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南陽襄陽現狀】(2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6322 字 3個月前

村外大量荒地還未開墾,目力所及遍地荊棘雜草。

保長是個四十多歲的老人,頭發已經花白了,笑著說:“官人是漢中來的軍將吧?咱這裡兩三年就能墾完,四五年變成熟地,到時候日子就好過了。”

朱銘問道:“縣令可有告知今年免除賦稅?”

保長回答道:“說了,今年不交稅。明年勘定田等,賦稅隻收兩成。後年收五成,大後年收八成。村裡人都歡喜得很,托經略相公和大元帥的洪福,總算是能活下去了。”

“今年的糧食夠吃嗎?”朱銘又問。

保長說道:“省著點吃也夠了,我聽官差說,官府發給咱們的糧食,是經略相公找漢中富戶借的。經略相公真是大好人啊,他找富戶借糧要給利息,借給咱們卻不收利息,還要從漢中運過來,裡裡外外不是虧本了嗎?以前隻聽說過扒皮喝血的貪官,就沒見過自己虧本體貼百姓的好官。”

朱銘笑道:“虱子多了不愁,債多了不癢,經略相公今年還要找富戶借糧。也不用從四川運來,這邊就有許多富戶。”

又問幾句,朱銘前往下一個墾荒點。

或許是去年處死、流放幾十個貪官,起到了巨大的震懾效果,官員們貪汙時收斂許多。

鄧城縣的幾處墾荒村落,糧食發放都還比較正常。

肯定有人伸手,官不貪,吏也貪,能壓到一定程度即可,這玩意兒古今中外都沒法杜絕。

為了安撫地主之心,持續性的向富戶發債券,今年的地裡腳錢再度降低,每鬥隻需繳納三十文即可。這玩意兒是百姓交田賦時的運輸費,卻得百姓自己承擔。

錢糧運輸時的損耗,也即明清兩朝的火耗,朱國祥暫時沒有歸公,相當於讓地方官吏合法貪汙。

但是,賦稅必須足額征收,不能再像宋朝那樣征滿九成即可(剩下一成由官員分配,直接塞進自己口袋裡都行)。

朱銘又騎馬去縣城,詢問這裡的糧價。

糧價依舊偏高,但已經被壓下來一些。春夏之交,正是全年糧價最高的時候,鄧城縣的米麥價格約為一千文左右。

這玩意兒,應該降到三五百文才正常!

糧價之所以飛漲,不僅僅是因為打仗和天災,還有前些年朝廷濫發大錢的原因。

今年會宣布當十以上大錢、夾錫錢作廢,民間交易官府不管,也根本沒法去管。但官府收稅,一律不收當十以上大錢、夾錫錢,防止宋徽宗繼續濫發錢幣。這些錢通過外地商人流入,會擾亂義軍地盤的經濟秩序。

現有鐵錢也會漸漸淘汰,四川那邊的鑄錢監,正在鑄造更精美的鐵錢。

這些高質量鐵錢,肯定會被富戶收藏,用劣質鐵錢來交商稅。

官府一邊打擊私鑄,一邊收回劣錢熔煉,吃虧就吃虧唄,漸漸的便騰換完了。四川有的是鐵礦,根據劣錢銷毀數量,有限度的增發精美鐵錢,以此保證錢幣的平穩過度。

等鐵錢的幣值穩了,官府的倉庫也充盈了,就可以嘗試著發行紙幣。

襄陽駐軍隻有三千多,而且全是朱銘的親軍。這些士卒,不但沒分到土地,而且隻準把妻兒接來,不能帶著全家遷徙。因為襄陽周邊開發程度高,根本就沒多少土地拿來分配。

親軍士卒的待遇更優渥,所賜土地都折算為錢財發放,如此就打消了他們心裡的不平衡。

更多士卒,駐紮在荊門和新野。

因為地廣人稀,北宋甚至沒有新野城,隻有一個商業小鎮,那一大片區域人少到沒法設縣。

足足六千多士卒,帶著全家老小,搬去新野定居。

同時,分配一萬流民進行墾荒。士兵及家屬的土地,若是自己種不過來,流民必須佃租一定數量,優先保證士兵田產得到耕種。

相信十年之內,新野城就能再度重現於華夏大地。

當朱銘來到襄陽時,一艘官船也從南陽而來。

南陽知府緊急奏報,那裡流民多得扛不住了。每個月都有河南流民,從大宋的地盤成群結隊而來,南陽各縣官員接收了好幾撥,前後加起來超過五萬人,都是聽說朱賊願意安置流民而來的。

“元帥,你總算來了!”

張鏜焦急道:“方城縣令急報,有一個叫崔大郎的義軍首領,帶著三十萬大軍跨境投靠。方城縣令已經嚇得手足無措,勒令其駐留邊境等著接收。”

“三十萬人?糊弄鬼呢,”朱銘笑道,“那個什麼崔大郎,若有三十萬大軍,早就直接去打東京了。”

張鏜說道:“三十萬人肯定是虛數,但算上老弱婦孺,這股義軍恐怕有兩三萬。他們是從宋國葉縣來的,聽說還在兩淮流竄過,沿途的宋國官員不敢阻攔,甚至巴不得這些起義軍來我們這裡。聽說崔大郎帶兵出葉縣時,縣令還讓富戶攤派了二千石糧,陪著笑臉趕快把他們禮送出境。”

“收下吧,打散了安置,”朱銘說道,“我們的糧食也不夠,隻能找南陽富戶借糧了。”

這特麼都什麼世道?

朝廷地盤裡的起義軍,大搖大擺往賊戰區走,地方官員還籌措糧食送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