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工具書(1 / 2)

民國之文豪 決絕 9131 字 4個月前

世界上最先被發現的抗生素, 是青黴素。

十多年後, 也就是1928年, 英國的一個細菌學家率先發現了青黴素, 又過了十多年, 青黴素終於被提取出來, 開始進行臨床應用。

穆瓊上輩子,曾寫過一部名為《超級細菌》的,當時這部,寫的就是濫用抗生素的後果。也因此,他查過很多跟抗生素有關的資料,甚至找了個實驗室, 試著培養了一下青黴素。

他做的隻是最基本的培養,具體要怎麼提取, 怎麼製成藥物,他其實並不清楚, 但他相信,隻要有人願意投入人力物力, 一定能研究出來。

這個國家, 是一個充滿奇跡的國家。

不說彆的, 就說青黴素這種藥物, 一開始國外並不供給他們國家, 但當後來真的引進了……隻過去一年多, 他們國家就能自己生產青黴素了。

穆瓊現在就怕霍二少不相信。

而想要讓霍二少相信,隻能寄希望於他寫的那部《我在百年後》了。

說起來, 他當初寫這部,初衷就是想要通過這部,普及現代的醫學知識和現代的觀念,以及……告訴彆人,這世上有抗生素這樣神奇的藥物。

這部是一個鉤子,他希望有人在看了這部之後,能去研究抗生素。

他甚至想著,乾脆把他知道的抗生素的培育方法,寫到裡去。

不過如果霍二少願意跟他合作,那他就不用這麼做了,完全可以直接交給霍二少去研究。

穆瓊把信和稿子寄出之後,就回了家。

已經初五了,很多店鋪都開了門,上海周邊的農民又開始把自家地裡的菜蔬拿到城裡來賣……朱婉婉買了一條好幾斤的草魚,做紅燒魚給穆瓊和穆昌玉吃。

在現代,去超市買淡水魚,大家都買活的,不過這時候想要買到活魚不容易,也就隻有個頭小的鯽魚,才可能會被養在桶裡賣活的。

而死魚,清蒸總歸沒那麼好吃,紅燒就沒事了。

朱婉婉燒魚很有一手,紅燒的魚裡放了糖和醋,那濃稠的魚湯,用來拌飯格外好吃。

穆瓊吃飽喝足,然後就拿著自己寫完又全部注釋過的英文短文去了商業印書館。

今天是商業印書館第一天上班的日子,大家還懶洋洋的,但看到穆瓊,還是很快就有人把他帶到了章澈麵前。

“穆先生怎麼有空過來?是《求醫》要完結了?”章澈的目光落在穆瓊捧著的一疊稿紙上,一雙眼睛亮了起來。

《求醫》這本書,一些訂報紙的人不喜歡看,但文人……想來都是願意買一本子昕品讀的。

他相信這本書真要出版了,銷量不會比《留學》差。

“沒有,求醫還要再過半個月才能完結。”穆瓊道:“章總編,我找你,是有另外一本書想要出版。”

“什麼書?”章澈道:“如果是報紙上沒有發過的,我版稅可以給你提高。”

“這不是,是學英文的工具書。”穆瓊將自己寫了許久的稿子放在章澈麵前。

章澈是不懂英文的,接過穆瓊的稿子一看,發現上麵全是英文,就覺得有點頭大,不過再仔細一看,他就看到了後麵的注釋。

章澈雖然不懂英文,但他的孩子在教會學校讀書,有學英文。

隻是這個孩子學得並不好,他也不知道要怎麼學好。

這年頭可供學英文的書太少了!

現在看到手上的這本書,他立刻就意識到,這是一本可以幫助人學英文的書。

章澈看不懂英文,但他看得懂後麵的中文解釋,他一篇篇看過去,發現前麵那些文章,寫的都是生活日常,後麵的文章,寫的卻是一些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這樣的文章,總共有數十篇。

“你來找我找對了,我們商業印書館,是上海唯一一個能印刷洋文書的印書館。”章澈道:“不過這書不是,我不能隨便出版,要先找彆人看看。”

“這是應該的。”穆瓊道。

這些英文短篇,穆瓊年前就已經寫的差不多了,而那些,他全都找魏亭看過,確定是沒有錯誤的。

但隻有兩個人看過,在穆瓊看來還是太少了,多幾個人看看挺好,有錯誤也能儘早改正。

“不如我們現在就去找人看看?”章澈提議。

這次穆瓊拒絕了:“我不想讓太多人知道我是樓玉宇,而且我最近比較忙,這事就麻煩章總編了。”找人看這本書,絕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看完的,而且去見了人,少不得要交際,他現在沒什麼時間。

“不麻煩,這書真要出版了,對你我,對我們出版社,都是好事。”章澈道:“你若是願意,類似的書可以多寫一些。”

“我會的。”穆瓊笑道。

從章澈這裡離開,穆瓊直接就回家了。

他繼續寫《流浪記》的開頭。

而這個時候,章澈卻是拿著他寫的英文短文,來到震旦大學,找到了自己認識的一個精通英文的教授。

“學英文的工具書?”這個教授接過章澈給他的稿子,就看了起來。

他看了幾篇,當即一拍大腿道:“這書好!這書一定要出版!它可以直接拿來當學英文的教材了!”

“有這麼好?”章澈有些驚訝。

“有!”這個教授道:“我看看了,英文裡的常用語,這本書基本都涉及了,將它全部學完,英文也就已經學了個大概了。”

章澈聞言,頓時有點激動。

“這書的作者是誰?我想見見他。”這個教授又問:“他這樣的想法很好,注釋也特彆準確,一個單詞還給好幾個國文意思……最好的是,這些故事都很有趣!”

“這書的作者是樓玉宇。”章澈道:“他不大願意見人。”

“樓玉宇?寫《留學》和《求醫》的那個?”這個教授道:“是他就不奇怪了,他畢竟留過學,而且他也厲害。”

章澈:“……”樓玉宇根本就沒有留過學!

“不過要出版的話,還是要嚴謹一點,這樣吧,你把稿子放在我這裡,我先仔細看一遍,然後找個洋人來看看。”這個教授又道:“我們學校裡,有個專門研究漢學的洋人,他興許能給出一些意見建議。”

章澈答應下來。

同一時間,一直翻譯不出什麼來的傅懷安趁著霍英不在,找到了傅蘊安問問題。

“你真打算好好讀書了?”傅蘊安看了看自己弟弟寫的亂七八糟的翻譯,問道。

“當然了!”傅懷安道:“我要好好學英文,以後去留學!”

“行,我明天就找個老師來教你。”傅蘊安道。

在清末,很多華人被帶到國外去做勞工。

華人勞工吃苦耐勞好管理,很受歐洲各國還有美國的歡迎,當時很多國家的鐵路什麼的,都是華人勞工建起來的。

甚至於,就因為華人勞工太能乾了,很多人靠著自己的辛勤勞動攢下家業來,讓某些洋人看不慣,以至於後來出現了排華法案……

這些暫不去說,傅蘊安當初在國外討生活的時候,是得了一些華人勞工的幫忙的,而後來,他們兄弟三個也投桃報李,不僅帶著這些人一起做生意,還培養這些人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