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都在備戰】(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6740 字 7個月前

<b></b>在半島的史書裡,妙清一直是妖僧形象。

明明是個和尚,卻自稱精通太一玉帳步法,也即某種陰陽風水讖緯之術。

而且腦子似乎有點不正常,“反金”已經反得魔怔了。在高麗群臣皆不讚同的情況下,他直接起兵發動政變,逼迫國王建元稱帝、出兵伐金。

這事兒鬨得極大,妙清雖然被鎮壓,但高麗從此衰落,國王也被豪族架空。

農曆九月下旬。

妙清奉命出使大明,渡海來到登州港。

還沒下船,就見港口停泊著大量船隻,一袋又一袋的糧食被搬到岸上。

“大明與金國,看來真有一場大戰!”妙清和尚嘀咕道。

副使鄭知常說:“吾等應該抓住機會,獲得大明皇帝支持,如此就能迫使陛下遷都。”

妙清和尚道:“希望大明能獲勝,朝堂當中金國走狗太多!”

鄭知常是狀元出身,目前擔任翰林學士,詩詞寫得冠絕高麗國。他討厭繁文縟節,崇尚老莊思想,跟主流儒學格格不入。

這二人皆為西京派,想要把國都遷到平壤,代表著西京地區的豪族利益。

但開京派的實力更強大,嚇得國王不敢動手——其實國王也想遷都,他從小生活在開京,被那裡的豪族搞出了心理陰影,正好開京王宮又被權臣一把火燒了。

此次妙清和尚、鄭知常出使大明,就是想獲得大明皇帝的支持。

離船登岸,很快有吏員過來接洽,帶著他們前往州城下榻。

二人還沒進城,就見大量士卒前往碼頭。

這些士兵的盔甲,都已經搬上船了,手裡隻拿著各種武器。但即便隻有武器,行軍之時也虎虎生威,一看就是精銳當中的精銳。

鄭知常忍不住問:“此軍是哪位大將統領?”

口音雖然古怪,但吏員也聽得懂,板著臉回答:“貴使不該打聽軍事,否則就有細作之嫌。”

鄭知常隻能閉嘴。

一員將領帶著親兵奔過,駐馬岸邊看著士卒登船,罵罵咧咧道:“直娘賊,歇了大半年,總算又能領兵打仗了!”

這人當然是李寶,他的任務很簡單,跨海截斷遼西走廊,把金國最便利的糧道給堵死,讓遼東的後續軍糧無法快速運抵幽州。

曆史上,金國東路軍兩次出兵北宋,都是農曆八九月從遼東出發。

為啥會選這個時間?

一是剛好收了新麥,二是避開多雨季節。

每年農曆四月到七月,遼西走廊至遼河流域,會被雨水泡得遍地泥濘,軍隊和糧食都變得行進困難。

所以,遼東出兵應當避開夏季,實在避不開就隻能繞道。

這次也差不多,完顏闍母帶著大軍和首批糧草,在農曆八月下旬抵達錦州,此時的遼西走廊就要好走得多。

為了防備明軍渡海襲擊糧道,完顏闍母還得分兵駐守。

錦州駐軍兩千,海濱駐軍一千,宗州駐軍一千,海陽駐軍兩千,其餘小型糧站駐軍三五百不等。

近萬兵力,就這樣浪費在看守糧道上。

當然,都是用簽發民兵來駐防,不求擊敗來襲之敵,隻求保住各處運糧站。

沿途運糧部隊被襲擊可以接受,損失不會太大,畢竟明軍跨海來襲也是要承擔風險的。

金國也可以從北邊運糧,走盧龍塞進入幽州,但那條道崎嶇多山且距離遙遠,運輸消耗實在太大了。

由於張覺叛金造反,連番征戰之後,遼西走廊同樣呈半荒廢狀態。

許亢宗前幾年出使金國,就是從遼西走廊經過的,他對此的評價是:(榆關以東州城)不及中朝一小鎮……經兵火之後,愈更蕭然。

這麼說吧,後世山海關所在位置,曾經是遼國的遷州城。如今連城池都被夷平,隻剩下一個遷民鎮,算上驛站工作人員,常住人口加起來還不足一千。

完顏闍母都知道要防備糧道,朱銘怎麼可能不來襲擾?

浙江、福建、廣東還能使用的宋朝戰船,在經過幾個月的修補之後,陸陸續續開赴山東在登州港集結。

這三省的海運商船,也接到朝廷的“入中令”。

隻要他們把糧食運到登州,即可獲得相應數量的鹽引或茶引。

廣東和福建缺糧,浙江卻不缺,今年江南稻米豐收。還有兩淮的糧食,也被海商瘋狂購買,隻為了運到山東換取鹽引。

一艘又一艘民間運糧船,就這樣從南方沿海,順著季風洋流前往登州,港口倉庫裡的糧食已經堆積如山。

這些軍糧,既可用於跨海出兵,也可用於河北戰場!

李寶將以旅順口為基地,先去騷擾錦州方向,能調動敵人兵力最好。就算金兵不上當,也可以隨便挑地方襲擊,隻須小心避開渤海風暴即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