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西夏之困】(1 / 2)

去年的麥子大豐收,今年就來持續性旱災,老天爺果真是冷酷無情。

除漢中以外的整個陝西,大半個山西,小半個河南,今年的旱情都比較嚴重。

好在是王朝初年,政府效率較高。

這些省份還未出現饑荒,甚至本地常平倉還有存貨,朝廷就下令從南方調運糧食。

一車車,一船船,無數稻穀和玉米北運。

而且搬運入倉之時,還故意摔翻幾袋。剛好拴麻袋的繩子沒係牢,糧食撒了一地,小道消息迅速傳播。

想要囤積居奇的糧商們,見此情形隻能作罷。

朱國祥住進輞川穀的時候,陝西軍情舟車疾馳飛報京師。

張廣道不敢怠慢,沒有走通政院和內閣,直接帶著緊急軍情求見皇帝。

“什麼事情?”朱銘問道。

張廣道遞上軍情文書說:“西夏大旱!”

朱銘笑道:“陝西旱得那麼嚴重,西夏大旱再正常不過。”

太監轉呈公文時,張廣道說:“西夏可能出現了饑荒。延、慶、麟、府等多地邊將,皆報有西夏饑民越境乞食,成群結隊翻山越嶺到我國境內討飯吃。沿途山嶺的草根樹皮,都成了那些饑民的食物。”

“收下安置!”朱銘接過公文打開。

張廣道說:“李彥仙已跟陝西布政司商議,命令邊境文武官員,妥善安置那些饑民。尤其是拖家帶口的,立即給糧並落戶分田,邊地人口很快就能充實起來。”

各地總兵,兩年前調換了一次,防止長期鎮守出現問題。

現在是李彥仙統管陝西防務,吳玠分管從延安到麟府那一大片——麟府地區後世被山陝分治,但為了便於防備西夏,大明將其全部劃歸陝西。

張廣道又說:“西夏的夏州節度使蕭合達,派人混進饑民當中,將其幼子送到米脂寨。還附帶一封密信,說隻能陛下拆閱,陝西文武官員都不敢拆。”

朱銘已經看到那封密信,就夾在陝西軍情文書裡。

蕭合達本來是遼國將領,護送耶律南仙到西夏聯姻。這廝遭到西夏武將排擠,一直是李乾順在護著,用他來製衡李察哥。

像這樣製衡李察哥的將領,李乾順任用了好幾個,但有些已被李察哥暗中拉攏過去。

大明剛剛建國時,蕭合達已經跳過半次反。

當時他不顧西夏朝廷命令,為了保存實力主動後撤。西夏君臣怕他直接投明,一直不敢拿他怎樣,隨著李察哥恢複實力,李乾順甚至故意縱容此人。

不過嘛,肯定也要防一手,蕭合達的幾個兒子,全都被招去西夏國都做人質。

朱銘拆開密信閱讀:

“大明皇帝陛下安康。我本遼國送親將領,今母國已並入大明疆土,公主及其子嗣離奇而死,臣孤居西夏備受排擠……”

“西夏左廂神勇軍司,已被李察哥親信所掌。此人在我駐地之側,直令我如芒在背。去年還尋個由頭挑事,調走我麾下一員猛將……”

這封密信的內容,大致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訴說自己的處境有多難,軍權一直被李察哥蠶食,再持續幾年就快成光杆司令了。

第二,表示自己願意投靠大明,他的其他兒子都在首都做人質。但這幾年又有了個私生子,已經養到五歲大,隻身邊幾個親信知曉。現在把私生子送到大明,請求朱銘妥善照料。

第三,詳細透露橫山以西的西夏軍事情況,說他失去了對銀州的控製權。他的軍隊被李察哥親信堵在夏州,現在已經不跟大明國土接壤。另外,西夏規模最大的夏州冶鐵場,也被李察哥的親信奪走。

第四,還詳細闡述西夏國的內政問題。

李乾順一直在推行漢化,並且“重文輕武”,說白了就是想中央集權。

三十年前,任用漢官薛元禮,在西夏設立國學(類似國子監),選皇親貴族子弟300人傳授漢家學問。

二十年前,改革官員任用製度。對那些擅長漢學的士人,給予等同於宗親勳貴世家的任用待遇。

李乾順還多次放出信息試探,打算在西夏設立科舉製度。由於宗親、貴族、世家反對者太多,科舉之事隻能作罷。

但是,因擅長漢學而被提拔的官員,數量已經變得越來越多。偏偏他們又被權貴打壓,卡在中低層職位升不上去,隻有極個彆能夠晉升高位。

西夏的統治階層,正在日趨呈現分化狀態。

宗親、權貴、世家看不慣寒門官員,並且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連帶著對國主李乾順也極為不滿,尤其是那些有兵權的,紛紛倒向李察哥那邊。

而寒門官員不論政績有多麼卓著,除了少數幸運兒,大部分都仕途無望。他們滿腹怨氣,有人選擇擺爛,有人瘋狂貪汙,還有人投靠貴族宗室。

這導致西夏的政令不通,很多時候,中低級官員故意陽奉陰違。

此次的西夏大饑荒,除了旱情之外,也有著人為因素。

“西夏這是處在變革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