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京城動亂(八)(2 / 2)

桃灼生春 看泉聽風 5049 字 3個月前

何老三沉吟了一會說:“陛下,您說或許可以先找揚州節度使和鎮北王世子。”

新帝精神一振:“怎麼說?”

何老三分析道:“新任揚州節度使董成年紀不大,又是董文的嗣子,在軍中威望遠遠比不上董文,他現在應該隻想坐穩節度使之位,不會去想彆的事。”

“至於鎮北王世子,他是京城長大的,受大行皇帝教誨頗深,對陛下也頗為敬重,他應該也願意離京,畢竟現在北庭坐鎮是他庶弟慕洵。”

新帝聞言大喜過望:“不錯!這兩個人何都督選得不錯!”他在殿中踱步了一會,對何老三吩咐道:“何都督,你先去找他們透透口風,然後再讓他們來宮中小聚。”

何老三拱手領命:“屬下遵命。”何老三離了皇宮,先去找董文談了一會,正如他所說的,董文對這天下沒興趣,或者說他壓根沒想過自己能爭天下。

他把賭注都壓在了慕家身上,得知何老三找自己目的後,他沉吟了片刻就答應了,他現在這情況的確不能留在京城太久,他先回去,固然會得罪各地節度使,可他又不是沒靠山的人,他不怕。

再說如果能借此得到皇家認可,讓自己繼位更名正言順的話,對自己將來也是有利的。董文算盤打得很好,他客氣地送走了何老三,他還不知道何老三也是慕湛的人。

何老三離開董家後,沒直接去找慕湛,而是先讓人給慕湛送了封信,兩人在鎮北王府外見麵的。一見麵何老三就迫不及待的問慕湛:“世子,外麵都在傳當初阿波可汗讓鎮北軍實力大損,這流言是怎麼來的?”是不是世子故意放出去的?

慕湛聽了有些好笑道:“這事是他們自己弄出來的。”他可沒可神通廣大這程度,連這種小細節都考慮了,這完全是京城和北庭官員無中生有得來的。

北庭那些官員就是皇家光明正大安插在北庭的眼線,他們每月都會寫奏折去京城說北庭的各種事。之前父親很防備這些官員,加上北庭也沒什麼變化,所以官員的奏折基本都千篇一律。

這樣的奏折可不是皇帝愛看的,皇帝不開心,北庭官員的日子也不好過,因此去北庭的官員基本都是被發配過去的,一輩子都不可能有前途了。

而這幾年因夭夭在北庭的種種舉動,讓北庭變化很大,這讓北庭官員看到了離開這裡的希望。他們不敢謊報誇大這裡變化,但華夏語言是一種很奇妙的文字,很多看似客觀的文章,內裡也可以蘊含筆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京城這些年接到官員的奏折上寫了北庭的許多變化。比如說世子在北庭開學堂、讓鎮北軍種地養牛羊肉、時不時地讓軍士們出門找世子妃喜歡的植物……

鎮北軍為何威名遠揚,就是因為他們鎮日在邊關廝殺,停止了廝殺,改為種地養羊的鎮北軍還是鎮北軍嗎?這種分明就是把狼關起來,把他們馴化成狗啊!

其實沈灼並沒有改革鎮北軍,她挺有自知之明的,自己隻不過沾了現代信息大爆發的光,知道了很多東西的皮毛,這些皮毛可以給專家一些靈感,但要把現代東西生搬硬套到古代,就是好心做壞事了。

鎮北軍是慕家的根基所在,即便是鎮北王和表哥都不敢擅動,沈灼哪來的膽子對鎮北王下手?她甚至沒有插手北庭政事,她這些年就做了兩件事——扶貧、推廣掃盲教育。

這兩件事無論在什麼條件下都不會有錯的,也正是沈灼做的這兩件事,讓這些官員誤會了。尤其是扶貧這舉動,不是馬上能有成效的,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其中奧妙來的,大部分人隻認為沈灼在胡鬨。

而後一點卻是京城派到北庭官員一直想做但沒做成功的,鎮北王府根本不吃這一套,覺得這些京城的規矩會把鎮北軍都教壞。而世子和世子夫人居然把他們想做一直沒做成的事都乾成了。

那些官員忍不住腦補,是不是世子夫人來北庭之前被沈中書特彆叮囑過。他們為了自己晉升,特彆詳細地說了沈灼種種舉動,大力讚揚沈灼教化之舉。

影響都是相互的,先帝影響著大臣,大臣的奏折也影響著皇帝。鎮北軍實力大損的謠言,一開始也是從這裡傳出去的,傳著傳著大家就都信了,隻有鎮北王還不知道。

北庭的謠言多的去了,大部分都是假的,鎮北王看了都一笑置之。尤其是說鎮北軍實力大損這種謠言,他的鎮北軍怎麼可能實力大損?鎮北王對著謠言嗤之以鼻,可以說大家都一葉障目了。

慕湛一開始還不知道妻子做的這些事,讓皇帝和大臣誤會如此深,等知道以後他不由啼笑皆非,隨即又命人暗暗將這謠言流傳更廣,他現在要的就是大家對慕家放鬆戒備。

慕家當出頭鳥太久了,所有人都在注意北庭,而現在的京城就像一塊誰都垂涎、且誰都可以過來咬一口的肥肉,大家都提防慕家先下手,慕湛不想讓大家如此提防,就先退讓一步,他也不準備當第一個下手的人。最快不一定是最好的,堅持到最後才是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