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倆哥,大哥還算爭氣,一路從秀才考中進士,雖是同進士,也比沒功名強得多了,現如今在南邊一個小縣做著縣令,雖沒啥能幫到原主的,但總聽起來名頭不錯。
二哥就差了好些,讀書不成就去經商,做的是布匹買賣,一年二年下來倒也掙到了錢,
置下不小的家業。
二哥也是生的獨子。
這位侄子娶了房媳婦生了個兒子沒了,又娶了房媳婦生了個女兒沒了,現如今娶的是第三個媳婦,娶過來也肚皮爭氣,生了兩兒一女。
所以這侄子的後院裡,大兒子是長子,再怎麼樣也虧不到哪去,二兒三兒和小女兒是繼室親生的自然疼,就隻有大女兒格外可憐……
原主屈指一算,這個侄孫女的年紀也就比大孫子小個兩歲!
又聽往娘家兩房兄弟那兒送年禮的仆婦們回來說,這位沒娘的侄孫女唐音生得那是花容月貌,倒有些原主的品格……
既然這樣,不如……
原主就派人把這位侄孫女給接了過來,說是膝下孤單,想要個娘家人陪伴。
原主侄媳婦樂不得少操一份閒心,還能借此攀上伯爵府,再說伯爵府沒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伸伸手也能按死他們這些商戶人家……可不就趕緊把唐音打包送來,要不是原主沒答應,她還恨不得把自己的小女兒也送過來呢!
侄孫女唐音進了洪府,原主一見就特彆的滿意。
那些仆婦說的還真沒摻假。
將及十歲的小姑娘,雪膚花貌,眉眼靈秀,又識得眉高眼低,心靈手巧,待將來長開了,還不知是該多好看的小仙女呢?
她放在身邊教養了幾年,那真是把壓箱底的才藝都傾囊相授了啊!
把個唐音教成了蘭心慧質,才貌雙全的小淑女。
此時這位小淑女就關切地扶著她,淚眼汪汪地自己承認著錯誤。
唐佳接收了原主那輝煌而豐富的宅門戰鬥史,也不得不讚一聲原主真是太不容易了。
然而理解歸理解,原主後來做的那些事,照唐佳來看,實在是勞而無功,何必呢?
原主想讓大孫子娶流有自己血脈的侄孫女,如此優秀的侄孫女也的確是得了大孫子的戀慕……自打頭一年大孫子回府過年,在祖母處見過了這位音表妹,那就再也放不下了,整整兩個月,往祖母院子請安的次數都是往常的三四倍。
原主培養的大孫子如此優秀,在學院裡念書,那也是成績優異,深受先生誇讚的。
在唐音的眼裡,這位洪麟表哥那簡直就是高帥貴!
如此俊秀的人物,如此出色的才學,還有如此溫柔的品格,叫從小長在深閨沒見過幾個男人的音表妹如何不喜歡?
先時洪藻兩夫妻對於老太太的打算也就是抱著冷眼旁觀的態度。
憑心而論,唐音這姑娘出身雖不足,人物是真不錯。
但想著唐音是老太太教養大的,將來肯定會偏著老太太……因此才猶豫不絕。
等到洪麟從書院歸來,十六歲就考中了秀才,還是小三元……這兩夫妻就膨脹了!
小三元啊!
想當年,洪藻是成親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是吊中了車尾……而且說不準還是學官給了洪府麵子錄上的他。
而他兒子呢,居然如此優秀!十六歲就中了小三元,那肯定是蟾官折桂,騎馬禦街的節奏啊?說不定一甲也可以想一想呢?
既然如此,真中了進士,就以他們家伯爵府的底子,以他家兒子那俊秀的人才,就是跟公府侯府的小娘子們結親也是輕而易舉的,何必要屈就一個破落戶的女子?
唐音這樣的,給他們兒子做妾還差不多!
既然存了這個心,兩夫妻當然就開始行動了。
洪藻身為當家人,嚴令大兒子不得在內幄廝混,每日去給祖母請安不得超過一刻鐘,否則就會挨一頓斥罵。
而劉氏也把自己娘家侄女和姐家外甥女給接到了府裡。
她想著她兒子就是見過的女子太少,所以才會被那破落戶給迷住了的。
而劉小姐和賀小姐進府來也是心懷喜意,地位高又俊秀的表哥誰不想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