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第 573 章(1 / 2)

“為僧,為佛理,為傳經於人,經文之意,人皆可釋……”

“每日修行,不在經文多寡,念經千遍,心中可有一言謹記?”

“佛理存世間,經文釋其義,有不懂之處,當多讀經文,其中道理,或可參詳……”

真正論起來,紀墨有太多不符合這個時代的所謂離經叛道的思想,他並不以自己的思想來禁錮同濟,隻讓他從經文之中學習,善行,惡行,度人,度己……萬卷經書早有言,隻看世人能夠開悟。

和尚這個職業,也不過是更容易接觸這些道理。

佛家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真的讓屠夫都去當佛祖,而是講述其中開悟的道理,一旦有所悟,便是身處紅塵之中,亦可為佛。

和尚在這一點上並沒有足夠的優先級,如果自己不努力,終究還是要淪為凡人之選,無甚特殊。

而以古代的環境來說,能夠當和尚,還是很幸福的,清規戒律有什麼可怕的,能夠吃飽飯,心安樂,是多少人想求而求不來的。

看看那些燒香拜佛的施主,他們是真的指望著佛祖能夠解決眼下的困境嗎?多半還是求一個心安,再者,就是求一個機會了。

佛家廣開方便之門,在一些寺廟,不僅是商隊聚會聯絡買賣的好場所,連和尚都做中人之事,幫忙牽線搭橋完成交易。

更有寺廟幾乎要成為後宅女眷的交際場所之一,來往的施主說是暫居禪房,但彼此往來聯絡,也是便宜至極。

作為提供場所的和尚們,自然也能得到一些好處費之類的賞錢。

想著這些,紀墨在教同濟的時候不得不多說兩句,“戒浮躁,世事繁華,過眼雲煙,勿要被此所動,當恒心於……”

同濟聞言點頭,多有恭敬之意,被紀墨收為弟子,實際的好處就是擺脫了那一幫室友,每日輕鬆了很多,不再有那麼多繁雜之事,守著藏經閣,天天默背經文即可。

如往常一樣,這一日同濟受教離去之後,紀墨悶悶地咳嗽了兩聲,他的身體也不是太好了,這樣的話——

【第一階段學習結束,是否接受考試?】

“是。”

【第一階段理論考試,時間三十分鐘——請簡述傳經的意義。】

“傳經啊……”

平鋪在麵前的試卷,瑩瑩若有層微光,此光恍似能夠照徹人心,讓所有知識在刹那間湧動,無數的細細的絲線牽扯在知識雲海之中,每一根絲線都帶著微光,最終彙聚在一起,形成那如同卵子的大日,煌煌而耀。

“我傳經文於世人,承上啟下釋佛義。”

傳經的意義,第一條,就是傳了一種思想,一種道理。

暫且不必深究這種思想的對與錯,這種道理的正確與否,傳承下來才有探討的可能,才有後續研究的可能,否則,不過是曆史長河之中的曇花一現,螢火之光難與日月爭輝,甚至完全淹沒在月影之中,不複再見。

有沒有意義,傳了才知道,這,就是傳經的意義。

第二條,就是傳了一段故事一段曆史,這種應該算是附加值了,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有葉必有枝,有枝必有乾,有乾必有根,有根必有源,有源則有萬物之始,始終之變。

經文本身所記載的東西是一方麵,經文存在就代表的東西是另一方麵,兩者的意義有的時候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條,就是自身了。

傳經人的一生該是怎樣的呢?

皓首窮經,埋沒在故紙堆中,執著地守著,等著每一個打開這些經書的人嗎?可以有,同樣,也該是修行。

生活之中,衣食住行都是修行,同樣,所做出的選擇,堅持的操守,同樣是修行。

“能夠修出什麼樣的結果,我恐怕也不知道,但對自身的好處,總是有的,未必那麼清晰,但,終究不是讓自己成為自己都厭惡的樣子。”

筆下的字,一個個躍然紙上,因那紙上的熒熒之光,每一個文字也多了幾分微芒,像是多了些思想滲透進去的晶瑩璀璨,又像是那本身就代表著精神力延伸過去的燦爛。

生命有多堅定,思想有多耀眼,那光芒就會有多恒定。

紀墨沒有在意這些,他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去答,問題早有預測,這個閉卷考試便也好像是開卷考試一樣,更不用說此前還有近乎同類的護道人,相關的問題也是意義,護道非傳經,傳經卻可護道。

有些東西,其中的本質未必完全相同,卻總有一種同質暗蘊其中,成為普世的“標準答案”。

如此筆耕不輟,三十分鐘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看到試卷寫滿,心中也多出了一種滿足感,紀墨輕輕呼出一口氣,也沒準備修改,直接交卷了。

【請選擇考試作品。】

“又到了這個選擇了啊!”

紀墨看著麵前那萬千光點,隨意點了一個光點,那光點躍然眼前,放大,竟是一本經書模樣,心中一動,即可翻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