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1 / 2)

“對了,新日鐵對外宣傳的時候就說是東瀛公司資金入股促成的新日鐵,新日鐵就不和玉皇集團牽扯了。

”張忠華吩咐道。

外資,尤其是華姿在東瀛大規模投資太多容易引起太多人的注意,還是低調點好,反正知情者不會對外說,其他東瀛財閥我不會說,說出去就會破壞了規則,就要做好受到規則之外的打擊。

這就像前世,國內很多知名公司都是國外控股的,但是很少有對手公司拿這一點去打擊對手,一方麵是說了就破壞了規則,另一方麵屁股底下都不乾淨。

稻山嘉寬、日野一郎和公司高層很是高興張忠華能這麼明白事理,畢竟雖然東瀛是戰敗國,但是還是有不少東瀛人不喜歡在炎夏人控股的公司工作,這部分人始終認為不是炎夏人擊敗了他們。

而稻山嘉寬更是興奮,自己雖然是名義上新日鐵的社長,那也是東瀛最大的鋼鐵公司社長,而且真正的社長張忠華不直接乾涉公司具體工作,他已經想到未來自己無限美好的生活。

“社長,你對公司未來有什麼規劃要求嗎?”

稻山嘉寬激動的問道。

“對新日鐵未來的規劃和要求?我對新日鐵要求就是要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公司,還要不斷從全球招聘優秀的科研人才,不斷提升公司的技術實力,讓新日鐵無論在技術上還是規模上都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公司。

在東瀛站穩腳跟發展壯大之後,就要走出去東瀛,走向世界,全球的主要國家都有新日鐵的分公司,成為真正的國際公司。”

張忠華有些激動的說道。

不過張忠華沒有說的更加具體,隻要不斷砸錢招收科學家就行了,具體發展沒有他的指手畫腳,新日鐵一定能夠成為全球最大。

稻山嘉寬、日野一郎和會議室的管理層聽了張忠華的話都很是激動,社長的願望他們當然希望能夠實現,新全球的鋼鐵巨頭,想想都帶勁兒

“請社長大人放心,我們一定竭儘全力,早日實現社長大人的對新日鐵的期望,讓新日鐵成為全球霸主。”

稻山嘉寬和日野一郎立刻起立,直接對張忠華來了個九十度鞠躬然後激動說道。

“未來可以重點研究一下汽車鋼鐵用材,現在的東瀛也是全球汽車生產大國,未來對於汽車用鐵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張忠華想了一下,然後對兩人補充道。

“明白,我立刻就組建最強的研發團隊。”

日野一郎說道。

又向幾人交代了幾句之後,張忠華就離開了新日鐵,回到了自己位於東津的彆墅。

坐著彆墅裡,張忠華思緒萬千,他讓新日鐵發展汽車用鋼鐵並不是胡亂指揮。

東瀛的汽車發展史十分曲折離奇,讓人唏噓不已,東瀛汽車公司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強一樣。

東瀛汽車工業是從戰爭中萌芽,也是醜國人親手培養出這個自己在汽車業的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曆經磨難卻屹立不倒。

而日係車的崛起史,也是一部血淚史。

1901年,loobile在東津開設了專賣店,東瀛人第一次親眼見識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汽車。

而東瀛汽車製造業始於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東瀛第一家汽車廠東津汽車製造廠也就是五十鈴汽車公司,1907年後製造出第一台東瀛國產汽油轎車太古裡1號。

隨後東瀛國內出現了眾多汽車製造廠,後來因為對於軍事領域的需要,東瀛政府頒布了《軍用汽車補助法》,對汽車製造業進行大力扶持,這也成為早年東瀛汽車業發展的原動力。

東瀛汽車工業的萌芽期是在二戰之前,這個時候的東瀛汽車工業多為對歐美車型的彷製。

1914年,三菱製造了22台modal a汽車,這是東瀛曆史上第一款量產車型,雖然當時僅僅生產了22台。

1925-1927年,福特、克來斯勒、通用這三大醜國汽車巨頭先後在東瀛開設工廠,在之後的10年裡,這三家汽車巨頭在東瀛生產了共計有近21萬台車,占據東瀛汽車市場大半江山。

1936年,東瀛政府通過汽車工業法明確規定保護本土汽車業,汽車製造行業法正式在東瀛國內開始實施,東瀛汽車真正國產化的序幕由此拉開。

1939年,外國汽車製造商幾乎被驅逐出東瀛。

二戰爆發後,東瀛的汽車工業重心轉向製造軍用卡車。

戰爭令東瀛政府將汽車工業放到一個更高層麵上,戰爭雖然令整個東瀛經濟根基儘毀,但是因為東瀛政府的強製乾預也讓東瀛的汽車工業借這個機會走向係統化。為戰後東瀛將汽車工業立為支柱產業埋下了伏筆。

二戰之後東瀛經濟基本癱瘓,工業生產能力僅為戰前的31%,超過900萬人流離失所。

在這種東瀛整體經濟癱瘓,汽車製造業卻在二戰中仍保持發展的背景下,汽車製造業成為東瀛複興計劃中最重要一環。

1945年東瀛投降僅僅13天後,當時的東瀛政府命令通產省召集豐田、日產等,商討東瀛工業再建問題。

二戰後,出於政治上的考量,醜國政府給予東瀛大量經濟援助,其中一項就包括幫助東瀛本土汽車業發展。

東瀛通過關稅壁壘、財政補貼、信貸支持等種種手段,1955年就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1950年6月打響的朝鮮半島戰爭,醜國選擇東瀛作為其重要的軍備供應方,東瀛的到了34億美元的訂單,成為整個東瀛經濟的救命稻草。

五六十年代,是東瀛戰後重建的關鍵時期,也是東瀛國內民用車市場徹底打開的時期。

1955年9月,東瀛重新加入gatt,政府為本土車企爭取到了10年的緩衝期,直到1965年10月,才徹底放開了東瀛市場對於進口汽車的準入壁壘。

10年間,東瀛汽車製造業大力進行技術革命。日係車企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南美等新興市場投資建廠。整個60年代,日係車企完成了本土的徹底壟斷,同時有條不紊地進行海外布局。

東瀛車企在全球中低端市場叱吒風雲的同時,同時日係車並沒有忽略高端市場,60年代末期,馬自達公司研發出成熟的轉子引擎,從而為日係車在賽車領域開辟出一片天地。

70年代的石油危機重創了歐美車商,但是卻讓推崇小排量車,更加省油的東瀛汽車業從中受益,就此走出東瀛走上世界汽車的舞台。

石油危機之後,大量醜國家庭難以承擔高昂的油費,進而選擇了東瀛汽車代替費油的美係車;

而在歐洲注重節能減排之後,東瀛車又進一步抓住了歐洲市場,一躍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巨頭。

70年代,東瀛汽車以低價、省油、可靠性好、市場適應力強全麵進入國際市場。

1980年,產量首次突破1 000萬輛大關,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日係車在歐美市場的爆發式增長開始遭到各國政府抵製,醜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先後出台法桉限製東瀛車進口,直到1994年,這一貿易限製才被廢除。

80年代,是日係車完成海外布局的時期。

1983年日產在北美建廠;

1984年豐田在北美建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