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1 / 2)

【夢遊大唐:我來總結一下李隆基,前半生努力,後半生被上進心改躺平了。】

【周圓:大唐走到這個時候積重難返了,朝廷官員都被世家占據,李隆基為何拚命給安祿山加buff,還不是想握住兵權,結果安祿山先反了。李隆基就應該年富力強時退下,讓位給年輕人,而不是讓大唐帝國跟著他一起衰老。】

李隆基眼睛死死盯著光幕,手在不住顫抖。

【8567:倒也不至於,李隆基這個時候還是有世權,又不是跟後麵末代皇帝一樣沒架空,說到底還是他不作為,要是保持前麵二十年的趨勢,說不定能搞個改革。】

【屁屁叨叨:我很好奇,宋朝距離唐朝不遠,怎麼沒看到宋朝有什麼世家?他們去哪裡了?】

【清風拂麵:哈哈,被黃巢殺乾淨了,黃巢乾了李唐沒敢乾的事,逮著世家殺!什麼關隴世家什麼地方世家,走哪殺哪!】

李世民:喔謔!

【四四:還是這些世家做得太過分,壟斷了官位,連出頭的機會都不給人家,也不怪人家最後棋盤都掀了。】

【看我大刀:千年世家陪葬大唐。自此我華夏再無千年世家。】

大唐世家帶著血色的雙眼在此刻被怔住了,無法想象世家消失是什麼結果。

大唐曆代皇帝雖然打壓世家,可世家根深蒂固,李家皇族便是世家之一。

追溯祖上都有親戚關係,世家再被打壓在大唐也是根深蒂固。

皇子娶的哪個不是關隴望族?

本來所有人仇恨值都被女皇拉滿,現在知道自己家族會被屠殺一乾二淨,人人驚懼不已,後怕之後又是勃然大怒,低賤的寒族也敢以下犯上,不少人叫囂著要找出黃巢先把人乾掉!

大明皇宮人心惶惶之時,李亨卻在府上亢奮起來。

就在方才他派人去聯係交好的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明確表示支持他。

隴右是豐腴之地,大唐養馬之處,得到皇甫惟明支持,李亨信心大增。

大唐還未設太子,武惠妃去世,原本離太子之位很近的李琩因為王妃被奪,如今還在府裡醉酒澆愁。

父皇得了楊家女本就忌諱她跟壽王那段婚姻,也不待見這個年輕英俊的兒子。

壽王從最受寵的皇子到如今地位一落千丈無人問津。

壽王已然被提出太子之位人選,李亨更加有把握爭取到太子之位。

可如今他目光已經不再局限於太子之位上,而是看向帝位。

又太宗、高宗還有武帝三人共同出麵廢黜父皇,宮內人心惶惶,又加上父皇才做出強占兒媳的醜事,本就惹出一片蜚聲。

李亨眼睛亮起來,有皇甫惟明的支持把握更大了,若是聯係一部分禁軍倒戈,也不是不能重現玄武門之變。

“哈哈哈!”劉徹拍著膝蓋狂笑出聲,唐朝的樂子算是取悅他了。

“來人,傳令下去,今日不宵禁,我要與民同樂!

劉徹真覺得此事需要與天下共享,瞧瞧也沒人關注他被拿龍眼充當荔枝給騙了。

【大家好,清溪又來了,最近去海南旅遊,晚了這麼多天,我看還有小夥伴詢問富國富民之法,這裡簡單提一下,其實古代大多數城池都是抑製商業發展,像唐朝的坊市製度,居民區跟商業區分開,本身是為了更好管理,而不是為商業服務。】

【士農工商,商位最低,從兩千多年前,老祖宗就認識到商業對於農耕文明的威脅性,商人不事生產,靠著將一物販賣到異地獲利,整個過程是沒有貢獻,反而加價獲取利潤,商業一旦發展起來,農民不肯種地,全跑去經商,誰來種糧食?所以商人行為是受到曆朝曆代打擊對象。】

