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1 / 2)

辟寒金 蓬萊客 8527 字 3個月前

八百裡洞庭,雲夢無邊。湖中自古有山,名君山,陰雨時雲霧繚繞,晴好便霞光萬丈。

當地民眾,人人信奉君山上有神明。

慕氏先祖被封長沙後,於君山修了靈殿,供奉大帝,又於與君山遙對之洞庭東修一城池,名嶽城,定王都。

兩百年下來,曆經數代長沙王的擴修,今日之嶽城,東西南北城牆各千丈,城裡人口十餘萬,雖遠不及中原的阜盛之地,更無法與天子帝都媲美,但城牆亦是堅聳,牢不可摧,尤其,與外頭那些多年以來,正因了不絕的藩王之亂而遭受荼毒的百姓相比,地處偏遠南方的長沙國子民,可謂是清平無憂,安居樂業。

這一天的清晨,對於居住在城中的長沙國民眾來說,隻是個普通的日子。深秋已至,城外楓葉如火,城門開啟之後,隨著日頭升高,城裡漸漸變得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當行人靠近位於城北的那座被他們稱為“王宮”的慕氏王府之時,無不放慢腳步,神色虔誠。

他們並不知道,這兩日,外表依然莊嚴平靜的王府裡,內裡其實早已人仰馬翻。

長沙國的幾個重要官員,此刻全都聚在王府裡,個個焦慮萬分。

前日,長沙王慕宣卿帶著一隊侍衛外出狩獵。年輕的王,馳騁山原,一時興起,竟縱馬拋開隨從獨行。天黑之後,他的坐騎自己回來了,慕宣卿卻不見人影。

消息傳至王府,王後陸氏擔心萬分,立刻找來已故相國的義子袁漢鼎,把王狩獵失蹤的消息告訴他,讓他帶著人手前去尋找。

搜尋沒有間斷過。從前夜開始,直到今晨,已經持續了一天兩夜。

但是始終沒慕宣卿的下落。

他狩獵的那一帶,山高林密,地勢複雜。眾人推測,極有可能,應該就是他在途中出了意外,此刻不知身在何處。

時間已經過去這麼久了

眾人無不神色慘淡,如喪考妣。

這個消息,對於他們而言,絕對是個晴天霹靂,更是巨大無比的噩耗。

年輕的長沙王,還沒有留下可繼承王位的世子。一旦真的出了事,長沙國便可能麵臨除國的命運。

朝廷若是延恩,往後,慕氏家族除了失卻王銜,應當還能繼續居留此地,保有封賞。

但是他們這些長沙國的官員,往後的出路,恐怕就迷茫了。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突然從堂外傳了進來。

眾人急忙回頭。

一個侍衛匆匆奔入。

“怎樣?可是袁將軍有了王的消息?”

丞相陸琳是王後陸氏的本家叔父,得知消息,第一時間派人暫時封鎖,免得傳出去人心不定,自己也在這裡守了兩夜,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不等侍衛入內,大步奔到大堂門口,焦急地發問。

侍衛搖頭,下跪,雙手高舉,奉上一隻信筒,高聲道:“有信使抵達!說是翁主所派,有急信要交王後!”

陸琳聽到是年初嫁去夔州的王女送的信抵達而已,大失所望,叫人把信傳了進去,又派人去向袁漢鼎打聽消息。

陸氏和慕宣卿青梅竹馬,夫婦相親,育有一女,驟聞丈夫出事,日夜焦慮,昨夜天又下起了雨,得知袁漢鼎那裡,還是搜索無果,恐怕凶多吉少了,一時支撐不住,人暈了過去。此刻紅腫著眼,正強撐著要起身出去,忽見侍女匆匆入內,呈上一信,道是翁主派人送來的。

陸氏和小姑的關係一向親善,不知她忽然來信要說什麼,勉強壓下心中悲痛絕望,拆信瀏覽。

小姑的信寫得很是簡短,聊聊數語而已。

陸氏的視線一落到信上,目光就定住了。

突然,她雙眼放光,猛地站了起來,在周圍侍女驚詫的目光注視之下,疾步奔了出去,一口氣奔到前堂,衝著正在焦急踱步的陸琳喊道:“叔父!快叫人通知袁將軍!立刻去西原鷹嘴澗的澗底去找!宣卿說不定就在那裡!”

陸琳和幾個官員一愣,麵麵相覷,一時還反應不過來。

“鷹嘴澗的澗底!還不快去!”

事關丈夫的生死,一向溫婉的陸氏,此刻也是如同換了個人,衝著陸琳厲聲喝道。

陸琳回過神來,轉身和官員們一道奔了出去。

陸氏雙手微微顫抖,緊緊地捏著小姑的信,又看了一遍,雖感難以置信,但心底裡,本已漸漸熄滅的那縷希望之火,終又燃起。

“娘,父王他還沒回家嗎?”

身後傳來一道帶著哭腔的女孩兒聲音。

陸氏轉頭,見四歲的女兒阿茹,哭著朝自己奔來。

她的身後,幾個沒看住阿茹的侍女匆匆追趕而至,紛紛下跪:“王後恕罪!”

陸氏抱住女兒的身子,替她擦拭眼淚,低聲安慰:“莫哭。你父王很快就會回的!”

她哄住了女兒,讓侍女帶她回房之後,自己如何坐得住,叫人備了車,匆匆出王府,也往西原趕去。

扶蘭是在數日之後抵達嶽城的。

前世,她的兄長,年輕的長沙王慕宣卿,就是在這時候遭遇意外不幸去世的,年不過二十二歲。

他被找到之時,已在那處被密草遮擋的澗底躺了七八日,推測當時是因失足跌落,失血過多而亡。

長沙國就此失去最後一代長沙王。她的阿嫂和年僅四歲的侄女阿茹,也永遠地失去了她們的丈夫和父親。

慕氏家族後來雖蒙朝廷恩典,得以繼續居留嶽城,也保有王府和嶽城一地的賦稅,但長沙國就此除國。阿嫂悲痛過度,幾年之後,也追隨阿兄,鬱鬱而去。

扶蘭不知這現世,事情會不會和自己所知的一樣,更不知信使有沒有及時趕到,兄長能不能逃過劫難。

她焦慮萬分,一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這日終於入了長沙國,離嶽城不過隻剩百裡路了。

路旁的行人,穿著看起來和平日無二,臉上也不見悲色,看不出舉國為王舉哀的跡象。

扶蘭這才稍稍放下些心,命隨從繼續趕路,儘快入城。

中午時分,離城池還有幾十裡路的時候,對麵馳道之上,忽然來了一隊人馬,漸行漸近,最後和扶蘭的這一行車馬,遇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