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1【發兵決議】(2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6762 字 3個月前

兩匹山地馬,被牽到朱銘麵前,個頭雖然不高,但體型頗為勻稱,在山區打仗應該非常好用。

朱銘微笑著收下,心裡卻更重視此人。

苴猛的做法找不出漏洞,甚至朱銘都沒理由再出兵。

這一趟就此虎頭蛇尾了?

朱銘覺得不可能這樣簡單,兩林蠻還有一些地盤,在邛部川蠻的東北方山穀中。

苴猛肯定忍不住,想把那些地盤給占了。

帶著蠻夷進獻的兩匹好馬,朱銘啟程回黎州。這次沒再磨磨蹭蹭,半個月不到便抵達州城。

“苴猛是個奸猾之輩。”朱銘把告罪信遞過去。

宇文常看完信件,問道:“歸還了多少財貨人口?”

朱銘說道:“約等於無。”

宇文常又問:“此行有何收獲?”

朱銘說道:“朝廷再不出兵震懾諸蠻,南邊的蠻部必定徹底失控。對了,前番請求築城互市的使者,其實是大理國派來的。”

“大理國果然包藏禍心!”宇文常冷笑。

朱銘卻說:“我倒認為,大理國是真心想做生意,至少現在隻想做生意。”

“為何?”宇文常問道。

朱銘並沒有打聽到大理國的具體信息,他用穿越前的曆史知識說:“大理國王段氏,處境猶如周天子,隻能控製國都周邊少量土地。高氏可以廢立國王,管轄大理國一半以上國土。另有幾大姓氏,分管其餘國土。他們幾家,就猶如春秋戰國時候的諸侯。至於大理國南部,其實都是些羈縻部落。”

宇文常驚訝道:“大理竟是如此局麵?”

大宋朝廷的情報太差了,即便去年派遣大臣,前往大理冊封段譽,但依舊屬於走馬觀花,根本不知大理國被權臣把持。

朱銘說道:“高氏身為權臣,上欺國主,下壓諸侯,怎敢對外再打大仗?隻需一場大敗,高氏就岌岌可危。據我猜測,大理國請求築城互市,可能互市的不是大理國,而是大理國高氏!”

宇文常問道:“怎有如此結論?”

朱銘說道:“大理國有四郡九府三十六部。目前互市的地方,為大理國四郡之地,由各姓諸侯所把持。而高氏控製九府,靠近廣南的一府,被四郡所隔斷。隻有最北邊的建昌府,可與黎州直接貿易。一旦黎州築城互市,貿易所得利潤,必定被高氏獨吞。”

宇文常問道:“成功認為應該答應?”

朱銘搖頭:“是該答應,但不該在大渡河南岸築城互市。我若互市,就在金沙江北岸築城!”

宇文常笑道:“成功好為大言。”

朱銘說道:“此非一朝一夕之事,當務之急,須得出兵震懾諸蠻。七十年前,孫溫清公孫固一戰而定,換來蠻夷數十年不敢異動。我們如果再打一仗,又能換來數十年邊境穩固。”

宇文常開始認真考慮,他之前不願出兵,是因為信息不足,害怕把大理國也招惹過來。

宇文常問道:“出兵多少有把握?”

朱銘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詳細分析說:“南部諸蠻,因地形原因,各部之間極為分散。隻要官兵出其不意,就能迅速打到山前甘洛縣,邛部川蠻根本來不及聚兵。山前穀地,有兩河交彙的村寨,乃兩林蠻大鬼主曾經的居所。那裡地形易守難攻,黎州大軍可聚寨而守,與苴猛聚集的大軍對峙。”

“然後呢?”宇文常問道。

朱銘說:“各部蠻夷矛盾重重,苴猛便能聚集數萬大軍,也可以攻心而解之。不必用什麼陰謀,陽謀離間即可。給苴猛的兄弟們寫信,承諾誰先投靠官兵,待殺死苴猛之後,就冊封其為百蠻都大鬼主。再給其餘部落的大小鬼主寫信,許諾賜予他們邛部川蠻的土地。”

宇文常拍手讚道:“如此一來,即便蠻夷識破是離間計,卻也會互相防範對方。真正交戰之時,必然各自保存實力,不會全心全意為苴猛賣命。”

朱銘又說:“還要勒令大渡河以北的五部蠻出兵,他們願意出兵固然更好。如果不願意出兵,便是落下口實,回頭便去征討五部蠻!”

“可行。”宇文常點頭。

朱銘繼續說:“還得招募更多士兵操練,對外宣稱要去征討東南邊的虛恨部。一來可麻痹邛部川蠻,二來可讓虛恨部驚慌。待到出兵之時,勒令虛恨部進行配合,總得出幾百個蠻兵方可。”

宇文常仔細觀察朱銘畫的簡易地圖,越看越覺得可以打。

而且朱銘的計劃,把大渡河兩岸的蠻夷全都算計進去了。陰謀陽謀都有,虛虛實實難以捉摸,保證能把那些蠻夷耍得團團轉。

“秋收之後出兵!”宇文常拍板說。

朱銘問道:“調兵之權怎解決?”

宇文常說道:“提前給朝廷寫奏疏,事後再詳細稟報,隻要不打敗仗,朝廷就不會追究。而且,你我有功無罪。”

宋代對於地方官員擅自調兵,製度定得很死操作起來很活。

提前申請調兵,隻要信件發出去,就能減輕擅自發兵的罪過。事後詳細稟報,又能減輕罪過。

有這兩道程序,一旦打了勝仗,就啥都不追究。

當然,如果打了敗仗,必然罪上加罪,什麼賬都要算得清清楚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