【商業正在繁榮起來是北宋,手工業發達,以家庭為集體刺激商業發展。】

光幕出現清明上河圖。

【不因治安問題約束商業發展,才是宋朝商業繁榮的最大因素。】

【以上題外話,今天進入今天的主題,本期不聊哪一個曆史人物,而是說一說黃河變遷。】

光幕從一條河拉遠,快速到上空,一條彎曲河流出現在華夏大地上。

【凡是文明離不開水,尼羅河孕育古埃及文明,恒河孕育古印度、幼發拉底河孕育古巴比倫,我們的黃河也孕育了華夏文明。】

【四大古老文明如今隻剩下我們,一方麵特殊的地理形式局限了我們的發展,也保護了我們的文明。】

一張地圖分彆標注了四大發明起源地,其中三個灰掉,隻留下華夏文明。

地圖再放大,綿延黃土高坡的黃河映入眼簾。

【我們華夏文明誕生黃河流域,在遠古部落時期基本是圍繞黃河在征戰。】

【黃河下遊平原地帶為何成為曆朝曆代必爭之地,也就很好理解了,地勢平坦的平原是糧食最好的種植區域,這塊肥沃土地自然成為爭搶的必要。】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母親河不再平靜,而是變得異常凶險,前段時間暴雨造成的洪水大家也看到了,現代都這般危險,若是換成古代,那就是流民遍野,易子而食的慘劇。】

【到宋朝時黃河多次改道,北宋的都城開封就幾l次被淹沒,每一次地勢都被抬高,開封修路,甚至挖出了古代城牆,根據專家猜測將整個開封挖開能看到一座完整的古代城池。】

3D地圖出現了開封所在位置,比附近的平原要高上不少。

【前麵我們也說過元朝基本上一大半曆史都是在跟黃河做鬥爭,元滅很大原因是黃河泛濫造成,實際上從元朝開始,後麵的王朝從人與人爭變成了人與自然抗爭,到明朝康熙登基,他隻設立了三個目標,搬到鼇拜、平三藩,餘下生涯隻堅持一件事治河。】

【黃河在隋唐雖然也泛濫,卻沒有元明清那般危險,每次改道數以十萬計百姓喪命,不知多少百姓流離失所。】

【黃河太泛濫,古代還誕生了一句“黃河清,聖人出”的諺語。】

“大旱之後必有水災!”李世民拿著抄錄下來的貞觀災害,嘴裡默念。

本以為去年豐收徹底擺脫地位不正傳言,沒想到司天台預測了今年洪水。

李世民心裡很沉重,抄錄了那份貞觀年自然災害表。

沒來沒心思管後代糟心事,一看這期是說黃河,頓時不願意錯過了。

環繞長安的渭水就是黃河支流,黃河對大唐太過重要了,不僅大唐糧食運輸依靠黃河,關中糧食種植也依賴黃河。

隻是黃河容易泛濫,其實相比較容易受乾旱影響的長安城,在黃河邊的洛陽更適合做都城,依靠漕運可以將江南糧食運輸過來,從而解除長安城缺糧危機。

可大唐建國為何還是選擇長安城棄了洛陽城,還是同樣願意,洛陽城距離黃河太近,隔三差五就遭遇洪水襲擊。

旱災肯定沒有水災造成的破壞力強,最後定了長安城為都城,洛陽為陪都。

一想到是不是泛濫的黃河,李世民忍不住揉眉苦笑。

光幕中出現光禿禿的黃土高坡。

【上古時期黃河下遊不是這樣,但是先秦之前黃河水就開始渾濁,大河有了濁河彆名。】

【這一點清溪可不是胡說,有《詩經》作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河水清且漣漪”這裡的河指的就是黃河,黃河何時正式叫黃河,應該從漢朝開始,東漢初期的《漢書》出現了黃河一稱。】

【黃河之水為何從水清變濁,又為何變得容易泛濫,這裡還得從頭說起。】

【我們現代都知道黃河泥沙多是水土流失,黃河水帶走上遊泥沙沉澱在下遊,導致下遊河道變窄,一旦雨水過多,就容易導致黃河泛濫引發洪水……】

光幕上一透明彎曲的道具在演示泥沙堆積下遊的實驗。

【從西漢開始,黃河泥沙開始變多,唐宋時期開始引發惡果,這裡其實有一定聯係。】

【漢武帝時期發生了一件影響後世的事,那就是攻打西域拿下河西走廊開辟了絲綢之路,從此之後上遊黃河周圍開始有人居住,人多需要建房子,古人房子我們都知道是木質,不說建房子,就連平日裡燒柴也是需要木頭,那時候原始森林居多,人們隻知道砍伐,不知道種,同時森林退卻,土地改成耕地,黃河沿岸皆是如此。】

