起來。

婁家和譚家在四九城經營百年,手中掌握的隱秘之所有很多。這些隱秘之所不告訴你在哪兒,除非把正座建築拆除你根本找不到。

前世四九城大拆遷的時候發現了多少寶藏,這還是隻是爆出來,沒有爆出來的更多。

另一邊張忠華迎著涼爽的夜風,向著四合院騎去。

心中回想著剛剛的會麵和談話,心想也不知道剛剛自己對婁振華和婁母說的話,他們能聽進去多少,但願能多聽進去一些,至少不要像前世那麼慘。

張忠華是真的不喜歡許大茂這個真小人,前世在網上看到有人大言不慚的說,自己寧可喜歡真心人,也不喜歡偽君子。還說什麼真小人最起碼真,偽君子表麵看起來光明磊落,實際上一肚子壞水。

都是扯淡,那是沒有落到他自己頭上,站著說話不腰疼。

偽君子再怎麼偽善最起碼表麵功夫會做好,為了自身影響,陰人也會注意影響,做事有所顧忌。

而真小人,根本不在乎影響,怎麼陰怎麼來,怎麼壞怎麼來,做壞事無所顧忌,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一點好事不乾。

就像很多同人問問中的一大爺易中海,除了涉及到何雨柱時有些偏心眼,其他時候還是公平公正呢,人不是機器,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如果他許大茂和劉海中放到一大爺的位置上會怎麼樣呢?他們能做出來的事會比易中海惡劣十倍百倍。

張忠華邊想邊騎,不一會就回到四合院,叫三大爺閻埠貴給他打開了門讓張忠華進入四合院。

“小華,這麼晚才回來,去哪兒了?”

閻埠貴打開四合院的大門一看是張忠華,好奇張忠華怎麼回來這麼晚就好奇的問道。

“下班後去一個叔叔家坐了一會,所以回來的有點晚,麻煩你了,三大爺過兩天,我弄瓶好酒,咱爺倆喝點。”

三大爺閻埠貴一聽這話,立刻喜笑顏開。

“哎呀,小華啊,不就是開個門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那不成,以後還少不得麻煩三大爺。”

跟三大爺聊了幾句張忠華回到自己家就休息了。

張忠華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讀書看報,一轉眼十天過去了。

這十天裡格鬥精通達到了五級,又把作曲精通、作詞精通以及演唱精通掛機掛到了五級的職業級,又把寫作放到了掛機位上。

雖然不算很高,不過一個有點天賦的人想要達到這個水平怕也是需要十幾年的苦功才有可能。這個水平暫時夠用了,以後有機會再練習/掛機到更高等級。

一天一早,張忠華拿著《紅星照我去戰鬥》的歌詞和曲譜來到了宣傳科劉建設的辦公室。

“??,????”

張忠華來到門科長辦公室的門前敲了幾下門。就聽辦公室傳來劉建設的聲音:“請進。”

張忠華聽到聲音推門走進了辦公室。

“科長。”

張忠華走進辦公室看到劉建設正在伏案書寫什麼,就打了聲招呼。

“小華啊?你怎麼來了,快請坐。”

劉建設一看是張忠華,立刻示意其坐在自己麵前的椅子上。

“謝謝科長。”

張忠華順勢坐在了劉建設對麵。

“小華啊,這幾天感覺怎麼?”

“挺好的科長,這幾天看了很多咱們科寫的材料,尤其是您寫的材料還有領導的講話稿,水平都很高。我也學習到很多東西,深感自己的能力不足。”

張忠華簡單的說了一下這幾天的經曆,並誇了一下科裡的工作還有劉建設。

“小華啊,不要妄自菲薄嘛,你現在主要是經驗太少,要多看多寫,水平很快就會遠遠超過我的。”

聽到張忠華的話,劉建設明顯很高興,又勉勵了一下張忠華。

“這段時間因為大聯歡的事,我是焦頭爛額啊,也沒有顧得上你,希望你不要見怪。”

可以看的出這劉建設確實忙的不輕,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比十幾天之前張忠華剛剛來報道的時候差了很多。

“科長,我就是為了這個事兒來的。”

聽到劉建設提起大聯歡的事,張忠華就順勢表示自己就是為了這個事情來的。

“哦,小華你有什麼好主意。你是不知道,這幾天可是愁死我了,準備幾個節目練到,關鍵是領導給我下了命令,必須要有特色,有把其他廠比下去。”

聽到這話,張忠華明白了,這個和前世的領導是一樣的,連要求都一樣,而且就知道提要求,一點建設性的意見都沒有。真是領導張張嘴,下屬跑斷腿。

“科長,我寫了一首歌,您看看。”

說完張忠華把《紅星照我去戰鬥》的歌詞還有曲譜遞給了劉建設。

“哦,你寫了首歌?”

劉建設來了興趣,沒想到之前跟張忠華說了大聯歡的事,他還真放在心上了。

劉建設接過張忠華遞過來的我兩張紙,看了起來。

本來沒太當回事,結果越看越驚訝,他雖然不會作曲,但是譜還是識一點的,畢竟是宣傳科科長。歌詞的寫的很好,根據他粗淺的音樂知識感覺的出來,這首歌應該不難聽。

“太好了,曲譜我不太清楚,但是應該不錯,主要是詞寫的不錯。我沒猜錯的話,這應該是寫的南方的故事吧。”

劉建設顯然有些好奇張忠華是怎麼寫出來的這首歌。

“這是根據我父親跟我講的在贛南的經曆,還有一個故事的啟發有感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