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風(4)(1 / 2)

漢貴女 三春景 8331 字 3個月前

“這外邦服飾, 乍看蠻夷之氣甚重, 然仔細再看, 也有其美呢。”陶少兒給陳嫣換上此時羅馬最為流行的服飾,口中嘖嘖稱奇。

陳嫣身邊的婢女各有出路, 到了年紀之後,想成婚的成婚, 不想成婚的也可以繼續留用。陶少兒和她的姐姐陶孺兒似乎都對嫁人沒有興趣,現在陶孺兒已經專門去照顧如意了,陶少兒則是成為陳嫣身邊的一把手。

自從上了開往羅馬的船, 陳嫣就換上了羅馬服飾。其實這個時候羅馬服飾和亞曆山大裡亞那邊上流社會的流行服飾有很大相似點,但要少一些少數民族的氣質, 比如亞曆山大裡亞很喜歡用各種顏色的鑲邊、對比色強烈的刺繡, 羅馬這邊就是大色塊運用更多了。

而且更喜歡柔滑飄逸的布料。

大概是東方絲綢的傳入, 這一特點有加深的趨勢。

陶少兒和陳嫣身邊的其他人一樣,一開始也看不慣這些外國的衣服。但是審美這種東西很多時候是相通的,一旦突破原來的心理設限,自然能夠從外族的東西裡看出美來。

而在這一事情上,女子本來就比男子有天賦。

陳嫣現在的穿著有些像文藝複興時期的油畫裡的女神...穿衣服的那種。配色上兼具了溫柔和明麗,看到她穿這一身走出來,陶少兒也是眼前一亮。

雖然大漢的衣服要包裹的嚴實很多, 對於這種露肩膀、露胳膊、露腳的服飾始終覺得有傷風化。但大漢到底不是後來,後來的理學讓社會氛圍僵化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再加上女性地位地持續性跌落...穿這樣的衣服,陳嫣敢穿, 身邊的人恐怕就敢以死進諫了。

想要這樣平和地討論這些服飾裡麵的美感,想都彆想!

這個時候,大家雖然不見得能接受這些外邦服飾,但陳嫣身在外邦,嘗試一番,他們也不至於為此要死要活。

不隻是陳嫣這麼穿,也會讓如意穿這邊的衣服,母女兩個坐在一起,船上有羅馬出身的畫師,立刻就把她們畫了下來。在畫師的畫作裡,她們就是奧林匹斯山上的春之女神,和女神身邊的小仙女。

“羅馬快要到了呢...”看了一會兒畫師作畫,陳嫣看了看海麵。其實這個時候還看不見港口,但是根據行程,抵達就是這一兩天的事情。

正如預料的,大約在傍晚時分,陳嫣一行人的船隊抵達了港口。因為港口這邊早有準備,駐羅馬的雇員派了不少人來接陳嫣一行。而後天色漸漸暗下來,還有不少人打著火把照亮了沿路。

這些人並不是陳嫣的人,而是羅馬的軍隊...聽說陳嫣過來之後,元老院的貴族派過來的。

元老院是些什麼人,基本上都是貴族(如果不是最近一些年的改革,這個‘基本上’都可以去掉)。

對於剛剛才結束了一場大內鬥,國家內部矛盾十分突出的羅馬來說。這些貴族一方麵需要安撫民眾,讓大家的日子好過一點。另一方麵也得給自己找補,之前土地改革他們都是出了血的!

心疼是肯定心疼的,然而大勢所趨之下,心疼也隻能認了。

這個時候陳嫣和羅馬上層做生意,大家一下就開心了。這一票乾完,比之之前不止不會虧損,反而可能更加強大呢!

而陳嫣的訂單,無論是通過他們賣貨,還是要買貨,都能在這兩點上有所幫助。這種情況下,即使是此時傲慢無雙的羅馬貴族們,也會知情識趣地露出親和的姿態。

對於他們而言,陳嫣以及陳嫣背後所代表的‘漢’並不會成為羅馬的對手,兩個國家之間的遙遠距離已經超過這個時代動用軍隊的極限了。而兩者在各自的世界裡領導一個區域,如果能進行經濟交流,確實是有利無害的。

至少現在看起來是這樣。

幾年前陳嫣來羅馬,當時的羅馬和陳嫣的生意才剛剛開始做大。她來羅馬,遊玩的意味大過了公事,但當時依舊掀起了不小的反響...整個地中海世界正興起東方熱,大家對於來自東方的女性貴族當然有好奇心。

而陳嫣也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某種程度上符合了大家的期待。

對於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來說,對於人種差異明顯比東方的華夏民族更能接受一些。他們生活在這裡,可以說什麼人種都能看到(特彆是國家強盛的時候,奴隸的來源真實多種多樣)。

本土最多的、黑發黑眼白膚的羅馬人,金發碧眼的北方蠻族,黑色皮膚的非洲人,還有從東方來的遊牧民族——這種人很接近漢人,也屬於黃種人,但是看起來還是有差彆的。

其實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黃種人、白種人、黑人之類的分界,而實際上這種分界也是非常懶惰的!同樣都是黃種人,華夏人和南洋那邊的黃種人差彆就很大,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何談一個人種?

白種人內部也是一樣,差彆其實挺大的。

再加上地中海可以彙聚亞非歐的不同人種,混血也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下,人種確實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也正是因為此,生活在地中海區域的人,對外貌不是那麼相似的人更能接受(當然了,因為背後可能代表的民族,鄙視鏈什麼的肯定還是存在的)。

陳嫣的黑發黑眼和羅馬的主流更接近,至於說膚色...說實在的,漢人屬於黃種人,但對於現在的白人來說,屬於他們能看出差彆,卻還是會歸類到同一類的那種類型。

這並不難理解,此時黑發黑眼的羅馬人,還和金發碧眼的北方蠻族不對付呢!對於這些人,他們難道會將其歸為自己一類?這種情況就好比後世的意大利人不把法國人當同一人種——既然這種荒唐的事都出現了,那麼再把華夏人當成是‘同種’的,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其實說‘同種’有些籠統,應該更接近於‘自己人’‘可交流’的意思。

總之,不能用現代人的習慣去看待這時人的眼光與習慣。不同的時代有自己的特點,刻舟求劍能求到什麼呢?

當然,這裡發揮作用更大的是文化心理...說的更明白一些,現在的大漢對於羅馬來說是同一等級上的文明(即使大漢覺得對方和自己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於大漢,他們沒有俯視的心理,這種情況下當然會下意識將對方當成是‘同類’。

有了這個影響,再看人,得出的印象就不能說是客觀了。

總之,反正漢人看起來不黑,這種情況大家就籠統當一起的了...果然呢,隻有我們這樣的,才是神明選擇統治人間的使者(心態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而審美這種東西麼,有後天的部分,也有先天的部分。但總的來說,大家都是智人的後代,審美上相同的點還是挺多的。隻要沒有文化上的鄙夷,顯然就覺得對方長得很奇怪,簡直跟鬼一樣,看彆的種族的人,總是能看出好看和不好看的。

好看的人無論在哪個種族都是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