【沿岸大量樹木被砍伐,改成耕地,這些本該被樹木根係牢牢鎖住的泥土受到黃河洗刷,被帶到下遊。】

【這個變化還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放大到曆朝曆代,每逢改城朝換代,新城建立就需要大量木材,據說隋朝建長安城,需要大量巨木,這些木頭哪裡來,百姓被迫自帶乾糧去深山老林裡砍。】

【樹木隻砍不種,到了明朝,朱棣在北京建皇宮,原來的秦嶺已經找不到合適的木料,最後派人去其他省尋找,隋朝建皇宮還能用金絲楠木,到明朝朱棣建皇宮隻能去深山老林檀木,李自成進北京可是燒過皇宮,清朝入駐北京在康熙登基前皇宮大半未修複,等康熙平完三藩修皇宮,那時候已經找

不到大量楠木,隻能選擇鬆木。】

【說了黃河上遊,我們再說說黃河上遊。】

地圖上出現黃褐色一塊,再看實際地圖,全是布滿溝壑的黃土高原。

【黃河上遊通常指甘肅青海一帶,一想到甘肅,大家第一反應是什麼?沒錯是缺水。】

【可能很少人知道這一片如今最貧困的區域,在宋朝之前卻是最肥沃的地方。】

光幕地圖紅色筆框住了一個區域。

【這個地方在隋唐有個響亮的名稱叫隴右,隋唐時期這裡有大麵積草原,是最好的養馬地,秦州也就是如今的天水還是秦國的發源地。】

【老贏家靠著周王賞賜的五十裡封地,一步一步走上霸主之位。】

【這裡同時也是隴西李氏的起源地。】

光幕再次縮小,太空望去這裡黃禿禿一塊,看著非常刺目。

李世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隴西竟然變成了寸草不生的模樣。

他以為關中大漢赤地千裡已經足夠駭人,沒想到隴西變化更大。

先前他還不理解後世朝代為何會放棄富裕的關中,選擇沒什麼天險可守的平原,哪怕天音提到過氣候影響,還是有些稀裡糊塗。

李世民倒抽一口氣,總算是意識到氣候對於地域的影響,若是豐腴高粱之地的隴西都變成這番鬼模樣,那關中呢?

關中可是多山區,是不是更加狼狽?

難怪長安城後來再未成為都城,關中土地變得貧瘠,太恐怖了!

這些隻是因為樹木砍伐太多,泥土流失造成的嗎?

種樹,一定要種樹,缺多少樹,十倍百倍種回去!

李世民心有餘悸,他絕對不允許大唐變成那光禿禿的模樣。

朱元璋傻眼了,在群裡質疑:“少些樹有這麼大影響?”

老朱同誌吃了沒文化的虧,才同意治水官員讓黃河變道的主意,現在一看上遊問題不解決,黃河還會將泥沙帶下來,哪怕換到新河道又有什麼用,治標不治本。

新河道河床再被抬高,可就沒有舊河道讓它再改道!

朱棣摸了摸鼻子,他建皇宮從各省崇山峻嶺收回不少樹木,皇宮建成還多了不少木材,本來膈應自己的皇宮被韃子拿去居住,現在知道皇宮竟然還被燒了。

自己修建皇宮把大明的金絲楠木都采集完了?後世也沒長了?

不會吧?

這木頭采了就不會再生了?

要不要種?

他踟躕,樹木成材豈能沒個幾l百年,種了豈不是便宜後麵朝代?

“不對!”朱棣反應過來,“俺現在知道大明曆史了為何要怕?”子孫真要不爭氣給萬貫家財也守不住!

【多年來黃河已經不堪重負,不過到八九十年代黃河下遊曾出現過長達226天斷流。】

【當然上個世紀斷流也不是天災造成,而是人為。這些水去了哪裡呢?被沿途城市攔截了,水庫要水,種地要水,生活

要用水,一座城市一座城市攔截才導致下遊完全斷水,這在古代大概是無法想象的。】

【在古代黃河下遊斷流隻有一種可能,特大旱災。】

一張黑白照片,乾涸出現巨大裂縫的河道。

【也正是因為這次黃河斷水,國家大力治理黃河,現在上遊植樹造林,下遊束水衝沙!】

三門峽大壩寬闊水麵、小浪底大壩那黑烏烏的泥沙聲勢浩大直衝上天。

李世民驚歎不已,“這等工程我大唐何時能辦到?”

