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9【縫紉機?】(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7154 字 1個月前

各國使者覲見之時,安南杜太後已經被送進皇宮。

而咱們太上皇,正在研發縫紉機!

朱國祥在皇城東側的廓城,開辟了一處實驗區域,寶馬已搬到這裡的密室安放。

隔壁百米外是督察院的總部,出東華門還有登聞鼓。

南邊是官員候車休息區,以及來往皇城的馬車停車場。

附近還有官員臨時宿舍,專供辦公太晚的官員留宿,這種情況一般是有大事發生。

此時此刻,隻有沈有容和李清照跟來,帶著孩子圍觀太上皇瞎搗鼓。

除了皇室成員,還有幾個年輕工匠和少年學徒。

工匠畢業於金陵船舶學校,那裡設置了機械專業。學徒都是洛陽、開封子弟,家世清白,被允許接觸研究寶馬。

“陛下,這種鉤梭極不穩定,勾著勾著就勾錯線了。”一個年輕工匠說道。

朱國祥坐在旁邊指揮:“仔細觀察它為什麼會勾錯。”

於是乎,一群年輕人趴在那裡,眼睛死死盯著木製鉤梭。

縫紉機最終的成品梭子,肯定會使用鐵製。但現在是實驗階段,木頭更便於快速打磨和改進。

由於沒有橡膠,傳動帶是用牛皮代替的。

人群當中有一個十五歲少年,是朱國祥和文小妹的兒子,取名叫朱文竹。

朱文竹擅長繪畫,尤其是畫竹。

但不怎麼喜歡儒家經書,詩詞歌賦倒還不錯。

他也不喜歡農學,卻對數學、物理感興趣,這兩年又迷上了機械。

仔細觀察一陣,朱文竹說道:“鉤梭在複位的時候,有可能把線帶歪,乾擾後續插下來的線。”

有個叫餘昂的學徒說:“如果鉤梭需要複位,想不乾擾縫線很難。能不能做一種不需要複位的鉤梭?”

“不複位怎麼重複勾線?”另一個學徒質疑道。

餘昂說道:“做成可以循環往複的就行。”

朱文竹靈光一閃:“你們可見過太極雙魚圖?陰陽雙魚就可循環往複、生生不息。把這個單一鉤梭,做成頭部相連的兩個鉤梭,便如那陰陽雙魚一般。前一根鉤梭勾線下壓,不必複位把線放回,而是讓線滑向另一端。後一根鉤梭再勾線下壓,前一根的線就退出去了。這樣改進以後,縫出的線還互相勾連,不會一處掉線就全部散掉。”

不但工匠和學徒們沒聽明白,就連朱國祥都有點迷糊。

朱國祥對機械沒啥研究,但他年輕時見過縫紉機。畢竟那時三轉一響,縫紉機屬於經典陪嫁品。

因此,朱國祥知道縫紉機的外部構造,直接指揮工匠和學徒們做出來。可內部構造卻得自主研究設計,一點一點的推敲並改進。

就在眾人一頭霧水時,那個叫餘昂的學徒卻聽懂了,拍手讚道:“陰陽雙魚果然妙得很!”

這兩個少年,在腦中憑空模擬出“縫紉機擺梭”的運動圖像!

朱文竹對眾人說道:“是這樣的,把斧頭、木頭和刀子拿來。”

很快,他拿起斧頭劈砍木板,再用小刀細細削製,做出一個變形的陰陽雙魚物件。

朱文竹左手把線扯下,右手把剛做出的擺梭轉半圈,勾線下壓之後再轉半圈,再用手把線給扯出來:“這樣就可以了,把這種梭子叫做陰陽梭即可。”

眾人終於看明白。

最擅長木匠活的工匠,開始製作更精細的陰陽梭。

接著安裝上去,踩動踏板開始工作。

誰知陰陽梭隻轉半圈就把線卡住了……

朱文竹的表情有點尷尬,趴下去觀察為啥會卡線。

思路是對的,但陰陽梭的形狀還得調整。運氣好一天就搞定,運氣不好得調整好幾天。

朱國祥全程都沒有乾預,隻坐在旁邊靜靜看著。

李清照接過太監端來的冷飲,一份遞給沈有容,一份遞給朱國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若是這縫紉機做好,慈母縫製衣物就能輕鬆許多。”

朱國祥說:“先用來縫製官服、軍裝等物,還有大量縫製用來裝貨的麻袋。再慢慢轉為民用,肯定有商賈願意仿造。”

原版的縫紉機,對於大明工業來說,還是顯得技術含量過高。

但很多零部件可以替換,不一定非得照著原版來。

至於陰陽梭(擺梭)這種部件,在最終設計定型之後,可以使用泥模來澆鑄,再讓工匠進行精細打磨。

科技得一點點攀升。

等縫紉機做好了,朱國祥就要開始造蒸汽機。

也不必搞得太精妙,剛開始隻在靠近煤礦的各類礦山使用,用來排出礦洞裡的積水。鍛煉出一批精於機械的工匠,再改進其他機械。

紡機和織機都需要改進,否則有了蒸汽機也難用於紡織。

更何況,棉花還沒徹底普及了,現在隻有兩百多萬畝棉田。

在洞庭湖流域徹底開發出來以前,江浙農田還不能大規模改為棉田,必須保證全國的糧食安全!

大明的《專利法》即將製定,但今後執行起來可能比較困難。執行困難拋開不談,把《專利法》弄出來再說。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如今大明的全國各地,都有人在主動改進機械,改進各種商品製造工藝。

尤其是《基礎數學》、《基礎物理》兩本書刊印之後,許多普通士子甚至是工匠,都買來書本學習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