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親友的來信和包裹(1 / 2)

井底湧出來的是泥漿水,但是這個泥漿水都沒有浪費, 全被淘井的人挑回家澆在菜園裡, 好像這樣明天春天自己家的菜園就能少澆一點水似的。

一晚上沒睡的汪支書神采奕奕, 拉著李惜文繼續在他的大隊範圍內找水。李惜文很儘心,給每個生產隊都找到了適合打井的地方。

然而這幾個生產隊的隊長和支書並不都和汪支書是一條心, 隻有兩個生產隊立即組織打井,另外兩個生產隊完全沒動靜。

真要留在這裡等人家井裡打出水怎麼也要好幾天。李惜文不想等, 直說自己家想要早點要去縣裡買糧的計劃。

糧食太珍貴沒有辦法送李家父女幾十斤。但是趕個大車送他們去縣裡買糧,再把他們送去沙峪公社完全不是問題。汪支書就叫一個頭腦靈活的本家侄兒汪學麟套生產隊的大車把李家父女送到家。

縣城隻有一個藥店,西藥緊缺中藥還是有的, 李惜文假托村裡有老人孩子感冒, 跟坐堂的大夫說了說情況,大夫就給開了幾個藥方, 李惜文每個藥方都要多抓幾副藥。治感冒的藥又吃不死人, 抓藥的人有求必應,都抓給她。

有專車, 上次不好買又不需要票的東西當然都要買,醃菜的壇子要買幾個,醬缸也要買兩個, 瓦罐瓦盆也要有。茶壺茶杯還要來一套。李大海林林總總買了半車東西,一共也沒有花到二十塊錢。

不過到了糧站就不怎麼愉快了,這次就是有全國糧票, 糧站都不肯賣糧給李大海。

汪學麟找當縣人武部部長的本家哥哥出麵, 糧站難得開恩賣給李大海八十斤玉米麵, 當然還是摻了玉米杆子葉子和玉米棒子的發黴玉米麵。

汪部長對思想覺悟不好需要改造的下放乾部很冷淡。

但是汪部長的愛人姚桂枝非常熱情,死拉硬拽把本家兄弟和李大海父女都拉回家請吃飯,端上飯桌招待客人的還是現在很稀罕的三合麵饅頭。

李惜文很有覺悟,問:“姚阿姨,您老家是不是需要找水打井?”

姚桂枝臉都笑出花來,說:“平京的大學生女娃娃就是聰明,不隻我娘家的生產隊需要打井,整個公社都需要打井,你願意幫助我們嗎?”

汪部長黑著臉說:“你娘家生產隊在高山上,上個月打的那個深井塌方還死了人。你瞎張羅再塌方出事誰負責?”

姚桂枝啞了。

塌方出事的責任李惜文也不想承擔的,她也隻好不作聲。

李大海覺得在高山上打井確實是很危險的事情,從汪部長家出來就套汪學麟的話,把姚桂枝娘家在哪兒套出來,正大光明的叮囑女兒,“沒有井的日子也能過,挖井塌方死了人,那一家人的日子就沒有辦法過了。這個公社的不管哪個生產隊來找你去看水,你都彆答應。”

“好的。”李惜文在心裡盤算要不要搞小型打井機。

她上輩子在自己家的工地上看見過打井機工作,雖然當時沒有去研鑽過那個東西,但是原理什麼的她現在想一想就能想明白,如果能買到關鍵零件她都能自己拚一台出來。

有打井機就能打管井,不隻安全還可以打很深,絕對不會出人命,就是山區也能打井。李惜文覺得回家有必要和大哥商量畫圖紙。

汪學麟很活潑,是天性活潑還是沒有結婚所以在漂亮又溫柔的女大學生麵前才特彆活潑就天知道了。反正他的嘴巴很勤快,和李大海說說笑笑就沒有停下的時候。他的人也很勤快,到了李家就認定李家的柴不夠燒過冬,還多留一天帶李大海和李振華去荒灘上割荊條,要不是帶的飼料不夠牲口吃,他還想再留一天給李家的屋頂上的瓦翻一翻。

這個家夥雖然很積極可是他也很有自知之明,絕不往李惜文旁邊湊,所以李家人都不討厭他。

汪學麟看到李惜文和李振華湊一塊兒畫圖紙特彆羨慕。李大海知道汪氏家族能人多,也不介意給汪學麟指個方向謀出路,就問他:“縣裡的農機學校辦起來沒有?”

