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追妻(七)回京(1 / 2)

外室美妾 玥玥欲試 11832 字 3個月前

晉江獨家連載(禁止轉載)

第一百零三章----追妻(七)回京

裴紹緩緩地閉了下眼睛,再度笑了,笑出了聲。

他有些無奈,但又仿若無可奈可。

“嬌嬌,你心中,我就是這樣的人麼?”

小姑娘瞳仁烏黑,睫上掛著淚滴,瞧上去孱弱又我見猶憐,此時微微抽噎著,便就望著他。

她點著頭,嬌糯糯的,聲音不大。

“對!你就是這樣的人,甚至,比這還要不是人!”

說完之後,好像又想起了什麼,更委屈了,人竟是起身就要走。

但剛起了來,便被那男人拉住了手,繼而對方也起了來。

她轉瞬就被逼在了床邊。

一切隻在須臾。

他立在她身前,垂頭目光睇視著她。

“蘇嬌嬌,我承認我不好,但我對你是真的,要怎樣,你才肯信我?”

小姑娘唇瓣顫動,心一縮一縮的,仰著小臉兒,眼中帶著深深的水意,便就是怎麼也控製不住眼淚。

“怎樣我也不信你!也不要和你在一起!”

不知有沒有賭氣成分,總歸她便是如此答複了他,而後便推開了他,回了房。

她前腳出去,那男人依舊後邊就跟了出來,同樣是站到她的房門口,繼而敲門。

“嬌嬌.......”

屋中,妧妧心亂如麻,自然是沒開。

她怨了他半年,足足半年。

這半年,她其實沒有一刻真正的忘了他。

她是怎麼熬過來的?

每思及前事,她都傷心不已。

情債最難償還,也最難讓人釋懷。

她趴在床上,眼淚如同斷了線的珠子一般,染濕了被子,腦中依舊都是過去的一幕幕。

她終是忘不了,她墜湖之時,他淩空而越的身影。

刹那的心動,早已刻入了她的骨子裡。

所以她不明白,他都能為她不顧性命了,為何後來又那麼傷她。

她也不明白,他已經親口告訴了她,她明明在他心中什麼都不是,他又為何要跳湖救她。

外麵,他的聲音依舊時而響起。

曾經一度,她就是聽到他的聲音,心都會顫動。

那日在長公主府上。

他與人談笑風生,後續又那般狠的逼迫她離開。

在她心中,她真的一直認定了,是因為董靜姝,因為她和董靜姝見了麵。

他不要她見她的心上人,怕她耍心思破壞他二人。

她真的很傷心,很委屈。

但她很聰明。

自看過他的信後,他雖沒說,但她意識到了事情的真相。

極可能是當初,她算計他那次,讓他暴露了他隱藏的身份。

那日在湖心橋上,她便很害怕,害怕之中又夾雜著極大的愧疚。

愧疚之中亦是有著無儘的委屈。

但她用眼睛問過他。

他向來能參透人心,把她看得一清二楚。

他也親口告訴了她,那是小事,已經解決了。

莫不是他騙她!

他又騙了她?!

心中五味,不知是什麼到底是滋味。

唯委屈,無儘的委屈是真。

他的聲音又一次在外響起。

她沒出去,但終是抽噎著回了他。

“你回去吧。”

裴紹在外,聽到了她抽噎的聲音。

“嬌嬌,再談談行麼.......”

“我想靜一靜,你回去吧。”

隔著門,她的聲音很小。

裴紹僵立在原地,半晌還是一動未動。

終是在她第三次開口的時候,他應了聲。

但當晚,那男人幾乎一夜未睡。

他在床上躺了許久許久,終是叫來了士兵。

同樣沒怎麼睡的還有妧妧。

第二日一早,那男人又來了。

他一直在她身邊,很溫和。

她低頭繡花,也基本沒有抬頭看他。

但她需要什麼,他就送過來什麼,體貼入微,語聲溫和。

時而是線,時而是針,時而提醒她喝些水,甚至給她將水涼溫,乃至喂她東西吃。

妧妧自然是躲開了他的手,沒吃他送到她口邊的東西。

但他如此,她很自然地想起了倆人的江南之行,想起了那短暫的歡喜時光。

可她一直未與他說話。

無論他說什麼,她都沒有回答。

於他而言,唯一的好是她沒再攆他。

接著便是下午,鄰近黃昏之際。

出乎意料,大大的出乎意料。

小鎮來了兩個身份極高的人。

一個乃皇家長公主,另一個竟是靖國公夫人,沐二郡主!

秀兒氣喘籲籲地跑過來告訴妧妧此事時,小姑娘是呆的。

她和長公主有些交情,長公主又是她哥哥的義姐,若說長公主能大駕,來看她,還有情可原,但沐二郡主!

妧妧從未見過她本人。

她可謂裴紹的母親。

在她心中是不太一樣的。

雖然實際是姨母,但養他,教育他,又這麼多年來母子相稱,便就是半個母親。

妧妧站起來,迎了出去。

剛出門,人已經從大門口進了來。

素聞沐二郡主是個火辣辣的性子,果不其然。

她如烈陽一般絢爛,同那素有大夏第一美人,她的胞姐,如今的太後生的一個模子,也當真不虛那美名。

妧妧起先不知道她二人怎會來。

沐二郡主倆人一見她,雙雙地朝她而去,過來便就握住了小姑娘的手。

“妧妧!”

長公主與她已三個月未見,如今再見,很是親切。

裴紹居高臨下,負著手。

你也看不出他是什麼表情,什麼心思,自從倆人到來之後,他便開始一言未發,隻是瞧著。

小姑娘一時之間也忘了他,瞧著兩人,唇瓣微微囁喏,說不出話來,半晌方才想起,緩緩下拜了去。

倆人都扶起了她。

沐二郡主道:“妧妧不必多禮,亦不必認生,我見過妧妧。”