三門峽,那是三門峽,就在伏牛山腳,李世民可是在這裡打過仗,自然知道三門峽的凶險。

尋常船隻到這裡就得下船,改行陸路,船到三門峽不是熟悉地形的老舵手根本無法通過。

【多年治理黃河已經有了成效,不說上遊增加了多少綠化麵積,就說下遊近些年大家是不是有聽說黃河水清了的話?】

【是出聖人了嗎?】

【當然不是,是我們貫徹了大大的話,“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好了,本期就到這裡,本期開頭提到了商,那麼下期我們說說比商地位高一些的工,今日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啥子黃河,跟我們大漢好像沒關係?”劉邦扣了扣鼻孔,還是先解決異姓王造反一事。

天音提前告知未來,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匆忙起事準備的不充分,壞事是幾l個被天音點名的聯合起來了。

“這不是欺負乃大公?!”

朝廷要出兵討伐叛軍了,派誰去是個問題。

最好人選當然是韓信,可最好不代表就是最合適。

劉邦怕他前腳讓韓信領兵,後腳人就帶兵反了!

也不敢托付給其他人,他花甲老人了,怕再發生點波折。

這叛亂得劉家人自己去平定。

戚夫人得知劉邦要出兵平叛,立刻慌了,皇帝都多大歲數了,說得難聽點半隻腳踏進棺材了,讓一個老人去戰場這不是開玩笑嗎?

她和兒子一生榮辱可是都寄托在皇帝身上,皇帝好,她和兒子才能有好日子。

戚夫人可不認為自己能在呂皇後手下能討到好日子。

“朝廷就沒有其他可以領兵的將士了嗎?”戚夫人惶惶不安,“非得陛下您親自出馬?”

劉邦拍了拍愛妾的手,安撫她,“朕隻是去前線監軍,又不是親自上戰場,不會有危險。”

“既然沒危險,為何不讓太子前去?”戚夫人脫口而出。

說完後越想越有道理,“陛下,太子是要繼承皇位的,您都說這次沒什麼危險,是不是應該派太子前去,他總要擔負起大漢帝國,正好也可以讓陛下和朝臣見識一下我們大漢的繼承人?”

劉邦:“……”

劉邦沉默不語。

戚夫人知道他心動了。

又乘勝追擊道:“皇後娘娘為了太子,將商山四皓四位賢人都請來了,想來對太子的能力

非常有信心,陛下,您呐,也該讓孩子們為您出出力了,若是太子表現很好,妾身就心服口服,往後再也不提讓如意做太子。”

這話一出,劉邦徹底倒向了她。

隔天上朝,在提這件事前,劉邦先將自己幾l個兒子都封了王,命令兒子儘快去往封國。

其中代王劉恒因年紀過小,讓其母親薄姬一同前往封地。

劉如意也封了趙王,跟豐碩的趙地相比,跟匈奴領土接壤的代國是又偏又窮很不顯眼。

劉邦特赦了劉如意暫時不用去封國,哪怕知道未來劉恒會撿漏,其他大臣也沒把他放在眼裡。

因為劉恒年齡太小,現在還看不出來什麼,再說都知道未來了,那既定命運還算數嗎?

後宮偏於一隅的薄姬接到聖旨後鬆了一口氣,能帶著兒子避開凶險的宮廷,哪怕是去代州那苦寒之地她也願意。

這邊朝中,劉邦封完幾l個幼子,又說自己年紀大了,這次平叛準備讓太子前去。

劉邦還沒賣慘,說自己年老體衰,太子先一步癱軟在地。

險些沒把劉邦給氣死,他怎麼會生出這麼個無用的兒子?

劉盈則認定了皇帝要送他去死,心裡也委屈,那些諸侯王都是什麼人,是跟楚霸王都打過仗的人,讓他去前線不就是讓他去送死?

他可是知道他爹未來會死在平叛這件事上,說不定就是這一次,劉盈認定了平叛就是去死,癱軟在地死活不願意去。

劉邦暴跳如雷,當著諸位大臣的麵就差拿劍逼他了。

劉盈苦苦哀求,劉邦見這個兒子扶不起來恨恨看向幾l個力保劉盈太子之位的臣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