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 112 章(2 / 2)

衛鞅跟聶爾東嫉妒的看著楚向天,“怎麼什麼好事都能讓你正好趕上?”

楚向天雙手抱懷,神情睥睨的看著好友,“這大概就是我跟你們的區彆。”

衛鞅&聶爾東:“…………”媽的,不要臉。

倒是周傳青似乎想到了什麼,看了一眼笑吟吟的傅湉,笑了笑,頭一回兒沒有加入批鬥人生贏家楚向天的行列之中。

從侯府回去之後,三家莊子上就都把多出來的糧種全部送到了侯府上,其他各家也不知道他們在搞什麼名堂,都好奇的觀望著。

傅湉將這些稻種都送到了新開的鋪子上去,小喬跟常喜管著鋪子,但是因為米鋪不賣米,隻賣稻種,鋪子裡生意並不火爆,兩人最近十分的清閒。

見傅湉將稻種送了過來,便歡歡喜喜的收下來,結果一聽說竟然還是稻種,神情頓時打蔫,兩人都不明白了為什麼傅湉就跟這新稻種死磕上了。

傅湉倒是還笑眯眯的,“再過陣子就能忙起來了。”

小喬總覺得他這話有深意,但是又猜不到,隻能半信半疑的應下來,隻有常喜還傻愣愣的道:“要我說,這種地的誰家不都自留稻種,做什麼要掏錢買彆人的?”

小喬磨牙,腳後撤狠狠踩了他一腳。

常喜疼的臉都扭曲了,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委委屈屈的閉上了嘴巴。

傅湉倒是並不在意,依舊是笑眯眯的,“當然是因為我們的稻種好。”至於怎麼個好法,等種的人多了,他們自然就知道了。

***

十月過完,就該入了冬,但是今年的氣候卻極其反常,眼看著入了冬,卻連一場雪多沒下過,暖和的太陽高高掛著,連備下的狐裘大衣都不用拿出來,厚些的棉袍就足以抵擋。

慶陽都是如此,南方想來隻會更熱,傅湉往四方鎮去了信,李慶年回信過來,說今年的冬天比往年的夏末天氣也差不了多少。

老農們都在擔憂,這樣反常的炎熱,很可能明年收成不好。

都說瑞雪兆豐年,即使南邊兒幾乎不下雪,可這有經驗的老農都知道,要是冬天不冷,那次年開春,就該有蟲害了。

眼看著快要進臘月裡,卻沒有人高興的起來,都在為明年的生活擔憂。

李慶年來信,米價已經緩慢的漲了起來,不少人在搶米囤米。興東郡南明郡的各個米鋪不是直接關門,就是將價格提到了離譜的程度,商人們都敏感的察覺到了什麼,已經開始囤積居奇了。

傅湉曾經見過的事情一樁接著一樁重現,先是百姓哄搶,糧價飛漲,到了次年,天氣更加惡劣,大旱加上蟲害蝗災,許多百姓顆粒無收,隻能靠著存糧度日,等到存糧也吃完,又買不起糧食的時候,真正的亂世才會開始。

傅湉深深的歎了一口氣,提筆給李慶年回信,讓他暫時先關門,最好回去休息一陣,避開搶糧的這陣熱潮。

就算他們有糧,也願意救濟百姓,也不能這個時候拿出來。現在旱災不過初露端倪,田地也剛剛收割完不久,許多人家中都有充足的存糧,現在來買糧,不過是出於害怕想多囤一點,大部分並不是真正的缺糧的人,他們沒必要現在就將自己的囤糧散出去。

李慶年收到他的回信,覺得也有道理,便跟幾個熟悉的掌櫃通了個氣,給鋪子管事們放了假,鋪子一關回了四方鎮準備過年。

暖和的十一月過去之後,到了十二月裡,才終於有了一絲冬天的氣息,隻是這寒冷的天氣依舊吹不散眾人心中的躁動,大部分人都在對明年的擔憂之中迎來的新年。

平楚五年的新年,莫名增添了許多緊張的氣氛,平民百姓家中甚至連多一點米糧都不敢吃,省下來小心翼翼的藏在自家的地窖之中。

皇宮今年也少見的沒有飲宴,宮中雖然沒有特意縮減用度,但是一些不必要的飲宴也都取消,從宮中傳來的訊息讓慶陽城的世家們嗅到了不同尋常的氣息,也跟著節儉起來。

平楚五年的春天來的格外的早,慶陽城整個冬天隻下了兩場雪,雪不大,落在屋頂上、地上甚至來不及堆積起來就融化了,等入了二月,天氣便熱了起來。

去年異常炎熱的天氣延續到了今年,還有變本加厲的之勢。

但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開春之後,百姓們開墾田地,孕育秧苗,等到灌溉時才發現灃水的水位又下降不少。

從南邊傳回來的消息,天氣愈發炎熱,從開了春後,就沒有下過一場雨。

傅湉神色嚴肅,去信讓李慶年幫忙推廣新的稻種,不需要百姓們花錢買,隻需要用等量的糧食來交換就可以。

興東郡跟南明郡的百姓大多知道傅家米鋪,這個時候傅家米鋪一直以來積攢的好名聲就起了作用。李慶年派人將育出來的秧苗擺在米鋪供百姓觀看,有不少百姓聞詢而來,有人猶豫不決的,就換個一鬥回去自己試著育秧。待發現育出來的秧苗確實要比自家的長得好,便忙不及的用自己稻種來換新的。

傅家米鋪的新稻種就這麼一傳十十傳百,不僅是兩個郡縣的百姓來換,不少周邊郡縣的百姓聽聞了消息,也帶著米糧趕來換。

而遠離南方的慶陽城,傅家米鋪並沒有積累下兩郡的聲名,便隻能由皇室主導。

皇帝先是一道聖旨嘉獎了康樂侯,誇獎他年少有為,進獻了產量更高更易存活的新稻種,在一長串的對康樂侯的褒獎之後,便是對於新稻種的重視,詳敘了新稻種的種種好處,以及於家於國的好處。最後聖旨中說道:皇莊將以身作則,今年開春先換上新稻種。聖旨之中明裡暗裡的暗示官員世家,要為民身先士卒。

凡是聽到了消息的官員公侯們,都派了人到康樂侯府上打聽消息。

康樂侯府一時門庭若市。

但這就是傅湉的目的,慶陽城要說誰的莊子土地最多,那必然是這些世家大族名下的最多,要想擴大新稻種的名聲,讓普通百姓跟風換上新稻種,讓這些人打頭陣是最好不過。

於是他們才合謀演了這麼一出戲。

果然如同他們預料中一樣,在聖旨下來之後,各家都派了人來詢問情況,加上還有周、衛、聶三家早就已經試種過,且這三家跟侯府的關係甚篤,可信度更高,不少人當即決定換用新稻種。

傅湉把他們全打發到了西市的傅家米鋪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