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婚後七七(1 / 2)

英子畢業就跟林坤結了婚,雖然家庭條件相差很大,但因為小夥子特彆優秀,畢業就被分配到油田上研究石油的提煉,英子跟著去了那邊。

至今為止已經過去九年,九年的時間她生了一二兩女,林坤因為工作原因常常加班,家裡家外都是她一個人操持,雖說辛苦了些,但是甘之如飴。

“紅英,聽說你媽又給你寄東西了,那麼大一包裹,這次寄的是啥?”隔壁劉芳姐經常過來串門,對她經常受到京市寄來的包裹早已見怪不怪,誰讓人家有個得力的娘家呢。

其實英子受到的包裹不全是王慧寄的,有時候是小林有時候是蘇榆,婆婆得了什麼好東西會托二姐幫忙寄過來,還得小心翼翼的彆被另外兩個兒媳婦知道,不然準得吵起來。

兒子多的人家妯娌能相處好的極少,英子十分慶幸當初一結婚就隨林坤來了疆省,不然跟嫂子和弟媳婦真不知道怎麼相處,雖說離親人遠,但離那些是非也遠。

林坤的大姐建國初期就響應國家號召,跟著新婚的丈夫來到疆省的建設兵團,在這邊打拚十多年日子總算是好過起來,聽說二弟和弟媳婦都來了這邊,林坤的大姐每年都會過去看看他們,英子也常帶著孩子去兵團看望大姐。

邊陲之地,地廣人稀,有一門親戚走動,算是多了一絲牽掛。

英子笑了笑道:“是我姐寄過來的,一台豆漿機,東西沒多大,就是怕路上摔壞了包得嚴實點。”

“是前段時間報紙上登的那種豆漿機嗎?”劉芳瞪大眼睛:“不便宜吧?”

英子:“不是特彆貴,我姐就是京市機械廠的,他們內部員工價。”

“快讓我看看,這豆漿機張啥樣。”劉芳感興趣的想要一探究竟。

她們居住於油田後方的家屬院,之前都是低矮的平方,前兩年蓋了宿舍樓,一梯兩戶,兩家住對門,劉芳家兩個兒子一個閨女,經常說要跟英子結兒女親家,這樣孩子回娘家多方便,不過也就說說而已,英子從來不當真,她家那臭小子今年剛八歲,每次聽到他劉嬸這麼說,門一關就會悄悄跟他媽告狀:“那臭丫頭打人疼的很,我才不要娶她。”

你一小夥子還打不過人家小姑娘,你多光榮似的。

今天周末,幾個孩子都跑的沒影,男人們還在加班,英子剛剛把家裡的衛生打掃乾淨,遂領著她進屋看看所謂的豆漿機。

機身內部早已被她清洗乾淨,把泡好的豆子放進去,又加了點水,插上電蓋上蓋子,按了開關,隻聽底座處傳來一陣嗡嗡聲,機身不是透明的,因此倆人也看不到裡麵啥情況,隻按照說明書上的時間等著就是。

“耗電大不大,到咱這邊估計又要大半年,你這已經用上了。”劉芳羨慕道。

她娘家重男輕女,閨女出了嫁基本彆想從娘家沾上半分便宜,他們不來搜刮你就不錯了,好在離的遠,隻逢年過節寄點東西回去權當問候,平時基本不怎麼聯係。

“我看看說明書,”英子拿著一張紙,湊近看了看說:“電機的功率不算大,隻有一百多瓦,加熱的話大一點,有八百瓦,打一次豆漿要半個小時,實際加熱時間是二十分鐘,這樣算下來大概耗0.3度電。”

“那還好,天天打一個月也花不了多少錢,現在的電多貴,擱以前電器少的時候都不要錢的,現在是這也要用電那也要用電,每個月光是電費就不少,孩子越大越能吃,為了養他們幾個,我和老耿每個月的工資都不剩下多少。”劉芳忍不住抱怨道。

當真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那肚子就跟無底洞似的,中午飯剛吃了小半盆半條,出去跑一圈,半下午又開始喊餓,翻箱倒櫃的找東西吃,家裡就彆想有剩飯,做多少都能給你吃完。

“那你怎麼不說還得了實惠呢,至少衣服不用你洗了吧,夏天有風扇,冬天有暖氣,煮飯有電飯煲,吹頭發有吹風機,做衣服有縫紉機,出去有電動自行車,你連登都不用登,從咱這帶鎮上隻要十分鐘,你要是自己登著去至少要半個少時,有那時間在家裡歇著不好嗎。”英子下意識就反駁道,不愛聽人家說電器多耗電費錢的話,沒有這樣得了便宜還賣乖的。

“嘚嘚,我是說不過你,”劉芳連忙討饒,“跟以前比當然還是現在好,不讓光是這一大家子的衣服就得洗的要老命,仔細算算,這衣食住行哪哪都離不了電器,不然讓人可怎麼活。”

其實英子之所以一個人能兼顧工作和家裡,和家庭電器的普及有很大關係,雖說孩子小的時候累點,但等孩子大了能幫把手乾活的時候,的確輕鬆不少。

每天早上把一天的菜買好,家裡的地是二閨女放學後掃的,大兒子淘米放進鍋裡煮著,然後仨孩子把菜擇好洗好,隻等她回來切好下鍋就行,吃了飯洗碗的活是林坤的,有時候他晚上加班太晚就直接睡辦公室,英子隨手就把碗洗了,再把一家幾口的衣服扔洗衣機裡轉個半個多小時,撈出來晾上第二天就能乾。

孩子們出去玩的時候,她一個人還能聽聽廣播,要麼是跟鄰居嘮嘮嗑,日子過的不說多輕鬆,但也的確算不上太累。

十年的時間,華國的變化非常大,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這些年國家大力扶持農業,雖然重工業依然是重中之重,但農業是基本,隨著京市機械廠自主研發的耕地機、大型收割機和播種機相繼問世,農業勞動中解放了不少生產力,雖說覆蓋麵還不算太廣,至少讓人看到了希望。

城市生活也是日新月異,國家電網更新換代後,許多家電順勢而出,大多是已經京市機械廠研發的,還有些是和其他單位一起輔助研發的,像是電動自行車就是和自行車廠合作生產的。

電機研究組目前已經不能算是研究組,前些年單獨成立了電器分廠,光是研發人員就有上百人,早已不是當初那五人小組的規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