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顯得很是疏離。
如阿琇吧,她從小就隻管溫氏叫娘,偶爾也會喊媽媽,透出親近。
當然,溫氏也並不在意阿珎是否親近她——本就不是親生的,也不是自己親手帶大的,就她自己心裡頭,阿珎也遠遠比不得阿琇重要。
人之常情罷了。
“看什麼呢?”溫氏輕輕啜了一口茶,放下了茶盞。叫阿珎也坐下了,含笑問道。
阿珎垂著頭回答,“就是前朝一位文人的集子,也並不出名,但他的遊記寫得很有趣。”
停了一下,又加了一句,“是父親尋來讓我看的。”
因她偷偷和王二太太有些往來,顧老太太叫人看著她,輕易不叫她出去,怕她被王家人攛掇著做下什麼不可挽回的錯事來。
靖國公先是真的很起了,親自過來責罵了幾句。但看到阿珎哭了,又覺得心疼,隔了幾天尋了好幾本難得一見的遊記文集之類給她看,說是叫她解悶的。
溫氏當然不會把這種刻意的小小炫耀放在心上,反而有幾分好笑,到底還是孩子呢,這心性也是單純的沒有誰了。莫非覺得丈夫送了她幾本子書,自己就不能答應啦?
隨手拿起書來翻了翻,也沒有細看,“既然覺得有趣,回頭叫人再去書肆裡頭看看,還有沒有這樣的文集。阿瑤的書念得也好,不過她好像更喜歡詩文。沒事的時候,你們小姐妹說說這些,也是消遣了時候。”
已經近了黃昏,斜陽餘暉灑進了屋子裡頭。
“就是平常看的時候得顧著些身子。這會兒天早晚都涼了,坐在窗戶下頭怎麼行?又開著窗戶,著了涼不是鬨著玩的。芸香,你得仔細著些。”
芸香忙答應,又笑著說道,“我也這麼說呢,偏生姑娘就喜歡那裡,說是看書累了,抬抬眼就能瞧見院子裡頭的景兒。”
“回頭我叫人把你這窗戶上的明瓦都換新的,也亮堂得很。”溫氏隨口說了一句。
阿珎依舊低著頭,“多謝母親。”
她從小身子骨就不大好,這些年一直在調養,但是到了現在也依舊是很清瘦。同樣是瘦,阿珠身上就能看出一派風流婉轉,阿珎就給人一種隨時都能隨風而去的輕飄之感。
這些日子以來,愧疚、難堪、憂慮等種種情緒又叫阿珎寢食難安的,人就更顯得文弱了許多。
才做了沒多久的米色繡纏枝花兒樣的衣裳穿在身上,竟然顯得有些寬大了。
溫氏歎了一口氣,對阿珎說道:“今日,王家的二舅太太過來了。”
一直低著頭的阿珎聞言抬起了眼睛,隻是一對上溫氏的視線,又慌亂地避開了。
“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定是猜到了她做什麼來的。”
溫氏端起茶來,慢慢斟酌著言辭,與阿珎道,“她來提親,替她的兒子王鬆,來求娶你。阿珎,你從小在王家長大的,我隻問一句話,你可願意這門親事?”
阿珎沒言語,臉色有些蒼白。
等了一會兒,見她沒有說話,溫氏繼續道,“我已經回絕了王二太太。按說,你們表哥表妹,又有一起長大的情分在,親外祖家裡頭求娶,我不該回絕。隻是,這既是我的意思,也是老太太和你父親的意思。今兒我來,就是想跟你分說分說。”
“前情都不必再說了。我隻說,這其一,王鬆與你並不相配。”
見阿珎垂著頭,絞緊了手裡的帕子,溫氏隻當沒有看見,“雖王老大人如今身居一部之首,但王鬆隻是二房之子,雖有些才名,但本身沒有功名。而你,是咱們國公府的長房長女,原配嫡出。我說些狂妄的話,以你的身份,皇子妃都能做得。王鬆,並非良配。”
“其二,我已經私下裡打聽過了。王鬆年紀不大,但從十四歲起,身邊就有了開了臉的丫頭服侍。這樣的丫頭,日後他成親後就是現成的姨娘。尚未議親,便左一個丫鬟右一個丫鬟的在身邊,又把將來的正妻放在了哪裡?誠然,這世間男子三妻四妾總是常見,隻凡事得講個規矩。便是你的父親,也是同白姨娘一樣的表哥表妹青梅竹馬,那也是娶了你母親後,得了你母親的允許,才將白姨娘收在了身邊。”
“這其三,這王家行事不能叫人信服,儘是陰損。在外四處說你孝順,說你為王鬆做衣裳做鞋的,是個什麼用意?我想阿珎你這些日子,總該想明白了。偏生,還要借此拿捏咱們。你想一想,若是我和你父親將你嫁了過去,你在王家可能抬起頭來?”
“你四叔前腳歸京,連升三級掌了虎賁衛,王家便又忙不迭上門求娶了?這話或許叫你很難接受,畢竟誰也不願意承認,養大自己的人竟是如此涼薄和算計。”
“你的親事,不會落在王家,更不會是王鬆那個徒有其表的人身上。今日我與你來說這些,也是免得叫你從彆人那裡聽見閒言閒語。阿珎,你好好想想吧。”
溫氏走了。
阿珎呆呆地坐在椅子裡,渾身上下都仿佛失去了力氣。芸香送了溫氏回來,見阿珎臉色實在不好,也不敢多勸什麼,隻是叫了小丫頭進來,點起了燈來。
“芸香你說,外祖母她們,真是這樣的人麼?”
阿珎忽然開了口問道,眼淚滾落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