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準備鑄炮】(2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6651 字 7個月前

朱銘點頭說:“沿途估計不會檢查得太認真,但到了京畿各路,必定要搜檢伱們,最好在半路上就賣掉一些。”

“多謝太守提醒!”舉人們連忙致謝。

朝廷是真的缺錢用了,居然讓廟觀也繳納科差支移,還要嚴查舉人進京賣貨的行為。

還準備提高酒稅,全國酒價大漲。

接著提高醋稅,醋價也跟著漲。

河北遭遇那麼嚴重的水災,居然“加折耗米”,官府不但沒錢賑濟,反而還在給河北農民加稅。

明年東南各路又有嚴重水災,朝廷的做法是:加征和糴錢,讓富戶出米賑災!

直至皇宮發生大火,燒毀房屋五千餘間,燒死宮人眾多,宋徽宗認為是上天警示,這才下詔取消了一些新稅。

酒足飯飽,朱銘宣布鹿鳴宴結束。

他轉身回到黃堂,把左右都衙範準、郭文仲叫來:“皇帝有旨,各路廟觀占地不得超過三千畝,你們安排丈田之事。金州廟觀若有多占,土地立即充公。還有,聖旨裡說,廟觀土地也要征科差、徭役、支移,讓和尚道士們把今年的稅錢補上。”

“是!”

二人領命離開,臉上全是笑容。

他們已經摸準了朱太守的路數,隻要老實聽話肯乾事,太守就會加以重用。

而且在辦事的時候,趁機弄點小錢無所謂,隻要彆貪得太過分,隻要彆去騷擾百姓,朱太守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這次清查廟觀土地和稅務,他們又能趁機撈上一筆。

朱銘安排好事務,坐船前往冶煉場。

這裡已經開始生產了,生鐵和熟鐵炒煉順利,由於改進工藝,使得成本頗有下降。

金州城的鐵匠鋪,已有幾家在購買這裡的生熟鐵。

推廣熟鐵鍋的計劃宣告失敗,老百姓還是更習慣用生鐵鍋,便宜好用且不會粘鍋。

朱銘打算轉換思路,熟鐵鍋這玩意兒,得賣給軍隊或商旅才行。其攜帶輕便、不易打碎、節省燃料,用在路途當中極為方便。

特彆是行軍鍋,不到萬不得已,很少使用生鐵鍋,行軍途中稍不注意就砸壞了。

這個還得慢慢摸索,因為類似章丘鐵鍋那種,朱銘不知道怎麼鍛打,宋代鐵匠同樣不知道。

宋代的行軍鐵釜,比朱銘印象中的熟鐵鍋,要笨重厚實得多,並非薄薄的一層。

現在冶鐵場炒出的熟鐵,基本用於打造農具和日用品。

金州市場太小,得想辦法運去外地。

“當當當當!”

一個冶鐵匠,正在用完善版蘇鋼法灌鋼。

他左手夾著熟鐵不停翻轉,右手持著生鐵溶液澆淋,不但兩手之間相互配合,還得隨時注意控製爐溫,然後迅速轉身進行鍛打。

屠申站在朱銘旁邊說:“還在摸索爐溫、手法和煉數,但肯定比現有的灌鋼法更好。”

“這個很難嗎?”朱銘問道。

屠申說:“會者不難,主要是還不熟練。俺也試著打了幾天,雙手、眼睛和腦子都休息不得,須全神貫注配合起來。用相公這種灌鋼法,隻需一煉,就連打出尋常灌鋼兩三煉的成效。”

灌鋼法,也需要錘煉的。

宋代的灌鋼,兩三煉既可成鋼,沈括稱之為偽鋼,想煉真鋼還得用百煉法繼續鍛打。

但是北宋晚期的兵器,往往采用偽鋼打造,而且煉數還不足,上了戰場一言難儘。

明代的火銃,如果采用熟鐵,基本需要十煉以上,才能保證堅固耐用。那些經常炸膛的玩意兒,除了含硫量太高之外,極有可能就是煉數不足導致。

朱銘打算再做個水輪機,用水力鍛錘來鍛打。這東西難度不高,古代工匠就能做,難的是改進做功效率。

水力鍛錘並非啥神器,作用僅僅是節省人工,煉鋼成本降不下來多少。

真正的成本在於冶鐵,十煉熟鐵,就需要五倍重量的生鐵,煉數越多消耗的生鐵也就越多。

朱銘走到炒鐵塘那邊,撿起一塊冷卻的熟鐵。

是該嘗試鑄幾門虎蹲炮了,這玩意兒最簡單,可以給鑄炮工匠練手。虎蹲炮長兩尺,口徑兩寸,才重36斤,拆卸之後馬兒都可以馱著跑。

朱銘不但要光明正大的鑄炮,還要用公款鑄造,然後存到金州的兵杖庫裡。

有人問起來,就說是給朝廷打造的,今後造反時可直接拿來用。

至於更大的火炮和火銃,先把虎蹲炮造好再說,現在以訓練工匠為主。

友情推書:《大明:山溝地主,造反稱帝,山溝裡造反的曆史文。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