汪學麟搖頭說沒有,又說:“拖拉機我會開,隻是公社也隻有一輛拖拉機,輪不到我。”

“那市裡肯定有辦農校。你是小學畢業生,公社要是能推薦你去上那個學校你就去上!農校培訓最長半年最短三個月,你學會修農機可以去的地方就多了,去工廠去農場都不是最好的出路。修路修橋修大壩都需要有技術的人。路修完了大壩修完了,工程隊和修理廠又不會解散,還要向下一個工地轉移。你比彆人懂技術就容易比彆人乾的好,轉正容易而且提撥的還快。”

汪學麟隻知道考學或者當兵能進工廠能當乾部,考學他年紀大了學不進去還是其次,最主要他這個年紀去初中高中還要家裡供他好幾年不現實,當兵現在是好出路也輪不上他,他就沒有想過還有這樣一條捷徑可以走。以他存的錢去學習半年肯定是夠用的,就是半年的口糧他也能想辦法。學習半年回來哪怕什麼都輪不上那他也學的有技術,下次和順農場招工他肯定有資格去的。

李大海看汪學麟把他的話聽進去了,叫李惜文把他去年從平京農機學校參觀拿回來的《拖拉機的駕駛和維修》教材找出來,鄭重的送給了汪學麟。汪學麟走的時候一步三回頭,看李大海那個小眼神和看親爹似的。

李惜文堅決支持她爸把可能對她有想法的小夥送遠一點,不過她覺得萬一寧東要是來了,她一定要給寧東好好上課,務必不能讓寧東被她爸賣掉還幫她爸數錢還要把她爸當親爹!

她這樣想著,心裡又有點懷疑寧東是不是被姥爺家攔住了不許他來,又擔心寧東是不是還沒有回國。她在月曆畫圈圈數日子,理智的告訴自己:寧東肯定還沒有回國,不著急。

寧東有沒有回國李惜文心裡沒有準數,但是曹家小舅的信和包裹單寄到了。小舅說家裡一切都好,二哥已經停止給夏桂花寄錢,各種蔬菜種子都給寄過來了,然後是洋洋灑灑一大頁叮囑姐夫和姐姐好好參加勞動改造思想的套話。

金主任的信和彙款單還有兩張包裹單也陸續寄到了。信裡說他家的東西都處理妥當了。估計他們才到農村沒有口糧,所以街坊們把以前問他家借的糧食都湊了出來,一起給他寄過來。還有幫他家處理家具和自行車什麼的帳,一共賣了七百塊錢多一點。

李惜文和李大海一起去縣裡的郵局領錢、取包裹,給小舅和金主任寄信表示感謝。

曹家寄來的包裹就是各種菜籽,不過中間夾著一包蓮子芯和一包梨膏糖。

金主任寄來的是兩個木頭框子保護的大麻袋,看上去又結實又沉重。

李惜文用精神力掃一眼就能看見麻袋裡有什麼。每個麻袋裡都是塑料袋裝好裹嚴實的玉米麵、麵粉、大米、黃豆。中間的小袋糧食裡還埋著幾瓶菜油和兩茶缸缸口封的很牢固的豬油。都是他們家地窖裡的東西。

兩個麻袋都訂著補丁,有個補丁裡裝著塑料袋包好的一堆很零碎的零錢和同樣很零碎的全國糧票,錢少全國糧票多,纏著的小紙條上寫著“欠帳”倆字,這兩個字歪歪扭扭的,看上去像是左手寫的。

所以爸爸媽媽臨走的時候耍小花招是托金主任把糧食賣了?

李惜文覺得她爸媽真是很果斷的,換了是她自己,要是沒有空間囤糧她絕對沒有那個魄力把地窖裡的糧食都處理掉。她也特彆敬佩感激金主任,這個小老頭和她家其實也沒有太多的交情,可是做的這些事情太仁義了。而且小老頭做事還很聰明,有了這兩麻袋“鄰居們還的”糧食,她家就可以大大方方吃點好的,大大方方花點錢。

這兩框大家夥擺在大車上真是非常醒目,是個人都要問一問是什麼。

寫在信紙上的話都是可以往外講的,李大海很欣慰的回答:“街坊鄰居們以前問我家借的糧食都沒有還,曉得我們下放了,他們擔心我們家在生產隊分糧之前吃不上飯,都把糧食湊一湊給寄來了。”

這個事情要是擱在彆人身上,大家可能會覺得:飯都吃不飽了哪有這麼好的街坊鄰居?

但是擱在會找水的女娃娃她爹身上,大家都覺得就應該這樣辦。

公社邊邊的一戶人家還主動用手推車把會找水的女娃家這兩個大框子加固的大麻袋送回家。

李大海送走那位熱情的憨厚大叔,又是羨慕又是得意,和曹月英說:我當了二十年的農村乾部都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我這是沾了你女兒的光啊。

曹月英不甘示弱:“我教了二十多年的書,學生們從來都沒有這樣好學過,也是沾了你兒子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